地球变暖的利与弊
首先大家的普遍观点就是弊大于利。
一下详细资料摘录自中国环保频道:
不仅玻璃、塑料薄膜可以造就温室,我们生活的地球周围的大气层,也能发挥温室的作用。金星、火星等行星,也有自己的大气层,因此也都具有大气温室效应。
地球大气层包含多种气体,它们对温室效应的贡献各异。二氧化碳是一种主要的温室气体。跟玻璃和塑料薄膜的作用相类似,二氧化碳对太阳射向地面的可见光影响不大,却对来自地面的热辐射(红外线辐射)有很强吸收作用。太阳光把地面晒热,由于二氧化碳的阻挡,地球热量不能散发到宇宙中去,因此,地球的温度就升高了。这就是天然的大气温室效应。
天然的大气温室效应,给我们人类造成了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试想,如果地球没有这个宝贵的大气层,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应该是-23℃。在那种情况下,地球上将是一片荒凉,哪有人类产生和繁衍的条件?由于大气层的温室效应,地球表面平均温度升高了38℃,达到15℃,才有了这个绿色的繁荣的地球。
我们地球的大气温室效应对生物的生存极为适度。金星大气层就不是这样,它的二氧化碳含量太高,达到97%。这就导致温室效应太强,把金星表面温度升到465-485℃。
温室气体陡增
人们发现,大气层这个温室,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
1860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平均浓度为280ppm(百万分率)。
1958年,夏威夷大气中二氧化碳平均浓度为315ppm。
1986年,人们测得的数据是:348ppm,比1860年增加了24%。
设在南极和阿拉斯加的观测站,也记录了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逐年提高的现象。在南极,1975年为330ppm,1986年为345ppm。到1997年,人们看到一份报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已达440ppm。看来,不同的科学家都得到了相似的数据:自1860年至今,地球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大约25%,而且其中一半是1960年以后增加的。
人们开始思考一个问题:它是怎样增加的?
1962年,苏联气候和气象学家指出,人类大量燃烧各种矿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导致二氧化碳在大气中浓度增加。除此,热带地区烧毁森林也产生大量二氧化碳。
今天,对由于人类活动向大气排放的二氧化碳有了比较确切的统计。1997年,设在伦敦的世界能源委员会公布了上一年度的统计结果:1996年全世界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65亿吨,比1990年(61亿吨)提高6.4%。在这个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中,燃烧煤炭产生了24亿吨二氧化碳,占37%;燃烧石油产生了28亿吨,占43%;燃烧天然气产生了13亿吨,占20%。到2000年,每年排入大气的二氧化碳将达到385亿吨,到2030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将达到工业化以前的2倍,即560ppm。庞大的工业,正在改变着地球大气的成分。科学家们警告说:“人类正在并不情愿地从事一项全球范围的不可控制的实验,它的最终后果仅次于一场全球性的核战争。”
温室效应争论多
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会引起什么样的直接后果?这个问题涉及的温室效应理论,要追溯到本世纪初。瑞典化学家斯特万·阿伦尼乌斯通过理论计算提出: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每增加一倍,地球气温上升4-6℃。
阿伦尼乌斯的理论并未从一开始就引起重视。实际上,直至目前,关于温室效应的争论从未中断过。人们争论的问题主要有:
①地球表面平均气温是否明显升高了?
②变暖的趋势和幅度与温室效应的机制是否一致?
③变暖将产生哪些影响?对人类有益还是有害?
④如何防止由人类活动造成的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的研究,是“全球变化”这个大课题的一项重要内容
它的对象
是整个地球系统,涉及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间的相互作用,纵观千百万年的长期变化,以及几十年数百年的近期变化。考察人类对这些变化的影响,预测对人类未来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制订科学有效对策,这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研究工作,出现不同见解是可以理解的。
温度是否在升高
谈论人类活动对温室效应的影响,必须首先弄清近百年来随着大量二氧化碳的排放,地球表面平均气温是否升高了,气温升高是否直接与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有关。1997年,北京人不会忘记,他们遇到了一个40年未有的漫长的酷暑。
感到闷热难熬的不只是中国北方的百姓。8月初,英国气象局哈德利气候预测中心指出,1997年全球平均气温将超过1860年开始记载全球气温以来的最高纪录。
在此之前,来自世界其他地方的报告,也披露了气温升高这个事实。1986年10月,美国地质调查局指出,近一百年以来,阿拉斯加北极冻土的温度上升了2.2-3.9℃。英国科学家沃恩说,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南极半岛的温度上升了2.5℃。从北极到南极,都有“升温”报告。因此,科学家认为,有充分的理由认为,近年气温记录表明了地球变暖的趋势,而且与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的趋势相一致。至于未来气温的变化,1996年1月4日,英国气象局预测,21世纪全球气温将上升1-3.5℃。
