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怎么复习
这是一篇题为《如何复习<英国文学史及选读>》的文章,是针对自考生写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从盎格鲁·撒克逊文学开始到20世纪英国文学结束,千百年来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在欧洲乃至世界文坛享有盛誉的诗人、戏剧家、小说家、小品家、小品文作家等,每一作家身后都留下了为数众多的作品,而对这种情况,很多的考生把这一自考本科段的必考科目视若畏途,或看作学习路上的栏路虎。笔者多次参加该科目试卷评阅工作,也曾有过在自考班里教授这门课程的经历,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总结出了一套方法,经试用效果还不错,希望能对广大自考生们有所裨益。
一、制作小卡片,随时复习
《英国文学史及选读》第一题是作家作品对号,此题看似简单,但这10分却不好拿,有的考生作家比较熟悉,却忘了他的作品;有的对作品不陌生却又记不起是谁写的了。为了加深记忆,便于复习,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制作小卡片。其内容可包括作家的名字,生活创作的年代,作品的名称(代表作、成名作、其他重要作品)。还可加上作品中男女主人公的名称,他们之间的关系等等。
当然,如果想详细一些的话,可以在作者的下面补充上其写作的特色,作品的后面加一其主题,限于空间,最好只写要点或关键词。
二、勤于思索,善于总结
第二题是单项选择题,约占总分值的30%,主要考察文学常识部分。这一部分涉及的面较广,应该注意每个作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某部作品在历史转型时期所起的作用,每个时代的文学流派及其特点等等,所做的复习准备工作要扎实细致,对大纲所指定的参考书目要仔细研究,特别要留意书上结论性,评价性的言语。
第三题为双选题,大约占50%的分值,在四个给出的答案中选出两个正确的答案。显然,其难度要比单选题大,不过内容与第二题大体相当,只不过对于某些文学常识不但要记,而且要记得准。
第四题为填空题,大约占10%的分值,其考查内容为文学常识与作品选 读交叉。如在1997年的考题中有这样一道题:All of
the novels written by Samuel Richardson are in the form of
letters.考的是对某一作家写作特点的掌握,属于文学常识方面的知识;而“Oliver Twist/ tells the
story of an orphan, whose adventures provide a description of
the lower depths of
London.(98年考题)考的是对狄更斯的一部分作品是否熟悉,属于作品选读方面的内容。
第五题为名词解释,份值约占15%。需要的名词往往是某种文学体裁,如:Romance,sonnet,Realistic
Novel等;或是某一类别的作家群体,如:Radical Enlighteners,Lake
Poets等;再或是某一文学流派,如:Sentimentalism,Neo-classicism等。回答第一类名词时要说明该体裁的特点,盛行的年代;第二类要说明盛行的年代,代表性的作家,以及其文学主张等;第三类要说明该派别有何特点和主张,盛行的年代和代表性的作家有哪些等等。
三、分析作品,便于记忆
第六题为作品题分析题,约占总分的10%,考生在该题上失分最多。究其原因,其一,没有花大量的时间来仔细阅读作品,故而印象不深;其二,由于文学语言是语言中的精华,需要有一定的文学修养和扎实的语言功底才能解读明白,尤其是英语诗歌,有些同学可能读了数遍,到头来还是一头雾水,不知所云。该题的出题方式往往是给出四行短诗,让判明出处,即作者是谁,诗的题目叫什么。还有就诗的主题,诗人所表达的感情,诗中的意象以及其他方面的内容提出问题。若想答好这道题,如果不对作品进行深入的分析是不可能的。笔者认为略微学点Poetic
Form(诗体),即英诗格律方面的知识对于理解记忆诗歌大有好处,如莎士比亚善Sonnet(十四行诗),弥尔顿不朽的史诗Paradise
Lost是用Black verse(素体诗)写成,从诗体着眼,有助于我们正确作出判断。另外,还可从Subject
Matter(题材)方面入手,英诗有史诗,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等,选读中以抒情诗为主,如拜伦,雪莱诗中革命激情的奔放,华兹华斯诗中隐含着的对自然欲语还休的淡淡的忧伤等。换句话说,诗歌的风格,表达的思想感情,都能为我们判断诗歌提供线索。
四、体裁为经,历史为纬
最后两道题分别是简答题和论述题,约占总分的20%,其内容往往涉及到某一作家的写作特点,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其考查;某一部作品的主题,复述作品的故事梗概;某一文学流派的特点和主张等等。为准备这部分内容,可以把指定参考书中所有的作家作品按小说,诗歌,戏剧,散文分类,即以体裁为经,纵向比较各个作家各有何特点,当然,这里会有交叉,一位作者的创作领域会有多样性,既可能是小说家同时又是诗人。以历史为纬,把文学史上所有的文学流派纵向分类比较,即某一时期的某一流派是如何既背离又继承前一时期的文学传统,同时又为下一时期的某种文学流派的兴起开辟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