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四个气候变化的原因 最好每一个因素都附上一小段说明
郭敦顒回答:
我国一年春夏秋冬四季气候分明。
在农村,农民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时会特别关心季节变化,季铕和安排农业生产有着密切关系。
自古以来,有许多划分四季的标准。古代,在天文学上是以立舂、立夏、立秋、立冬四个节气作为四季的开始,立春到立夏之间为春季;立夏到立秋之间为夏季;立秋到立冬之间为秋季;立冬到立春之间为冬季。我国古籍书上也多用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作为季节开端。
民间习惯按历法的安排划分四季。把全年十二个月作四等分,以农历正月至三月为春季;四月至六月为夏季;七月至九月为秋季;十月至腊月为冬季。
气象部门和国民经济部门通常采用以月份为基础,既考虑季节的天文情况,又考虑季节的气候变化的方法来划分四季。以阳历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月—11月为秋季, 12月至次年2月为冬季。这样划分季节能反映一定的天气气候特征,在进行气候资料的统计、整理方面也较方便、简单而且统一。
以上这些划分四季的方法虽然简单易记,但都有一个严重的缺点,就是不能正确地反映当地的气候特点、物候景象和农事活动。我国幅员辽阔,南方和北方的气候有着很大差别。比如,同样是3月份,海南岛已经感到炎热,黑龙江却仍然是冰天雪地的严冬,而长江中下游的广大流域则正是“春风又绿江南岸”的初春景象。这样看来,用立春节气作为春天的开始是不够科学的。
因此,在气候学上.人们都利用连续5天的平均气温作为划分四季的标准。这样各地四季开始的时间就有了明显的不同。当连续5天的平均气温从10 °C以下稳定上升到10°C:以上旦低于22 °C:时就意昧着春大到来了 ;连续5天平均气温大于22 °C表示进入夏季;连续5天的平均气温从22 °C以上稳定下降到22°C以下且大于10°C时作为秋天的开始;连续5 天的平均气温小于10 °C则表示进人冬季。
这种气候上划分的四季以温度为标准,符合地方的具体气候情况。比如,四川盆地因为重山围炉,北方冷空气不易侵人,所以2月下旬已经春始;南昌、长沙、武汉3月中旬入春; 上海的春天要晚到3月下旬才来;北京春季始于4月上旬;沈阳始于4月中旬;哈尔滨始于4月下旬。
所以说,用气候学方法划分四季更符合我国的气候变化规律,也利于人们安排农业生产活动和日常生活。
春:多变,湿润,温暖且寒;
夏:炎热、暴躁;
秋:晴朗,舒适;
冬:寒冷、干燥。
我们的地球在围绕太阳不停地公转的同时,也在绕自身的地轴自转,不过地轴并不垂直于公转轨道面,而是有一个66.5度的倾角。正是因为这个倾角的存在,才会使太阳在地球表面的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从而形成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我国春夏秋冬四季气候变化的原因:
春季:春分时太阳直射赤道,在春分前后的一个半月为春季,冬季的余寒未尽,气温由低转暖,北风渐退,东南风带着湿润的水蒸汽开始北上,雨水渐多,气候宜人;
夏季:夏至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在夏至前后的一个半月内为夏季,天气炎热,东南风季风盛行,带有大量的水蒸汽覆盖了我国大部分的面积,致多雨且多有暴雨;
秋季: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在秋分前后的一个半月内为秋季,夏季积累的高温尚未完全散去,气温由高转凉,东南风季风由盛转弱但仍有相当的强势,西北风渐起,形成峰面雨,故有秋雨连绵;
冬季:冬至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在冬至前后的一个半月内为冬季,西北风盛行,西伯里亚的严寒带入了我国大地,双重原因始我国大部地区天气寒冷,东南风带来的水蒸汽遇冷而形成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