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关于福建有什么诗歌介绍?
一、朱熹留在宁德的诗。
据考证,朱熹所写有关闽东的诗词多达十余篇,以古田县留存最多。如夜宿古田水口驿时所写下的《水口行舟》二首: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意如何。
今朝试揭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郁郁层峦夹岸青,青山绿水去无声。
烟波一棹知何许,鶗鴂两山相对鸣。
诗中表现了作者乐观精神和不为权贵所折服的高贵品质。乾隆《宁德县志》也收录了《溪亭》、《白云亭》两首诗。其中《溪亭》曰:
循涧辟芳园,结亭对虚壁。
澄潭俯幽壑,空翠仰寒滴。
主人心事远,妙寄尘壤隔。
岂为功名期,而忘此泉石。
表露出作者晚年对功名的淡泊和身处逆境仍乐观豁达的情怀。
朱熹在闽东还留有《蓝洞记》、《答林正甫湜书》、《朱熹答高国楹书》等篇章。特别是《答林正甫湜书》,收录于乾隆版《福宁府志》。这是是朱熹晚年写给学生林湜的回信,文字流畅,娓娓动人。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同时也是研究朱熹与闽东的重要材料。
二、滨海邹鲁,文献名邦。
朱熹在闽东留存的除了诗词文章,还包括大量的书法墨迹、摩崖石刻。单单古田就有十多处,大多分布在杉洋蓝田书院附近。在宁德、霞浦、福鼎、福安也有一些。1985年春,霞浦龙首寺为了扩建后座“观音阁”,在开土填基中挖掘出掩埋多年的“白云深处”石匾。该寺住持释青光是个有见识的老方丈,发掘后守口如瓶,严加封存。直至1991年8月才由宁德地区方志委委派人员到霞浦县考察朱熹遗址时才被亮相。经有关部门认证,石匾确系朱熹手迹。这块小小的石匾不仅证实了《霞浦县志》中记载的准确性,更显明了朱熹流寓闽东的史实。闽东自 “朱子过化”以后,再加上朱熹闽东籍弟子的大力提倡,闽东沿海县份的文化氛围渐有起色,也赢得了“海滨邹鲁”的称号。正如清代宁德知县储右文撰写《重修朱子祠记》中说的:“粤考宁邑在宋,邑理学真儒先后辈出……揆厥所由,盖紫阳朱子倡讲堂于武夷寒泉之间,一是响应,流风兼被,旁近郡邑翕然宗之,良有由也。”
三、对闽东的影响。
在闽东的二十余位朱熹学生中,有进士八人,特奏名五人,文化水平都很高,可以说集中了当时闽东的文化精英。在朱熹讲学之前的四百多年里,闽东登进士榜的有一百四十七人。而自朱熹“考亭学派 ”创建至南宋灭亡的一百多年里,共产生进士二百八十九位,差不多是过去的两倍。这种情况的出现,其原因虽是多元性,但与朱熹学术传播是密切相关的。
朱熹流寓闽东之前,由于文化落后,历史文献十分罕见。到了南宋时期,从建阳考亭书院求学回来的朱熹弟子及其后辈,百家争鸣,各种著作纷纷出现。从而推进闽东文化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的精神财富。朱熹的闽东之行,还促进了闽东文学的发展。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陆游、陈与义、文天祥,都曾在闽东生活过。朱熹的学生陈骏,有一个儿子陈成父承家学熏陶,才华横溢,被大词人辛弃疾看中,并招为女婿。这与理学的影响是分不开的。辛弃疾、陆游都是朱熹的好友。闽东历史上的名人谢翱、康执权、张叔振、缪烈、刘自、王宗传、林駉、黄履翁、黄时等都是这一时期涌现的。他们或吟诗作赋,或著书立说,使闽东文化出现了空前繁荣。
四、岁月不拘永流芳。
今年恰值朱熹逝世八百周年,他虽然离我们的视线已经越来越远,当他对福建乃至整个中国文化的影响与贡献是不可磨灭的。二百万闽东父老永远不会忘记这位伟大的理学家。正如清代霞浦人陕西监察御史游光绎在文公祠外的一副楹联上说:“若个编摩能自外,此间踪迹况曾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