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和惠子的濠上之辨,到底辩论了啥?
完全是不要逻辑的扯淡和诡辩。加上文言文表意又不精确。“概念”就会变得模糊,导致歧义纷纷。影响人的抽象思维,也不便于交流。
所以不学逻辑,最好不要读《庄子》。先放原文,接着翻译。
《庄子·秋水》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翻译:
庄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的桥上游玩。
1、庄子说:“鯈(tiáo)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2、惠子问说:“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呢?”
3、庄子反问说:“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是快乐的呢?”
4、惠子反驳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的想法);你也不是鱼,你固然也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
5、庄子说:“让我们回到最初的话题,你说‘你哪里知道鱼的快乐’的话,就说明你很清楚我知道鱼快乐,所以才来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总共就5句话。庄子说了3句,惠子说了2句。
这两个人就鱼快不快乐辩论,辩论的重点是人怎么知道鱼会快乐。比如人要知道他人快乐就简单,看表情,听声音,发问,跟踪调查,得出幸福指数,就可以知道了。
而鱼和人是两种不同的动物。鱼又不会笑,又不会讲人话,它们的“心境”是否和人一样这都是科学研究的问题。它们的所谓快乐是否和人一样也是问题。
这个不是逻辑重点,重点在庄子的诡辩,惠子好一点,不过也有逻辑问题。试图揭示如下。
庄子说鱼是快乐的。
惠子问: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
惠子这句话包涵了两个前提:一、鱼的快乐与否只有鱼自己知道。二、人是不能知道鱼快乐与否的。再加上“你不是鱼”这个前提。所以得出你是不能知道鱼是否快乐的。用的是疑问句的质问,疑问语句就相当于否定。
庄子回答: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是快乐的?
他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转移了话题,用的反问方式,这叫做偷换命题。偷换命题在诡辩中经常使用,不但违反逻辑,更扯的是连这句话的事理都不能成立。事理是事实证明,它本身和逻辑无关。
庄子不做任何证明,只说你不是我,当然不能知道我是可以知道鱼是快乐的,他这个强盗逻辑如果要成立的话,也需要两个前提。
一、我庄子是可以知道鱼的快乐与否的。二、你惠子是不知道鱼的快乐与否的。而第一个前提他又不给证明,也给不了证明。其实可以把惠子的提问改变一下。“你是通过什么方式知道的”。看他怎么回答。
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的想法);你也不是鱼,你固然也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
惠子就庄子的反问进行反驳。他把庄子的反问做为前提进行推理。但是这个推理不成立。
前提:因为我不是你,所以不知道你的想法(假设这个前提是对的)。
推出:你不是鱼,所以你也不知道鱼是快乐的。
前提是人不能知道另外一个人的相法。而得出的结论是人不能知道鱼的想法。人和鱼是两种不同的动物。由“人与人”的关系推出“人与鱼”的关系,在逻辑上不成立,在演绎推理中“前提不包涵结论”,所以推理无效。
什么是“前提包涵结论呢”?比如:
大前提:人是不能知道鱼的快乐与否的。
小前提:庄子是人。
结论:所以庄子是不知道鱼的快乐与否的。
这个三段式推理,两个前提加起来就包涵了结论,这样的推理才有效。
把惠子的话还原成三段式:
大前提:我是不知道你的
小前提:你不是鱼
结论:所以你不知道鱼
其中“我”“不知道你”“你”“鱼”是四个概念,在逻辑上犯了“四项概念”的错误,大前提和小前提少了一个相同的概念作为“中项”,有了中项才能相连接。比如:
大前提:“人”都是要吃饭的
小前提:我是“人”
结论:(所以)我是要吃饭的。
两个前提都有一个“人”的概念,这样两个前提才能连接起来。而且只有“人”“我”“要吃饭的”三项概念,如果出现了三个以上的,那么推理就无效。
惠子这个结论要成立,除非加一个前提“动物与动物之间是不能了解的”,这又显然与事实不合。
大前提:动物之间是不能了解的
小前提:你和鱼都是动物
结论:你不能了解鱼
逻辑上虽然正确,但是大前提与事实不合。而游戏规则是:前提正确,推理有效,那么结论才保证正确。
庄子说:“让我们回到最初的话题,你说‘你哪里知道鱼的快乐’的话,就说明你很清楚我知道鱼快乐,所以才来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这句是最糟糕的诡辩,和扯淡基本对等了。
前提:你说‘你(在)哪里知道鱼的快乐’的话。
推出:就说明你很清楚我知道鱼快乐。
庄子把“安知”变成“在什么地方知到”,这是偷换了概念。因为原文“安”可以翻译成“怎么”,也可以翻译成“哪里”。这是一个直接推理,单看没什么问题。推理有效。就是偷换了概念。
最后庄子补充了一句“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他自问自答倒是很直接,不拐弯抹角。
这段文字只有五句话,三句违反逻辑,如果只是散文那也就无所谓。但是如今有些人还要小孩读古代典籍,又不普及逻辑学,这不是反智吗?作家王蒙指出这两个人在“循环论证”,这是自己逻辑都不好,明明是偷换命题和偷换概念,推理无效,和循环论证没有半毛钱关系(如果是他说的,证明他自己都要补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