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是记者节,你眼中的记者应该是什么样的?

bdqnwqk1年前学者6

谢谢邀请哦!

工作原因,和报社打交道次数不少。说实话,现实中很多记者和内心想象之间差异是比较大的。“铁肩担正义 妙笔铸华章”这类词汇是对于优秀记者的评价或者说期许,但现实有时很无奈。

由于受到报社管理机制、收益机制、记者所在行业以及专业素养等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很多优秀的新闻点无法得到有效的挖掘或者重视。

举例,教育部在逐渐推动将机器人学这门学科变成中小学的一门课程。简单来说,中小学的素质教育不能只是写字画画唱歌跳舞念国学文章,而科技类知识技能更应该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民族,只有从少年儿童开始便被引导,形成科技意识科技思想,一个民族的未来才会强大。

而机器人作为科技、科学领域的一个结合体,涵盖了数学、物理、电子、电路、网络、通信等等各个学科的综合要素,机器人学课程在中小学的推动必然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事件。

然而在教育部组织召开机器人学中小学教学指南专家论证会以及部分地区率先开展机器人类比赛时,即使邀请记者,也没有得到响应。当然这涉及到很多原因。可能是记者对于机器人在中小学的普及意义的认知程度,有关机器人教育、体育、赛事等方面新闻稿件编辑的难度(作为新生事物,记者写作确实需要花费很大精力)。

部分地方报纸本身因为纸媒本来不景气,经济方面成为不得不考量的要素,造成优秀的新闻事件、题材无法及时获得版面,这也可以理解。

我们国家有很多优秀的记者、优秀的报社、电视台,为国家的新闻发现做出巨大贡献。但对于更多更多的记者而言,我有几点希望:

1,在自己所在的行业或者版块的业务水平应不断提升,对于自己所在版块或者行业的方向、趋势的掌握要与时俱进。

2,在考虑报社经济利益的同时,在社会责任方面倾注的精力更多一点。(报社要生存,老鬼作为凡人非常理解)

3,在新闻素材、题材的选择、采访事件的选择方面,站位更高些,这样更能写出有利于推动社会健康发展的新闻,以引导社会的正向舆论与行为。

4,各地方性媒体,发表的原创性稿件更多些,减少网络或者其他媒体引用摘录的内容。

就这么多吧。写着写着,好像跑题了,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