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文学史提出了哪些新的研究课题?它与文学翻译史有何实质性区别
回答
中国是一个翻译大国,不仅有着二千多年的翻译历史,而且从事翻译工作的人数和翻译作品的数量在全世界都遥遥领先。据统计,20世纪的最初10年,文学翻译作品占我国全部文学出版物的五分之四。今天,各类翻译作品也占到了我国全部出版物的将近二分之一。文学翻译与一般文字翻译不同,它不只是文字符号的转换,而且是文化观念的传递与重塑,翻译文学不可能脱离译者的文学再创造而存在,翻译家的责任不仅是有创造性地再现原意,而且还要在“无法交流处,创造交流的可能”,也就是在两种语言相切的地方,吸取外来语言的优长,发展本土新的语言,形成新的文学因素。翻译文学由于其进入了另一种文化语境,在另一种语言结构中,并通过译者个人的思想和语言习惯来表达,这就构成了一种新的文学――翻译文学。最近据传陈思和教授主编的新文学大系已正式将翻译文学列为其中一系,无疑是一个正确的决策。
2004年夏,在威海召开的全国比较文学教学研讨会上曾有人提出大学教学中应以翻译文学的名目代替现在的世界文学,这说明翻译文学的概念已在广大同行中引起了重视;当然也有人质疑文学的可译性,认为不通过原文,就不能分析和欣赏文学作品。不可否认,只有通过原文才能最好地理解和接受外国文学作品,但同样不可否认的是只有极少数天才才可以精通十几国语言,才可以用原文阅读各国作品,而大多数读者仍然只能通过翻译。因此,虽说在大学中以翻译文学代替世界文学并不可取,但翻译文学应是本国文学的一部分则无可置疑。
在这种形势下,由孟昭毅、李载道主编的《中国翻译文学史》的重新编写可以说是正当其时。1989年《中国翻译文学史稿》由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出版,属于第一批将翻译文学连缀为文学历史来研究和考察的最初尝试。事隔16年,当年编撰《史稿》的主要原班人马,增添了新的思想原则和新的组织领导,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了改写,显然有了很大提高。最重要的是原来《史稿》止于1966年,而新的《中国翻译文学史》一直写到2003年,它对新时期东西方各主要语种的翻译文学都作了相当详尽的介绍分析,对港台的翻译文学也作了精要的点评。无论对现代文学还是比较文学来说,这都不仅是一部完整而难得的教材,而且它还进一步为开掘这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崭新的平台。
更多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