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思想派别有哪些?
好玩的国学曾经用一篇风趣幽默简单通俗的长文,专门介绍了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现在拿出来,请读者朋友指正!
一、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儒家学派
有人的地方就有哲学,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假如我们把中国五千年的哲学史,看做一个刀光剑影的江湖的话,这个江湖上曾经存在过形形色色大小不一的武林门派,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儒家、道家和佛家三大门派。数千年来,三大门派统治了中国哲学的江湖。
儒家是势力最为雄厚、影响最为深远的哲学第一大派。就像“天下功夫出少林”一样,儒家思想是中国哲学的主要源头。少林功夫练的是外家拳,而儒家学派修炼的也是外家功夫,即“入世派”,儒家学者们都是积极进取的现实主义者。
儒家学派的掌门人是孔子。孔子一生凄凄惶惶于江湖之上,为自己的“大同世界”和“小康社会”的理想而奔走呼号。他的独门内功是“仁”,他要求我们每个人都要爱自己、爱父母,爱兄弟姐妹,还要把这种对自己和亲人的爱,推广扩大到全社会,让世界充满爱。在江湖流浪多年后,孔子无功而返,退隐江湖,潜心修炼武功,最终创立以“仁”为主以“礼”为辅的儒家学派,成为中国哲学史上的一代宗师,成为千百年来炎黄子孙的心灵导师。
孔子的儒家学说,部分来源于他最崇拜的偶像——周公。周公是西周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他的思想,对孔子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作为周公的“铁杆粉丝”,孔子做梦都想成为周公那样的人,在晚年,孔子曾经还为自己梦不到周公而大发感慨。他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暗夜播火者,是中国哲学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孔子门下弟子众多,传说有三千多人,其中武功卓绝的有七十二人。孔子座下有孟子和荀子两大护法,他们继承了孔子的思想,同时又对他的思想进行了改造和创新,从而使儒家学派茂盛生长,终成中国哲学江湖的第一大派。儒家学派在秦朝时命运悲惨,秦始皇烧了他们的武功秘籍,活埋了很多儒家弟子。儒家学派差一点就全部玩完。但从西汉汉武帝开始,儒家思想开始一统江湖,走上了统治地位。
孟子的弟子众多,从到宋代的理学大家朱熹,再到明代的大思想家王阳明,英才辈出,而孟子也被后人尊称为“亚圣”,成为仅次于孔子的第二位圣人。而荀子的弟子成分就更加复杂了。他不仅带出了汉初的大思想家董仲舒等后世众多的哲学界的“大拿”,更是将自己的武功传给了江湖上另外一大门派——法家。
虽然师出同门,但他们的学说却不尽相同。孟子是个充满热情雄心勃勃的理想主义者,他认为人性是善良的。他强调个人的修炼,以人的高度道德自觉来实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而荀子是个现实主义者,他认为人性是邪恶的,而除恶向善需要外在的“礼”的约束,甚至主张使用严刑峻法引导每个人努力向善。至此,孟子和荀子分别从内外两个方面,发展和完善了孔子的思想——“内圣外王之道”。后世的儒家弟子和儒家思想,无非是沿着这条道路,不断推陈出新而已。
二、知其不可而逃之的道家学派
中国哲学江湖的第二大门派是道家。相对于儒家渴望建功立业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入世派”,道家学派更强调内心的宁静与精神的绝对自由,是虚静无为与世无争的“出世派”,类似于武林中修炼内功心法的武当派。道家学派的开山祖师是老子,他的主要思想是“无为”,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正是出于这个思想,老子最后连道家的掌门人的位子都不要了,骑着青牛出了函谷关不知所踪。道家学派掌门人的位子就落在了他的弟子庄子身上。庄子比老子还消极绝望,老子强调“无为”,他强调“齐物”,意思是这世界的事物没有任何的不同,贫贱一个样,生死一个样,既然如此,不如顺应自然,“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管他天崩地裂,我自悠然而乐。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无为”,不像儒家那样,“知其不可而为之”,管他前路艰险,我自勇敢前行,是勇于任事的行动派。而在道家的眼中,世界尔虞我诈腥风血雨,人生压抑、痛苦无助。他们认为,即使练就绝世武功,哪怕获得高官厚禄,到头来也是尘归尘土归土,死亡是逃不掉的结局。他们的思想可以这样概括——知其不可而逃之,“世界那么大”,根本就看不过来,不如“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优哉游哉自得其乐。
道家学派的弟子,大多由与世无争的隐士和遭受挫折的文人官僚组成。其实,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开始时是儒家学派的弟子,他们修习儒家功法,渴望建功立业,但命运总是泼他们一头冷水,理想成为泡影,希望成绝望。有的人看透了一切,有的人失去了一切,在心灰意冷之际,干脆转投道家学派,在修身养性中寻找心灵的宁静。
