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少儿启蒙的书?例如三字经?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一般私塾“开蒙”则必先学这三种。另外再学就是《弟子规》、《幼学琼林》、《朱子家训》、《千家诗》《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声律启蒙》《文字蒙求》《增广贤文》等等初级读物。此外 ,还有专门为女子编写的蒙学读物 ,如《女小儿语》、《闺训千字文》、《改良女儿经》、《女四书》包括《女诚》、《女论语》、《内训》、《女范捷录》等。
《千字文》为何被视作古代最理想的儿童启蒙读物?
千字文从一开始就是皇家用于习字的启蒙文本,不仅是读物这么简单,它通常还要跟字帖一起搭配使用。
《千字文》的产生,现在资料都查得到,是梁武帝从府库中的王羲之字帖中选了一千多个字,然后让周兴嗣写成文。
这里就根据以上这三个人来说说千字文为何重要。
首先,王羲之,号称“书圣”。所谓圣,基本上等于是正统的象征的意思,比如杜甫称诗圣,并不简单地说他诗写最好,而是意味着写格律诗以师法杜甫为正统;关羽号武圣,不是说他武功最好,而是他的忠义代表一种武人的正统精神。王羲之作为书法正统道统的地位,在梁武帝时期已经基本上是确定无疑的了,乃至于后来的欧阳询、虞世南都是沿着这一道统发展而来的,这个就不细说了。从一开始,千字文就有以学写王羲之的字为正统的书法正统启蒙意义在了。而后,几乎每一个书香门第世家大族,都会留下属于自己家族风格的千字文法帖,供自己家族的子弟学字。比如欧阳询、赵孟頫、文征明等。
其次,说说梁武帝,虽然这个皇帝以崇佛著称,但其实梁朝的文化是十分鼎盛的,可以说是整个南北朝时期的顶峰。无论是其太子萧统的昭明文选,还是庾信徐子陵这样连李白都折服的诗人,都是出自梁武帝统治时期。梁武帝对文化教育的推崇和建设的高度是很被低估的,而他选择从王羲之的字帖中出这样一个千字文来作为当时皇家教育子弟的文本,无意也是这一文化成就的丰碑之一。
再来说说周兴嗣。这一篇千字文的文章气韵实在是不得了,引经据典,囊括各种趣味知识,没有僵硬的道德说教,还讲究平仄押韵,不仅容易诵读,本身还是很美的文字。一千多个字还都不一样,这可谓是千古一文。一千多年来依旧无人能出其右。
最后要说说古人学千字文的方法,并不仅仅是把文章背下来这么简单,还要一个字一个字掰开了揉碎了地学,从字的本源、六体、演绎、延伸、用法等角度学,这个过程叫“训诂”,古代的“小学”实际上就是“训诂”,最后还得练习相应的书法帖。
今天我们把这个过程省略掉了,所以导致我们哪怕上到大学中文系,对于文字的那种熟悉感和合一感仍然是不够的。
我自己这几年也努力在重新开始进行这一过程的学习,并且把它们写成笔记,给自己家的娃上课,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在“今日头条”关注我“曲江家学”,搜索“曲江家学 千字文”读一读。
回答完毕,
一点个人愚见,权作抛砖引玉~
欢迎关注“曲江家学”,共同学习、探讨文化的传承与修习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