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个福建名人的故事

bdqnwqk11个月前百科18

朱熹,南宋理学家。安徽婺源人,后徒居福建建阳,他曾到永春讲学,在民问流传着许多美好的传说。 神笔镇流 朱熹来到永春,走访一些书友,“昼则联车出游,夜则对榻论诗”,颇可相得。一日来到蓬壶高丽的林氏祖宇,得山川锺毓之秀,堪称幽胜,只见千峰凝翠,万木吐绿,山深菁密,树木葱茏,一时雅兴,即索纸笔,题字以赠。山问竹纸算是现成,就是没有大笔。俗话说“刀钝出利手”,朱熹即以茅草临时扎成,当场书写“居敬”二字赠之。乡老争相传诵圣人留下金字,即以楠木作匾,镌之以作永远纪念。当金匾悬挂祖宇厅堂之后,即将这根茅笔置于匾后,以示子孙,久之辄发毫光,初耐颇感奇特,久之不以为意。到了清代康熙年问,骆起明任永春知县之时,下乡劝农来到蓬壶,即有传闻朱熹茅笔题字之事,就乘舆前往高丽谒见林氏祖字,只见“居敬”微尘不染,索笔觇之,如获拱璧,时过四百余载,仍保护完好。经乡人同意即收在身边尝玩,用香囊盛之,锦缎裹之,并作为传世之宝珍藏之。康熙十年任满晋省过乌龙江,一时风浪大作,翻江倒海,轻舟上颠下簸,真有覆舟之险。同舟之人认为是妖邪作崇,争求宝物以压邪,骆起明行装内仅有书籍数筐,别无珍宝。最后乃以朱熹茅笔掷之江中,说来也怪,一时风平浪静,众人誉之为神笔。 齐齐松 到过岱山岩的人,都为这里的胜景吸引住了,留连忘返。岱山岩,俗名大山岩,在一都仙友岱山山阿处,岱山于崇山峻岭中拔地而起,矗立天半,奇石峥蝾,巍峨壮观,苍松滴翠,杂树丛生,山青水碧,景色迷人。胜景殊多,犹以岩前的齐齐松最为著名。相传朱熹走访陈光之时,来到岱山岩,颇受一都士子陈文义的热情款待。陈文义出身在书香门第,经史子集也略知一二,就是无意功名。朱熹和陈光都非常器重这个山乡秀才,每日品茗论诗,文义乐于解囊,特别是朱熹假岱山岩修纂“四书章句”等著作时,文义给了很大的帮忙,因此成为莫交。一日朱熹正在批注《论语》,文义告辞下山,朱熹送他到山门前,一直目送他上了大路,却被一片高大挺拔的松树林遮住了视线,朱熹怒不可遏,就手中大笔一挥,“你这些松树长到这样高就很不错了。”说来奇怪,松树林第二天出现了奇迹,高大挺拔的松树不见了,而是长得一样高,一样整齐。后人称这个奇景为“齐齐松”。朱熹在岱山岩日子长了,当然也发挥了书法的专长,他把岱山岩更名“铁峰岩”,并亲自题了匾额;他又为护界亭写了“月蓬第一峰”的题匾。 裂石箭竹 岱山岩的地理位置本来就得天独厚了,坐北朝南,伫立岩前,尽览云山。只见天湖九十九峰逶迤舒展,薄云轻纱,更增添无限春色。夜半松涛,有如万马奔腾,其韵律时如丝竹,时为狂飙。朱熹在这里久了,倒也习惯了。眼见胜景层层,无不引人入胜。岩下磐石上竟长起了百仞的巨松,谁也不敢相涪它竟是经历了无数个世纪而延续至今的。珠树阁的建立,是因为岩前珠树果实累累,好就好在扬花季节,它把芳香播送遐迩,这是岱山岩又一胜景。当然还有九十九个和尚的僧舍、维护岩宇安全的护界亭,别有一格的文昌阁。但是这些再好再奇也比不上“裂石箭竹”了。原来岩宇的大雄宝殿门前,左右有巨石两摊。右为石鼓,左为石钟,分别就位,各司其职。一日,朱熹从大殿中出来,猛听到石钟声响超过石鼓,认为是反常现象。鼓者,催人向前上进;钟者,鸣金也,招人退缩。因此大发雷霆,用大笔一挥,石钟裂成两半,声响也沙哑了。一棵嫩笋在裂石处破土而出,挺拔向上,逐渐长高,高出石钟外,享受着那无尽的阳光雨露。如今它们已长成坚硬挺直的箭竹,代代不衰。

厦门人林巧稚,是中国现代妇产科的开拓者。林巧稚不但给有钱有势的妇女看病,对穷苦百姓都一视同仁,交不起钱的病人,她就免费治疗。她有一个出诊包,包里总放着钱,以便随时接济贫困百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她在协和医院门诊看病,同样鼓励贫民百姓不要挂她的专家号,告诉他们挂我的普通号,同样是我给你看病。她教育妇产科所有的人,救活一个产妇、孕妇,就是救活了两个人。百姓为了感谢她的救命之情,把在林巧稚手里接产出生的孩子起名“念林”、“爱林”、“敬林”、“仰林”等名字,以示对林巧稚的永久纪念。 她献身医学事业,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深刻敏锐的观察力,对妇产科疾病的诊断和处理有高超的本领和独到的见解。她全面深入地研究了妇产科各种疑难病,确认了癌瘤为戕害妇女健康的主要疾病,坚持数十年如一日地跟踪追查、积累了丰厚的供后人借鉴的资料。 她的精湛医术,不断探索科学领域新课题、不治愈病人绝不懈怠的坚韧的作风,不耻下问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敬业精神,深受人民群众的崇敬和爱戴。林巧稚把毕生精力无私地奉献给人民,是一位忠诚的爱国者,人民的科学家,医务界的楷模,是中华民族的好女儿,当代妇女的杰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