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和清朝有何区别?

bdqnwqk11个月前学者16

明朝和清朝是中国最后的两个大一统王朝,它们处于两个连续的历史时期。明朝是由朱元璋于1368年建立的,享国278年,共历16帝;清朝是由努尔哈赤建立的,从入关算起,立国时长为268年,历12帝。除此之外,明清还有许多差别。总的来说,明朝社会相对来说更加有活力,而清朝可能更加保守一些。为什么这么说呢,下面分条列出。

第一,统治者不一样:明朝皇帝是汉人,而清朝皇帝是满族人明朝的统治者是汉族人,而清朝政权的统治阶级是少数民族,即满族人。明朝的创立者,明太祖朱元璋是汉族人,父母都是安徽凤阳县的地道农民。清朝的创立者,是建州女真的努尔哈赤,爱新觉罗氏,女真又称满族。

由于是以少数民族统治在人口上占绝大多数的汉族,清朝统治者采取软硬兼施的策略。对于不服从者,坚决予以残忍镇压。一方面,清军在南下遇到较强抵抗时,往往会选择屠城作为报复手段,比较有名的是“嘉定三屠”和“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但另一方面,清朝统治者也采取汉化政策,并重用一些汉族官吏,如清朝初年的张廷玉,晚清时期的曾国藩、李鸿章等。

第二,顶层政治体制不一样:明朝内阁权力更大除了明太祖洪武时期和明成祖永乐时期,在明朝大部分时间里面,内阁和司礼监都扮演了制衡皇权的角色。内阁负责票拟(阅读各地奏章,并给出处理意见),司礼监有批红之权(对内阁的意见给出最终批示),但皇帝对于司礼监的批红还保留了最终决定权。而批红之权又分别属于司礼监的两个主要太监之手,一个是秉笔太监,一个是掌印太监。秉笔太监负责对内阁的意见给出文字批示,而掌印太监负责盖盖章,只有盖了章,决策才能真正生效。批红是最终决策权,实际上就是皇权。明朝皇帝之所以要把批红之权交给太监机构,一方面是想偷懒, 另一方面是为了用太监制衡文官体系的权力。

?明朝内阁首辅张居正

而在清朝,票拟和批红都是由皇帝一人来完成的,因为清朝的皇帝普遍比较勤快,能吃苦。实际上,清朝初期也有内阁,不过清朝的内阁只是个办事处,没有权力阅读奏章。到了雍正年间,成立了军机处, 作为处理西北军务的秘书机关。自此之后,军机处逐渐成为处理国家事务的最高机关,代替议政王大臣会议,但是清朝军机处的权力始终也没有达到明朝内阁的高度。明朝内阁可以封还皇帝的旨意,而清朝军机处永远只能听命于皇帝一人。

第三,皇帝的权威和大臣的地位不一样:明朝君臣关系相对较“平等”在明朝,内阁和大臣不用完全听命于皇帝,甚至可以“封还”皇帝的旨意。就是说,如果内阁认为皇帝的旨意不合理的话,可以不执行。不过这种情况极少出现,毕竟明朝大多数时候还是君主专制的。说到这里,必须说明一下,“封还”的事情绝对不会发生在洪武和永乐两个时期,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都是超级强人,他们的皇权绝对至高无上,不容任何质疑。

?明朝君臣

但是到了明朝中后期,内阁封还皇帝旨意的事情也发生过一些。最著名的一个例子就发生在明神宗朱翊钧的万历年间。万历皇帝因为在立储问题上与内阁出现分歧,愤而30年不出宫门、不理朝政。这件事说起来非常简单,就是皇帝想立郑贵妃生的二儿子,而内阁和大臣们认为应该立长子。可见,明朝万历年间,皇帝连立谁为太子这样的家事都不能完全做主。这在清朝是不可想象的,在清朝,立储问题皇帝说立谁就是谁。清朝皇帝都是以主子自居,而大臣则自称奴才。清朝的君臣关系更像是主子和奴才的关系,而明朝的君臣之间则相对来说更加 “平等”一些。

?清朝君臣

第四,官制上的差别:清朝在明朝的基础上作出修改清初的官制基本沿用明朝体制,清朝中央官制分中枢部、佐里、帝室,例如临时最高行政机构军机处和六部,以行使不同功能。在清朝地方上,则有总督、巡抚、提督等。

明朝的军队由五军都督府和兵部管理。另外,锦衣卫和东西厂都是明朝专有的军事特务机构,是明朝皇帝控制百官和臣民的工具。而清朝的军队分绿营和八旗两个体系,绿营主要是汉族,八旗则是满族兵,八旗地位高于绿营。

第五,人文思想上的差别:明朝个性相对来说更加张扬由于在大部分时间里,明朝的政治环境都相对宽松一些,所以人文思想更加倡导以人为本,换句话说,就是更加尊重人的个性。明代的头号思想家王阳明在《传习录》中说:“我的灵明,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足见王阳明对人格的尊重。著名戏曲家汤显祖说:“天地之性人为贵,人反自贱者,何也 “。总的来说,明朝哲学界主流思想是“天理正从人欲中见,人欲恰到好处,即天理也”。明朝300年间,出了不少个性张扬的、富于创造力的人物,比如王阳明就是杰出代表。

然而,在清朝,由于是以少数民族统治华夏,为了堵住悠悠之口,稳定统治,包括康熙和乾隆在内的清朝统治者大兴文字狱,致使有清一代,中国人的思维比较僵化,没有个性,缺乏创造力。

第六,国土面积和人口不一样:清朝远胜明朝作为最后一个由汉人建立的全国性政权,明朝鼎盛时期的国土面积为997万平方公里,疆域包括传统汉地(华北、陕西、山西、华南等地)、东北(包括外兴安岭、库页岛)、西至新疆哈密、南至缅甸。晚明万历时期,明朝人口达到2亿。

作为中国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的疆域更加辽阔,经过顺治、康熙、乾隆几代皇帝上百年的扩张发展,大清朝的国土面积达到惊人的1316万平方公里,比明朝大了三分之一。从地图上可以看出,相比于明朝鼎盛时期,清朝主要是多出了新疆、内蒙古、外蒙古。人口方面,得益于康雍乾三代帝王长达130余年的和平稳定,清朝在咸丰年间的人口达到4.36亿。

海禁政策的不同:明朝不排斥外国先进技术虽然明清两代都有海禁政策,但本质上存在不小的差别,这直接影响了两朝在与世界其他强国的交锋的结果。明朝的海禁主要是禁止白银外流,而不是禁止国际贸易。另外,明朝也不排斥其他国家的先进技术和文化。正因为如此,明朝分别在1622年、1637年与荷兰和英国在海上开战,结果都是大明朝完胜。更值得一提的是,在1637年与英国的海战结束后,大明朝还迫使英国赔偿了2800两白银。

在与西方列强的交锋中,跟明朝的强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清朝的弱势,而这种弱势的根源就在清朝的海禁政策。与明朝不同,清朝不仅禁止大规模与外国进行贸易,而且禁止引入外国先进技术,对新鲜事物也不关心,一副闭关锁国的老大帝国模样。

总结:明朝更有活力,而清朝体量更大总的来说,明朝更加有活力,但国土面积小一些;而清朝相对更加保守,不过国土面积比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