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地形地貌的塑造以丰富园林景观
1前言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自然亲近和自然相融成为一种生活的理想和追求。人们对生活空间的要求逐渐由个体生活空间的发展转化为注重群体情感的交流,注重个人的心理需求。自古以来人们都有一种喜山乐水的情怀,对山水地形的环境情有独钟,历代造园师们都把地形的处理当作是造园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程。地形是连接景观中所有要素和空间的主线,地形处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园林的造园效果及人们的使用功能[1]。
2微地形的概念和发展
2.1微地形的概念
从地理学的角度来看,地形是指地球表面高低不同的起伏形态,如平原、盆地、丘陵、高原、河谷等的总称[5],此类地形地貌也被称之为大地形。《风景园林设计要素》一书中认为“地形”是“地貌”的近义词,是地球表面三度空间的起伏变化,坡地地形就是山地地表的外观。山地城市中的坡地包括复杂多样的类型,其中以山谷、山峰、悬崖等地貌特征称为“大地形”。
在园林范围内,坡地还包括土丘、斜坡等,这类地形统称为“小地形”,起伏最小的叫微地形。“园林微地形”是专指一定园林绿地范围内植物种植地的起伏状况。在造园工程中,广泛应用于高尔夫球场、庄园别墅、城市街头绿地、道路景观绿化、居住区绿化等建设。适宜的微地形处理有利于丰富造园要素、形成多层次景观、达到加强园林艺术性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在现代园要[]景观中具有重要的作用[2]。
2.2微地形的历史
微地形是地形的一种,是从地形变化而来的。在我国,关于地形结构的最早的系统的论述主要体现在风水学中。从源头上说,风水学与中国古代地理学几乎是同时产生的,而风水学更偏重于实际的运用。明末的造园名著《园治》中指出“相地合宜,构园得体”。“相地”是风水的专业术语,包括园址的现场踏勘,环境和自然条件的评价,地形、地势和造景构图关系的设想,内容和意境的规划性考虑,直至基址的选择确定。[3]在西方造园史中,德国最著名的园林理论家是基尔大学教授希尔施菲尔德,他认为:变化、弯曲、起伏的地形使景观更丰富,园子因此也显得更大,植物生长更加自由、独特,水面更加活跃。在高处或低处,每一步都引入一个新的领地、一个新的画面,景观时隐时现……所有这些景观变化都是由地形的变化来实现的。
2.3微地形的类型
微地形可以按照其坡度的起伏的流畅程度大致分为两种类型:曲线型和直线型[4]。曲线型微地形是指运用柔和流畅的曲线来模拟地形地貌,从而营造出自然倾斜的风景,如公园中的草坡,甚至用来作为极限运动的有硬质铺装的坡地都可以归为此类。直线型微地形可以说是微地形最为常用的表现方式,是指在微地形的设计过程主要采用直线条,营造出层层叠叠波澜起伏的地形地貌,如现代景观设计中常用到的嵌草大台阶、层层叠叠的假山石、下沉广场等(图1-2)。
3微地形景观设计中的特点
微地形分为直线形和曲线型,所以在微地形景观设计中的特点上也可以按其形式分为以下两种:
3.1曲线型微地形的处理特点
结合自然地形地貌,充分体现原始自然风光:在设计创新过程中尽量保持地块的地形感,体现当地的乡土风貌和地形特征,展现自然风貌。可以根据地表特征,对设计地块进行适当的艺术加工,从而营造出丰富的景观。[5]如对较大面积的地块可以设计成起伏的草地或疏林地,来展现悠远的意境;对面积较小的地块,可以设计坡度较大的微地形,在水平面和垂直面上同时进行设计,打破狭窄闭塞的感觉,创造出多层次的景观空间。
3.2直线型微地形的处理特点
运用抽象的手法,创造出新的景观空间:直线型的微地形是由曲线型的微地形演变而来,只是在设计过程中运用了比较抽象的设计手法,也可以说是将自然与人工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但是所表达的意境与情趣就完全不同。建筑师高迪曾经说过‘曲线是属于上帝的,直线是属于人类的’,但当曲线的地形与直线的构筑物相结合时,却产生了意想不道的美景。广州东站广场磅礴的水景瀑布与绿化广场交相错合,交汇视线来营造一个别样景观空间,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广场上大型的动态玻璃瀑布景观极具视觉冲击力,成为都市景观的一大特色代表(图3)。
4微地形的绿化设计
近年来在广州住宅小区、道路、街头等景观区域也应用了地形的处理手法。但这种地形的处理区别于以往地形,是一种起伏较小的地形,现在称为微地形。微地形处理,可以创造丰富的园林景观层次和空间,能围合成一个个独具特色的趣味空间。微地形可通过植物的高低起伏变化,在狭小的空间范围内塑造丰富的空间形态,使人居环境与大自然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慢慢地,微地形景观越来越成为一种不可缺的景观营造手法。现就对华南地区的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等不同绿地类型的微地形处理手法进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