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当天睛好,还是阴天好?

bdqnwqk10个月前问题13

谢邀答!

明天就是2O20庚子鼠年的立春了。依过往经验来说,当然是立春当天天晴好,阴天下雨都不如晴天好。

且看有关立春晴雨天的谚语:立春落雨,落到清明;打春阳气转,雨水待耕田;春打河开,南雁北来;立春落雨到清明,一日落雨一日晴;不怕打春下,就怕迎春明;立春晴一日,农夫不费力;立春天气晴,百物好收成;立春要晴,雨水要淋。

立春一日晴,早积有收成;立春一日雨,早秋禾苗死。看看,从这说法立春是晴好,阴天下雨都被认为不好,预示对农耕不利。过去是农耕为主,要看天吃饭,所以很重天气的晴阴雨及冷暖干湿变化。立春是节气之始,一年季节之始,人都重始盼善始。故常以立春时冷暖晴雨不同预见未来气候变化。这有经验总结成份,有时灵,有时不灵,不会全准。现在农业占比不大,而且科技发达进步了,是晴是阴是雨的影响再不是关键了。

“早立春堆满谷,晚立春堆满人”,2022年立春是早还是晚?

“东风解冻,蛰虫始振”,立春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首,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立春后太阳光越来越足,标志着闭藏的冬季结束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农耕文明的产物,其准确地反映了自然节律变化的规律,在农耕生产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们老祖宗留下了很多关于“立春”的农谚,如“早立春堆满谷,晚立春堆满人”,那么2022年立春是早是晚?上述农谚是什么意思?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2022年是“早立春”还是“晚立春”?关于立春是“早”还是“晚”有2种划分方法:

一、按照“月份”来划分

立春是“早”还是“晚”,我们可以根据“立春”所在的农历时间来判断。立春节气一般在农历的腊月或者正月,如果出现在腊月就是“早立春”,如果出现在“正月”就是“晚立春”。

2022年立春的时间为2月4日,对应的农历时间为“正月初四”,因此今年立春属于“晚立春”。

二、按照“立春”出现的具体时间来划分

一天有24小时,如果立春的时间在中午12点以前就是“早立春”,如果立春的时间在中午12点以后就是“晚立春”。

2022年立春的具体时间为2月4日04时50分36秒,以时间来划分很显然今年是“早立春”。

以上2种划分方法分别得出不一样的结论,那么2022年到底是“早立春”还是“晚立春”?我认为按照月份来划分更加有科学依据,如果按照“立春”在一天中的具体时间来划分,时间可能就相差几个小时,这样划分太局限,不科学,因此今年是“晚立春”。

2021年立春的时间为2月3日,对应的农历时间为腊月廿二,为早立春;

2020年立春的时间为2月4日,对应的农历时间为正月十一,为晚立春;

2019年立春的时间为2月4日,对应的农历时间为腊月三十,为早立春;

2018年立春的时间为2月4日,对应的农历时间为腊月十九,为早立春。

补充:立春分为“早立春”和“晚立春”,立秋也分为“早立秋”和“晚立秋”。如果立秋出现在中午12点以前就是“早立秋”,反之就是“晚立秋”;如果按照月份来划分,立秋出现在农历的六月就是“早立秋”,立秋出现在农历的七月就是“晚立秋”。

农村有句老话叫“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如果是“早立秋”,那么立秋后天气就会相对比较凉爽,如果是“晚立秋”,那么说明立秋后天气依然很热,“秋老虎”的势头会很猛。

“早立春”和“晚立春”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影响?我们来看看老祖宗留下的农谚“早立春堆满谷,晚立春堆满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是早立春,那么今年就是一个丰收年,粮仓里的粮食就会堆满;反之,如果是晚立春,那么很多人就要挨饿,说明粮食收成不好,这里的“堆满人”指堆满了尸体,这里用了夸张的手法,其本质是指“粮食收成差”。在古代,农民靠天吃饭,如果遇到粮食收成不好的年份,很多农民就要挨饿。

农谚是老祖宗长期生活经验的总结,肯定有其存在的道理。“早立春”意味着温暖的春天来得更加早,农民可以提前进行农耕生产;如果是“晚立春”,意味着气温回升得慢,万物将延迟复苏,对应的春播就会比较晚。此外“晚立春”对应的气温上升慢,春天可能会有“倒春寒”发生,倒春寒会影响小麦的返青,会使播种的种子发霉腐烂,当年粮食的收成会受到影响。

俗话说“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立春一年端,种地早盘算”,如果播种期过晚,那么留给我们的时间就会比较仓促,一旦遇到干旱天气,就很容易错过“适播期”。

“晚立春人满堆”还有另一个意思,晚立春意味着气温回升得慢,立春后还处于闭藏的冬天,立春后天气依然很冷,人们还需要扎堆烤火取暖。

“早立春收,晚立春丢”。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是早立春,那么当年粮食就会大丰收;而如果是晚立春,那么当年粮食的收成就会很差。

“年前打春脱棉袄,年后打春三月寒”。这句农谚也是说如果立春早,那么春天的气息会来得更快,气温会很快回升,可以提前脱掉棉袄;如果立春比较晚,那么立春后气温不会快速回升,天气依然很寒冷,三月可能会有“倒春寒”发生。

总结,农民靠天吃饭,农谚并不是封建迷信,而是老祖宗长期劳动生产的经验总结,它反映了一个大概率事件,在没有天气预报的年代,农谚可以很好的指导我们进行农事生产。但是我国地域辽阔,农谚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因此农谚要结合地域来了解。此外,如今气象预报很准确,如果我们要了解未来一段时间的天气变化,看天气预报更加的靠谱。

“人勤地不懒,秋后粮仓满”,年景好不好我们不能仅凭农谚来判断,勤劳加上好的年景,粮食自然会大丰收,但愿今年风调雨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