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苏轼和司马光极力反对王安石变法呢?
王安石变法指的是北宋神宗时期,王安石为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状况而推行的一场规模宏大的社会改革运动,变法以理财为核心,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科考等多个方面,是对北宋朝政的一次全方位改造,虽然其结果以失败告终,但王安石变法的影响是深远的,直至今日,仍有借鉴意义。客观地说,王安石变法对于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状况起了一定的作用,是一次值得再改进后继续推行的改革。但是,就是这样一场在我们看来利大于弊的改革,却遭到了北宋很多人的反对,这其中,大部分是不满于自己利益受到损害的大地主阶级,但也有部分是像苏轼、司马光这样出于其他考虑反对变法的人。在此,笔者就来谈谈苏轼和司马光反对这场变法的原因。
苏轼和司马光在当时的宋朝都属于保守一派,他们之所以反对王安石变法的推行,主要是认为王安石的变法损害到了百姓的利益。王安石的变法是以理财二字为核心的,其中最关键的一项内容就是所谓的青苗法,主张在每年的二月和五月由官府给农民贷款,帮助农民度过这段青黄不接、庄稼还未成熟的时日,到了夏秋之际,农民再向政府归还所借的银两或粮食,包括利息,这一方法的确有利于帮助农民拜托大地主阶级的盘剥,改由官府为农民提供贷款,打击民间高利贷对农民的损害,并且同时也能增加北宋的赋税。但是,一方面,这种与民争利的改革方式与儒家传统思想是相对立的,苏轼、司马光这样的士大夫自然很难接受并认同;另一方面,青苗法包括其他改革法案在实施的过程中都出现了一些差错,王安石用人不当且急于求成,出现了诸如强迫农民贷款这样的不当行为,也成为苏轼、司马光这样的保守派反对变法的原因。实际上,在整个北宋一朝,变法的阻力都是非常大的,不止来自于利益集团,更来自于一部分也是出于为国家大局考虑的士大夫,宋代的传统是祖宗之法不可违,反对改革的声音一直都比较强,范仲淹的庆历新政、王安石的熙宁变法都在这样的声音之下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