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特是谁?
让保罗?萨特(1905—1980)。法国当代著名作家,哲学家,是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的创始人。
良好的教育萨特出生于巴黎,父亲是海军军官,但是在小萨特两岁的时候就去世了。后来,他的母亲带着他来到了在学校当大学教师的外祖父家中。他的外祖父是一位语言学教授,家中收藏了大量书籍,这些书籍使儿童时代的萨特受到了良好教育,也获得了大量丰富的知识。
年,他考入亨利中学,学习成绩优异,在校期间萨特表现良好,特别是在这一段时间他接受了叔本华,尼采等人的哲学思想。
年萨特到当时具有现代法兰西思想家摇蓝之称的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攻读哲学,毕业后在一所学校担任中学教师。1929年,他在全国大中学教师资格考试中获得第一名。
年萨特赶往柏林,投身于德国著名的哲学家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的门下深造,悉心研读他们的哲学,通过学习形成了他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体系,这就是一切从人的意识出发来研究人和这个世界,把人的主观意识的存在看成是一切存在的根本。回国后,他在执教的同时从事写作。
投身于政治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萨特应征入伍,第二年被俘,一年后获释。
萨特可以说是一个社会活动家,他积极投身社会政治斗争。40年代他就参加了反法西斯斗争,组织抗敌团体,并为法共地下刊物撰稿。50年代他曾公开谴责和抗议美国发动的侵略战争。60年代他继续坚持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立场,支持各国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
年,萨特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但他拒绝接受,并解释说:“我一向谢绝来自官方的荣誉。”70年代萨特又积极支持工人罢工和学生运动。可以说,萨特以其一生始终坚持的不畏强暴,坚持真理的精神成为一名嫉恶如仇的平民斗士。
成名作《恶心》他的文学才能是多面的。以1945年为分界,前期的作品大都旨在阐发其存在主义哲学,成名作是1938年出版的长篇小说《恶心》,这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日记体小说,通过中心人物罗康丹对世界和人生的看法,充分表达了作者的哲学观念——存在主义。
后期的作品则偏重于发表其社会政治见解。他的主要建树在于戏剧,其中除《脏手》流露出某种偏见外;《死无葬身之地》则暴露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维希卖国政府对抵抗运动战士的残酷迫害;《特洛亚妇女》谴责了非正义战争,特别是殖民战争;《可尊敬的妓女》抨击了泛滥于美国社会的种族主义。
另外,他还撰写了大量的哲学著作、论文和作家传记,并主办了很有影响的《现代》杂志。萨特出于“他那思想丰富,充满自由气息和找来真理精神的作品,已对我们时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萨特是当代法国哲学界、文学界的首要人物,是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创始人、社会活动家、自由斗士,更是影响了法国以至全世界整整两代文学家和思想家的文学巨匠。
年4月15日逝世于巴黎鲁塞医院,终年7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