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学价值

bdqnwqk1年前百科5

文学价值是一元的。

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就是文学价值的试金石。

某些读者会喜欢很烂的作品,并把这些垃圾捧到天上。通常这些读者会持文学价值多元的看法

补充以下也是明确我的观点,判断文学价值的标准就是文学性。这是文学之所以为文学的基础。

冷如剑举出了三国演义的例子。他说三国演义有助于经商,有助于了解历史。但如果想经商,读MBA不是更好,想了解历史,读历史学论文不是更好。三国演义在经商、历史两个方面都比不过MBA和历史学教材。但我们仍然说三国演义好,为什么?因为它有文学性。我们始终要记住的是三国演义之所以是三国演义,不在于它有助于经商,有助于了解历史。

  看了上面这么多精彩的回答,我也想来聊两句了。 呵呵,说得不好请不要打我哦^_^

现在讨论的是文学价值,而不是从作者或是从各种风格的文学里面去寻找它,主体不一样。 作者千差万别,同样各种风格的文学也千差万别,如果楼上几位以这两个方面去讨论,那么,我觉得有点离题了。
   :) 因为这两者都是多元的,无可争议。

而现在我们说的是文学价值,它的本身定义在哪里? 没有,没有一个概况性的定义。

单从个人身上出发来考虑文学价值,那么个人最终想达到的点是一致的。为什么我要写这些东西? 那是自已想要表达的某个意思,发表自已的看法,使它有更多的艺术性和学术性。
  而恰恰就是这样,感情的渗入就成了当然。所以也就成了有人欣赏有人摒弃。 在这里,我引用下我曾经看到过的一句话:从思想的深度来说,胡适之和鲁迅不相伯仲.可是两人的路截然相反.假如有座巨大的荒山挡住世人,胡就招来云雾模糊它,大致能现个轮廓就罢手.若有剩余时间,要不调侃调侃,要不抓住细节做点小文章.做点现实而见效快的文章.鲁迅则不然,把它清清楚楚的再现,让你感到它的庞大,恐惧于它的重压.然后告诉你他也没有办法.通读鲁迅的书,会感到绝望.鲁迅先生在世时受到最多的责问就是:"你说别人的办法都不好,你来提一个啊."我想他只能苦笑吧.从来,政治是用来愚弄百姓的,主义是用来麻痹文人的,提什么呢.提什么都会被后人篡改,都会被人利用.若不被利用,则永远荒废了那些心血,最终淹没于无声之中。
  

从这句话里,可以看出,那些心血为文学价值的统一做了有力的论证。(因为都看出了有座大山,只是写法不一样,而看出了那座大山的价值却是相同的)

强烈与不强烈。 如海子,追求一个展现自已精神而用文字来表达的大声疾呼,从某一个方面感受到它自已的认识不被人理解而还是去强烈追求,达到一个程度后用很多方式的其中一个方式来表达(自杀)。
  这和那些没有自杀,却同样朝着一个目标去寻找的写字的人们是一致的,只不过那些不自杀的人,它们的宣泄方式不一样而已,所以,文学价值与所要表达的精神是一致的,而认可和不认可,在于写字。 ^_^

文学价值的统一也在于此。

bach研究员的观点认为文学价值是一元的,而在评论里又说:文学理论有很多派别,我比较认同T·S·艾略特到韦勒克那一派。
  可参考他们的论文。 这好像有点矛盾:)

文学理论表现的不就是文学价值吗? 所以,讨论文学价值是一元的不应该从那些方面去说,不然,楼上支持文学价值是多元的高人又可以引导这句话来展开攻势了。 呵呵。

我再次说下我的观点:文学价值是所有写字的人最终要达到的共同点 他们都去写,只是写的方式不一样,所以有千差万别,以致有人认为那就是文学价值的多元化,而读者只是在品读别人为了达到那坐大山而所做的方式,注意是方式,因为都看清那坐大山才是本质,大家朝的最终共同点是一样的,读者喜恶的是他们朝着的共同点所做的写法。
  

而因为恰恰是在讨论文学价值,所以,每一个写字的人出发点不一样,最终想要达到的那种结局却是一样的,文学价值就在于此,谁都触摸不到顶峰,但是大家都朝着那个顶峰以不同的方法爬上去而已。

借用断指残编的话说:砖的根本价值就是砌墙,打人与砸东西,这些功能都是别人强加给砖的。
  呵呵。这是最简单不过的解释了。

文学源于记事,在于沟通;发展于修辞,同比建筑的存在与发展一样。

试问古往今来,谁能用寥寥几句准确概括文学的价值?我觉一元论的提法欠妥。

文学作为一种人文科学,其价值要靠作品作用于读者意识,再触发种种感悟来表现。意识,是人的思维活动;千差万别的人,千差万别的意识,必然会有千差万别的感悟,甚至还会有与作者原意截然不同的感悟和体会。不同的感悟和体会反作用于意识,由此改变读者的思想及其所指挥的行为。

如同一幅秋天的画,有的人看到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从而积极应对夕阳;有的人看到一饭三遗行将就木,从而悲观奈活残年。更不用说,由万千画谱串接的文学,读者或看到经济、或看到历史、或看到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