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教师为什么待遇高?

bdqnwqk1年前学者15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萨沙第9075条回答。

民国是非常重视人才,重视知识分子的,这点无需多说。

以鲁迅为例,其实他根本就没有文凭,却能成为一代大文豪,大学老师。

鲁迅本来是江南水师学堂毕业,充其量只是中学。

而鲁迅留学日本以后,并没有拿到文凭。他就读于仙台医专,读了1年多就退学了。

以鲁迅的学历来说,如果放在今天显然是不能在大学教课的。

当年大学非常重视人才,并不太看中学历,所以民国九年(1920年),鲁迅仍然在北京大学讲授中国小说史。

另外,鲁迅也在厦门大学、北京师范高等学校、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等任教,当时他的薪水是每月三四百块大洋,甚至更高。

1926年8月,鲁迅应厦门大学的邀请出任该校国文系教授,每月薪俸400元。数月后,广州的中山大学聘请鲁迅为该校教授,每月薪俸500元。

大家知道这是什么概念?

毛泽东当年在北大做图书管理员,每月8块大洋就已经可以维持生活,衣食住行都没有问题。

我们按照今天北京单身汉最起码也要5000元收入吃饭、穿衣、住房来说,鲁迅在大学讲讲课,月收入在20万到25万元人民币以上。

鲁迅是偶然现象吗?

不是。

这是大学的规定,在1914年7月教育部制定并颁布的《教育部直辖专门以上学校职员薪俸暂行规程》中规定:凡直辖学校教员,分专任、兼任二种。其应支薪俸数目如下:

大学专任教员, 月支180-280元;

大学预科专任教员, 月支140-240元;

高等师范学校专任教员, 月支160-250元;

专门学校专任教员, 月支160-250元;

1917年,教育部又颁布了《国立大学职员任用及薪俸规程》。该规程规定:国立大学教员分为四等,每等六级,共24级。其中,正教授月薪300-400元,本科教授月薪180-280元,预科教授月薪140-240元,助教月薪50-120元。

连助教都可以拿到50到120元,可见大学老师收入是非常高的。

1932年,清华大学也制定了符合学校自身情况的《国立清华大学教师服务及待遇规程》:

教授月薪一般300-400元,最高500元;

专任讲师为160-280元;

教员为120-200元;

助教为80-140元。

如果说这是大学老师,级别比较高。

民国中学老师的收入也不低。

民国中学老师收入高低差别很大,城市的中学老师收入在40元到80元,最高也有250元的。而小县城的老师收入较低,但最低不会低于30元。

要知道,当时上海一个熟练的技术工人,月薪不过10元左右,可见中学老师的收入是颇高的,并不亚于当时的政府公务员。

那么,为什么会有城乡的区别呢?

在于中学教师的门槛不同。

城市里面一些有名气的中学,老师都是大学生、甚至还有中国留学生、洋人。

普通县城中学,很多中学老师水平不够,自己也是中学生、初中生,不可能有很夸张的待遇。

民国教师待遇高,也不是说所有教师待遇都高,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世界上没有任何国家能做得到。

在最底层的小学老师,收入就不是很高。

当时政府规定,小学老师的收入应该高于地方平均收入2倍。

这只是提议,并不是强制规定。

据上世纪30年代对江、浙、鲁、闽等八省小学教师生活状况的调查,教师的年入有195元,月均16元。

这个收入比当时最好的体力劳动者要高,但相比中学和大学老师就差远了。

为什么会这样?

小学老师的门槛太低了,而且数量极多,在抗战爆发前就有近百万人。

大城市或者比较好的县城,小学老师还要求是中学文化,大多是初中。

小县城甚至乡镇,干脆捡到篮子里都是菜,很多小学毕业生也来充当老师。

当年林彪初中毕业以后,他的父母就不让他继续求学,让他回乡做个小学老师。

虽然林彪只有初中文化,在当年做个小学老师就足够了。

甚至,林彪在初中就读期间由于经济拮据,还曾去小学当过代课老师。他自己初中还没毕业,就能去小学教书,可想而知了。

小学老师门槛低,很多人都能干,收入当然不可能太高了。

即便是月薪16元,在当年社会上也算是中高收入,并不算低。

自然,抗战爆发以后,中国陷入多年战乱,各行各业都受到影响,教师收入也降低,但抗战之前他们收入一点也不低。

这是客观的历史事实,不要想方设法的污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