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心学?心学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心学,作为儒学的一门学派,最早可推溯自孟子,而北宋程颢开其端,南宋陆九渊则大启其门径,而与朱熹的理学分庭抗礼。至明朝,由王阳明首度提出“心学”两字,至此心学开始有清晰而独立的学术脉络。心学最不同于其他儒学者,在于其强调生命活泼的灵明体验,因此民国时期陈复开始提出“心灵儒学”做出注解。儒家的学脉自清末已经全然中断,西学东渐的过程里,中国的圣人学问开始“哲学化”,而有新儒家的诞生。不过回归成圣的本来面目,这才是儒家能对混乱的世局与世人能张开的贡献。因此,陈复重新提倡心学,并书写《盘古心经》,继承阳明学的道统,再开“盘古心学”,创办书院讲学,教育弟子,并组织“新人道协会”,从事外王事业的奋勉,这使得心学开始有新的动能,这种心学包容儒释道传统三教思想,兼融新世纪思潮与印度玛家哲学,创造出极其特殊而新颖的儒学面目,目前正在台湾发展中。
王阳明提出了什么思想?他最后的结局是怎样的呢?
王阳明是我国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他提出了继孔子的儒家思想后另一个极被人推崇的思想“阳明心学”。
年轻时,对陆王心学深信不疑的他在庭外对着竹子格物致知了七天七夜,一无所得竟然还病倒了,大病初愈的王阳明对陆王心学产生了怀疑,于是他开始了自己的反思。
后来在遭遇被贬等一系列的遭遇后,在不断地完善发展后,终于提出了较为完善的“阳明心学”。
“阳明心学”主要强调“心即是理”。自己心中所想就是理,你想着他在那里他就在那里,你觉得他不在那里他就不在那里。最高的道理不是由外物所得,是从自己心里感悟到的。
另外还强调“知行合一”。要将行和知统一起来,不可择一丢一。两个是一个道德层面上的,不可将其分开,知就表现为行,行就表现为知,两者相辅相成。
“阳明心学”揭示了明朝对情欲的主张和看法,在当时极为被人推崇,一时刮起了学习“阳明心学”的热潮。
嘉靖年间,民众暴乱久久不能被平复,于是有过平叛战乱战绩的王阳明被派上战场。经过王阳明的排兵布阵,战乱很快被平定。战乱被平定后,王阳明本来就有的肺病日益加重,于是便向皇上请辞请求告老还乡,但没等得及皇上批复,王阳明就先自己回了家乡养病去了。后来不久王阳明就病逝了。
王阳明提出了中国古代比较重要的思想学说,在现在来看也是被人们所敬仰的,他的心学并不只是单单强调心理方面,既强调自然,又强调知行,对现在来说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对现在学者研究古代思想学说也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
他提出了心学理论。王阳明后来官至尚书,将自己的儒家思想实践于生活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成为一代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