科学家为“地球表面平均气温升高”这个结论找到了许多证据。例如,英国鸟类研究人员对1971-1995年25年间65种鸟的74258次产蛋记录进行了分析,发现有20种鸟的产蛋时间平均提前了8.8天。喜鹊产蛋时间提前最多,竟达17天。鸟类专家说,产蛋时间与自然界提供给鸟类的食物量有关。产蛋时间提前,说明鸟类比25年前能更早地得到足够的食物,这只有在地球变暖的条件下才有可能实现。
关于地球平均温度的变化,也存在一些不同的估价。有人提出,全球气温的历史记录与温室效应的理论不符。他们说,1940-1965年的平均温度比1880-1940年还低,因此地球变暖与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没有必然联系。
1997年7月22日美国《商业日报》载文称:地球上多数小幅度的“变暖”都发生在1940年以前。文中说,卫星对高层大气的温度测量已坚持了19年,并未发现变暖的趋势。
温室气体多少种
除了二氧化碳以外,经过多年研究,科学有又发现了若干种有强烈温室效应的气体,它们是:氯氟烃、各种氮氧化物和甲烷。这些温室气体在大气中浓度的增加,也与人类的活动直接有关。
自然界本不存在氯氟烃。这种化合物是本世纪30年代研制成功的。氯氟烃诞生后在制冷行业、塑料工业、电子工业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被用作发泡剂、冷却剂、喷射剂、清洗剂,产量逐年增加。到80年代中期,氯氟烃化合物年产量达120万吨。
氯氟烃分子吸收红外线(也就是吸收热量)的能力是二氧化碳分子的1万倍。因此,虽然迄今共排放氯氟烃1500万吨(人类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碳则达220亿吨),但是科学家却给氯氟烃对温室效应发挥的作用判了一个很大的比例:15%。
氯氟烃升腾到距地面20至25公里的平流层后,由于受到太阳紫外线的强烈照射,便会裂解生产氯原子。氯原子与臭氧分子发生作用,生成氧分子,这样,臭氧层就遭到破坏。南极上空巨大的臭氧空洞,面积早已超过美国。臭氧是紫外线的天然屏障,人类失去了臭氧层的保护,皮癌患者就会大大增加。
各种氮氧化物的来源是:汽车尾气、发电厂烟囱排出的气体、森林大火产生的气体和尼龙产生过程。100年来,大气中的氮氧化物增加了19%甲烷也是一种强烈的温室气体,它的分子吸收红外线的能力是二氧化碳的20倍。在大气中本来就有天然的甲烷。寄生在牛大肠内的细菌、麦秸腐烂、垃圾腐烂也可产生甲烷。百余年来,地球大气中的甲烷增加了一倍。目前,全世界每年产生沼气(主要成分是甲烷)6亿吨。
对于温室气体,各国科学家也有不同的研究结果。比如二氧化硫,前些年有科学家提出,二氧化硫会吸收太阳辐射,使地球气温升高。然而美国华盛顿大学的科学家最近提出,二氧化硫能够反射太阳辐射,它们是保护地球的“盾牌”,不应把它们视为温室气体。他们以90年代初菲律宾皮纳图博火山爆发为例:火山喷发出大量的二氧化硫,地球气温并未像有些科学家预料的那样,由于“火山喷发物吸收太阳热能”而升高。但二氧化硫是产生酸雨的祸首却是无人怀疑的。
温度上升利弊观
气温上升对自然、经济、社会有什么影响?变暖究竟有利还是有弊?科学家也有不同的分析和结论。
关于气候的影响
人类活动造成的气候迅速变暖,在地球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变暖的幅度是夜间大于白天,冬天大于夏天,两极大于赤道。这会引起大气环流的变化和雨量分布变化。一种观点认为,这将使一些地区干燥少雨,甚至荒漠化。另一种观点则推断,撒哈拉大沙漠雨量将赶上爱尔兰潮湿地区。
关于对农业的影响
一种观点认为,地球变暖使干旱地区更加缺少降水,导致沙漠范围扩大,农业萎缩,而潮湿地区气候变化也会造成水旱灾害频繁。持另一种观点的科学家指出,温室蔬菜比露天种植产量高20%以上,而温室内二氧化碳浓度比大气层高出两倍,说明二氧化碳增加有利农业增产。美国农业专家威特沃甚至说,迄今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加可能已经使全世界农作物产量增加了10%。
关于海平面上升 一种观点认为,气温上升导致海水体积膨胀和两极冰山融化,到2030年海平面将比1860年上升0.2米-1.4米。有报告说,“世界各地沿海地区都在下沉,实际上是由于海平面上升造成的。”加纳有一座小城市已经没入大海。如果将来海平面上升1至2米,纽约、伦敦,以及孟加拉国、荷兰的部分地区都会被海水吞噬。如若南极的冰有10%融化,全球海平面将上升4米-9米,后果更是不堪设想。另一种观点提出,极地冰盖的面积与降水量关系更大,而温度是次要的。全球变暖使降水增加,两极冰盖将会增大,而不是冰盖融化,淹没纽约、伦敦的事不会发生。
温升问题对策难
科学家早已为控制温室效应开出了药方。
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应采取以下措施:
①提高能源转换效率;
②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③节约能源;
④发展核电;
⑤大量使用天然气;
⑥减少矿物能源消费量;
⑦开发可再生能源;
⑧减缓以至停止砍伐森林;
⑨植树造林;
⑩征收二氧化碳排放税;
⑾减缓人口增长,提倡适度消费,抑制能源消耗。
为停止排放氯氟烃化合物,应禁止这种化合物的生产与使用。
为减少甲烷排放量,需采取以下措施:
①收集利用垃圾场产生的沼气;
②推广沼气能源,少用矿物燃料;
③利用自然界产生的甲烷作燃料。
为减少各类氮氧化物排放量,应采取以下措施:
①汽车采用清洁燃料;
②减少矿物燃料消费量;
③采用清洁煤技术。
世界各国陆续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订出了指标。1988年6月,30多个国家在多伦多会议上提出,到2005年,应力争使二氧化碳排放量比1988年减少20%然而,到1997年,联合国不得不承认,“迄今为止已经做到的事情和应该做的事情之间的差距加大了”,全世界二氧化碳排放量非但没有减少,而且在继续增加,1996年全世界二氧化碳排放量比1990年增加了6.4%。
地球在大气层中二氧化碳浓度每天都在增加,地球正在变暖。尽管人们对地球变暖的后果存有不同估计,但是放任二氧化碳大量排放,放任气温不断升高,肯定对人类生存不利。人类应该继续研究我们这颗星球,好好保护它,为了人类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