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韩桓惠王干了哪些蠢事?

bdqnwqk1年前学者7

韩桓惠王,姬姓,韩氏,名然。战国时期韩国君王。

韩桓惠王即王位时期,韩国一片混乱,政令不一,情势十分危急。

韩桓惠王在即位初期实行了改革。推行申不害提倡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体制,主张以“术”治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然而,韩桓惠王接下来昏招迭出,从而葬送了稍有点起色的局势,使得韩国陷入了万劫不复的境地。

韩桓惠王做出了很多错误决策,影响最大,最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四件事。

①:割土献地,引发长平之战。 ②:“水工疲秦”,使八百里秦川大治,韩国灭亡加快

③:错失韩非,不纳忠言。 ④:自己给自己起谥号

一丶割土献地

公元前262年(秦昭襄王45年),秦国出兵攻伐韩国的野王。野王抵抗不能,投降秦国。自此韩国上党成为飞地(与韩国都城新郑之间的联系被切断,韩国被腰斩)。韩桓惠王胆小懦弱,畏惧秦国直下新郑。决定割让上党郡给秦国,以平战祸。上党郡守不愿降秦。韩桓惠王派冯亭接替上党郡守,命冯亭进行降秦之准备。

冯亭就任上党太守后,仍不愿降秦,献土与赵,最终引发秦赵长平之战。

宋代苏洵(苏轼之父)在《六国论》中有这样的论述:“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弊在赂秦”,六国的败亡不是因为兵革不够锋利,不是因为仗打得不好,而在于用土地来贿赂秦国。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韩桓惠王面对暴秦,一昧忍让,割地求和,犹如抱薪救火,实在是愚蠢之至。

二丶水工疲秦

长平之战后,韩国意识到秦国国势大成,而韩国国力弱小,将面临亡国之危。韩桓惠王心生一计:用修建大型水利工程的方式转移秦国注意力,如果秦国将大量劳动力投入到修建水利工程之中,可战之兵就会减少,韩国兴许可以获得几年休养生息的时间。

于是,韩桓惠王派出韩国水利大师郑国赴秦,郑国面见秦王之后,陈述了修渠灌溉的好处,劝说秦王开渠引泾水落石出灌溉关中平原北部的农田。秦王采纳郑国的建议,让郑国负责在关中修建一条大渠以灌溉农田。

“水工疲秦”进行到一半儿,此事的本来目的被秦王发觉,秦王想处死郑国。郑国陈说利害“始臣为间,然渠成亦秦之利也。臣为韩延数岁之命,而为秦建万世之功。”,修建此渠于韩国只是延续了几年国运,而对于秦国是建了万世的功劳啊。秦王允准郑国继续修建此渠,最终,八百里秦川大治,土地肥沃,关中平原成为粮仓,这为秦国灭韩及以后攻灭六国提供了充足的后勤保障。

三丶错失韩非

韩非是韩国宗室,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

韩非在韩桓惠王时多次上书,希望改变当时治国不务法制、养非所用、用非所养的情况,希望能在韩国变法以图强,并提出了较为明确的政治主张和政策,奈何韩桓惠王并没有采纳韩非的建议。最终韩非留在秦国,向秦王陈说法家主张,提倡法制。

韩非是法家“法”“术”“势”三说的集大成者,秦王政采纳了韩非的主张,于前221年一统六国。

四丶给自己起谥号

谥号(用一两个字对一个人一生的功绩进行概括性总结)。在历代庙庭常有出现,针对帝王或是立下大功的朝臣,是人死以后朝廷封赐的名号。

韩恒惠王“别出心裁”的在活着的时候自己给自己定了谥号:“桓惠”。

这是一件十分荒谬的事,在他之前和之后几乎再也没有人这样做过:自己给自己起谥号,真是荒诞离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