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雍正与学者曾静问答语录《大义觉迷录》,如何评价?
一个帝王与一个民间落魄文人,就政权的正统性,统治的合法性以及民族融合这几个问题进行辩论。并汇聚成策,刊行天下。
就事论事的讲,雍正皇帝是个实在人,他有耐心一条一条的去反驳曾静的污蔑。这一点他比他的儿子乾隆要强的多。因为这本书乾隆帝登基之后便列为禁书。
以雍正皇帝杀官员那铁腕手段来讲,杀一个落魄文人完全手到擒来,那他为什么还要一条一条的去与曾静辩论呢?
这里面实际上隐藏着三个深层次的问题:1.满人入主中原后的民族自卑心。
2.雍正皇帝在民间的形象为什么会如此之差?
3.采取正确手段可以有效的缓和民族矛盾。
第一个问题:满人入主中原后的民族自卑心。按照《大义觉迷录》的说法:清朝得天下并不是消灭了明朝,而是替明朝报仇。(这也是真实情况,明朝亡于李自成)。
如果按照我们现在人的想法,成王败寇,不管是从谁手中得到天下,结果才是最重要的。
中国2000年的封建史,9个大一统王朝。元朝和清朝是少数民族建立的。剩余7个大一统王朝都以汉族为主导的王朝。所以这七个王朝更替的时候,是不存在华夷之分的。煮烂了的肉都在锅里,皇帝轮流做,今年到我家。
清朝与元朝最大的不同:清朝能够主动向中华正统文化靠拢并融和,在融合的过程中,中华正统文化中的先进性会让他们产生一定的自卑心。要求汉人必须剃发,这就是一个最明显的例子。
第二个问题:曾静写的文章中公证有10条罪状:一个民间式子,在没有亲眼所见的基础上,通过道听途说对于当朝皇帝进行定性,杀了都不过分。
我们不禁要多想一想,为什么没有文人敢说康熙?为什么没有文人敢说顺治?而是单单的调雍正来说呢?
根本原因是雍正得罪了天底下所有的读书人。这句话并不意味着雍正对读书人进行打压,而是雍正的新政改革中有一条叫:官员和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这条改革对天底下普通老百姓来讲是最是公平的,但是取消了读书人几千年来的特权——不纳粮不当差。这就是太岁上动了土。
雍正在争夺帝位的过程中,是胜出者。以八爷为首的八爷党是失败者。这些失败者通过在民间造谣诋毁,将雍正帝在民间的形象败坏了。
第三个问题:采取正确手段可以有效的缓和民族矛盾。清军刚入关的时候,采取的是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剃发政策,遇到激烈反抗后,多尔衮取消了这一政策。
康熙帝南巡,到明太祖朱元璋陵墓前以臣子身份跪拜,收服了天下士子之心。
雍正帝不惜以帝王之尊与一个落魄文人,进行逐条答辩。又是收复了天下人之心。
这些举措实际上是对民心的尊重。有效的促进了民族融合。单就这个问题来讲,雍正比他的儿子乾隆强过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