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朝历代,中国的历法均有修改,现在国家的历法有什么变化?

bdqnwqk1年前问题7

中国古代历法演变大致又可以分为五个时期,

一. 古历时期:汉武帝太初元年以前所采用的历法;

二. 中法时期:从汉太初元年以后,到清代初期改历为止。这期间制订历法者有七十余家,均 有成文载于二十四史的《历志》或《律历志》中。

三. 中西合法时期:从清代期苏会传教士汤若望上呈《新法历书》到辛亥革命为止;

四. 公历时期:辛亥革命之后,于1912年孙中山先生宣布采用格里高历(即公历,又称阳 历)

五. 阴阳历结合期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采用公历的同时,考虑到人们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还颁发中国传统的农历。

历法,简单说就是根据天象变化的自然规律,计量较长的时间间隔,判断气候的变化,预示季节来临的法则。中国古代天文学史,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就是一部历法改革史。 纵观中国古代历法,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大致说来包括推算朔望、二十四节气、安臵闰月以及日月食和行星位臵的计算等。

最近的几次历法演变如下:

公元1263年,元世祖忽必烈设立“回回星历司”,招聘阿拉伯天文历法专家主持天文历法事务,结合回回历法,郭守敬编撰了元代的《授时历》。

明朝建国后,太祖朱元璋命刘基重新修历法,1517年刘基制定大统历,参照了元朝天文学家郭守敬编修的《授时历》和回历(1267年正式传入中国)。

明末,历法失调,预报日月食期不准。此时西方传教士已进入中国,给中国带来了欧洲新的天文历法知识。崇祯即位后,命徐光启修历。徐光启引用汤若望等西洋传教士,用“西洋新法”,编修了《崇祯新历》。

清顺治元年(1644年)发布摄政王多尔衮谕令,依据耶稣会士汤若望呈《西洋新法历书》(即原明《崇祯历书》)修订的“新法正历”,作为新王朝的法定历书。此历法即大清之《时宪历》。

在康熙一朝,《时宪历》又由南怀仁主持进一步修订完善,遂达到中国传统历法的最高峰。

现在使用的农历,是由南京紫金山天文台颁布的《紫金历》,此历法基本延用清代的《时宪历》历法。紫金历又称夏历,从中华民国十八年(1929)启用,一直延续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