道家最著名的武功是“无为”心法。依据这个心法,庄子创立了“逍遥”功法。他的名作《逍遥游》就是逍遥功夫的武功秘籍。道家在中国哲学的江湖上一直处于被儒家压制的地位,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出了“肤白貌美”的何晏和“天纵之才”王弼两位弟子,还出现了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竹林七贤”,一时间道家思想变得炙手可热。魏晋时期的哲学家们,喜欢以道家学说来解释儒家学说,推动了道家和儒家的融合发展。但后来,道家开始败落,门下英才弟子不多,最终沦为装神弄鬼、打卦算命、追求长生不老的道教。
三、“精于算计”、“心狠手辣”的法家
法家是中国哲学江湖上的第四大门派。虽然势力没有儒道佛三家的势力大,但其思想却备受历代统治者青睐。统治者们不敢明火执仗地运用法家的思想,但历史上的每一位统治者都在暗暗地偷练法家的功夫。他们表面上练习儒家武功,有时候练练道家功夫,但背地里练习法家功夫的努力从来也没有中断过,这在中国历史上被称为“外儒内法”或“阳儒阴法”。
因为,相对于讲“仁义”的儒家,讲“无为”的道家,讲“慈悲”的佛家,法家强调用严刑峻法来治理国家,这样使统治者们治国理政变得直接和干脆——对老百姓来说,你可以不听话,但是你不能不要头——法家就是运用法治思想治国的学派。
法家有三位始祖,分别是商鞅、慎到和申不害。商鞅强调“法”的重要性,慎到重“势”,而申不害主张“术”。这是法家思想的主要来源。但他们三个人分别练功,并没有像小龙女和杨过那样“求合体”炼成“玉女心经”,所以威力不大。
而韩非子将三位始祖的武功集于一身,成为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和法家学派的创始人。韩非子强调治国理政要实现“法”“势”“术”的统一。他认为人性是自私的,人与人之间充满了尔虞我诈的阴谋和算计,无论是父子、夫妻,还是臣子和君主。因此,法家主要研究如何这种算计,也就是说,要以更高明的算计,来对付那些不高明的算计。
这就意味着,魔高一尺,道必须高一丈,如此循环,生命不息算计不止。就像放狗咬人反被狗咬一样,韩非子最终被同学李斯算计,悲愤自杀,而李斯更惨,高智商的他竟然被太监赵高算计,尸首异处。而赵高也没有算计过命运的安排,被秦朝末代皇帝子婴设计杀掉,诛灭三族,而子婴又被项羽算计,项羽被刘邦算计……总之,一直长于算计的法家的首领,一直被人算计来算计去,正可谓“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四、撒向人间全是爱的墨家学派
严格来说,墨家算是一个准军事组织,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像日本组织严密的“山口组”。但与打家劫舍胡作非为的黑社会不同,这是一个充满了爱的教派。墨家的创始人是墨子,他是个坚定的和平主义者,春秋时期“诺贝尔和平奖终身奖”得主。他反对战争,热爱和平,主张“兼爱”和“非攻”。“兼爱”就是没有差别地爱一切人,像爱你的父母妻儿一样爱别人,“撒向人间都是爱”。“非攻”就是反对一切战争,为了制止战争,墨子甚至不惜带着勇于牺牲的弟子们,血战疆场,只为制止一场战争。
墨家在战国时期曾经风靡一时,风头远远超过了儒家学派,但他们的缺点是过于理想主义。像战国的名字一样,这个时代的特点就是战争,数百年打来打去,在那个弱肉强食的时代,战争是保存自己、吃掉别人最好的武器,而墨子的思想与现实严重脱节,所以墨家学派盛极而衰,但他们留给历史一个温情脉脉的人文主义的背影。
五、争奇斗艳的其他学派
名家由一群巧舌如簧能言善辩的知识分子组成,代表人物是公孙龙。公孙龙是个具有无与伦比诡辩技巧的哲学家。他的主要思想是“白马非马论”和“离坚白”。简单的说,他认为“白马”不是“马”,更不是女孩子眼中的“白马王子”。“马”是指“马”这种动物的概念,“白”是指“马”的颜色,而“白马”是“马”的概念和“马”的颜色的混合体,和“马”是不同的概念。所以,“白马”不是“马”。“离坚白”的意思是说,一块坚硬的白石,用眼看不出它是否坚硬,用手摸不能感觉其白色,所以世界上只有白石和坚石,没有坚白石。从这个逻辑出发,我们同样可以推出,老爸不是爸,老妈不是妈的荒谬结论。
阴阳家由一些科学家和算命先生组成。他们认为,世界是由阴阳对立运动产生的,金木水火土是组成世界的基本物质。尽管这种看法还相当原始,但这毕竟是人类探索自然科学的开始。阴阳家学派的掌门人是邹衍,他的要思想是“五德始终说”和“大九州说”。他学问渊博,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所不包,人送外号“谈天衍”。
农家由一些热爱农业生产的农业技术专家组成。他们希望统治者不要高高在上,而要深入民间,和老百姓一起种地劳动自食其力。这个学说让统治者们很不满意,因为按照这个学说,做国君已经没有任何意义,最终都是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所以,他们的学说很不受待见,在中国哲学的江湖上昙花一现。
小说家,是走街串巷,收集民间舆论的“新闻记者”或历史工作者,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影响不大。
在春秋战国时代,中华民族哲学迎来了生机勃勃的百花盛开的时代。在后世大行其道的儒道两家,只是众多流派中的两派,他们与其他流派被并称为“诸子百家”,这是中国哲学史的黄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