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简介

bdqnwqk1年前学者13

复旦大学简介

复旦大学创建于1905年,原名复旦公学。“复旦”两字由学校创始人、中国近代知名教育家马相伯先生选自《尚书大传·虞夏传》中“日月光华,旦复旦兮”的名句。1917年改为私立复旦大学,下设文、理、商三科以及预科和中学部。1937年抗战爆发后,学校内迁重庆北碚,于1941年改为“国立”。1946年迁回上海江湾原址。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后初成文理科综合大学,成为直属国家教育部领导的全国重点大学。历经几代复旦人的艰苦创业和努力奋斗,20世纪80年代以后,尤其是通过国家教育部和上海市共同建设以及“七五”、“八五”和“九五”的重点建设,复旦逐步发展成为一所包含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以及管理科学在内的多科性研究型综合大学。2000年4月27日上海医科大学与复旦大学合并,成立新的复旦大学。如今的复旦大学,学科门类更为齐全,综合实力更加强大。

复旦大学现任校长为王生洪教授,党委书记为秦绍德教授,名誉校长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苏步青教授。

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校风:“文明、健康、团结、奋发”;学风:“刻苦、严谨、求实、创新”。

学校现有新闻学院、法学院、经济学院、管理学院、技术科学与工程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上海医学院等14个全日制学院,含有71个系,67个学士学位专业,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0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48个,并设有2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40个学科被国家教育部批准为全国重点学科,居全国第三位。此外,学校还设有71个研究所、101个跨系科的研究中心。目前在校各类学生41,500余人,其中普通本专科生15,700余人,硕士、博士生94,00人,外国留学生1,600余人。

学校目前占地面积近140公顷,校舍建筑面积100多万平方米,全校固定资产超过13亿元。学校现有各类实验室130多个,其中有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7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卫生部重点实验室;7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拥有文理医3个图书馆,全校共有藏书416万册,期刊总数超过2.5万种,均居全国高校前列。

复旦大学把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作为教学的根本目标。学校注意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大胆吸收国内外高校的成功经验,注重加强学科间的渗透、交叉、组合,发挥综合性大学多学科的特色和优势,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已经建立起一套比较完整的、有自身特点的教学计划和管理体系。学科建设全面启动,发展势头良好。学校在通才教育,按类教学的原则下,按照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求创新的教学理念,将普通教学、基础教学、专业教学三个方面的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注重个性发展,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和实践锻炼的机会。学校重视第二课堂的教育,以德育为核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成效显著。学校的研究生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历届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入选总数名列全国第三,2001年更是以8篇的入选数名列全国第一。建校以来复旦大学共培养了近20万名各类毕业生(包含原上海医科大学培养的3万余名各类毕业生),涌现出众多杰出的人才,为国家的建设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复旦大学以创办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在若干领域开展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前沿的创新研究,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其中,高分子凝聚态的若干基本问题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非线性双曲型方程的整体经典解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血友病B的基因治疗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等。

在临床医学研究方面,肝癌临床、新喉再造等的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方面,在历届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选中,复旦的获奖等级和总数都以绝对优势领先,其中《中国历史地图集》、《英汉大词典》、《中国文学批评通史》获特等奖;复旦有5项成果获2000年首届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项目优秀成果奖。

复旦大学已成为国际上有影响的学术中心之一,具有广泛紧密的国际联系,学术交流活动非常活跃,已与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并向300多位国际知名学者和人士授予了名誉博士、名誉教授、顾问教授等称号。美国总统里根、法国总统德斯坦、荷兰首相吕贝尔斯、以色列总理拉宾等外国元首或政府首脑,都曾到复旦访问并发表演讲。学校参加了环太平洋大学协会、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等多个国际大学组织,是21世纪大学协会5个理事之一,近年来又与国外10余所大学建立新的校际关系。复旦校董会热心学校工作,学校每年都得到校董的大力资助。日月光华旦复旦。在国家教育部和上海市政府的重点投资下,复旦这所百年名校正力争建设成为一所立足上海、国际一流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性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