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究竟是怎么回事? 为什么引起很大争议?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于2009年12月7-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来自192个国家的谈判代表召开峰会,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即2012年至2020年的全球减排协议,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这是继《京都议定书》后又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全球气候协议书,毫无疑问,对地球今后的气候变化走向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这是一次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会议在现代化的Bella中心举行,为期两周。 根据2007年在印尼巴厘岛举行的第13次缔约方会议通过的《巴厘路线图》的规定,2009年末在哥本哈根召开的第15次会议将努力通过一份新的《哥本哈根议定书》,以代替2012年即将到期的《京都议定书》。考虑到协议的实施操作环节所耗费的时间,如果《哥本哈根议定书》不能在2009年的缔约方会议上达成共识并获得通过,那么在2012年《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到期后,全球将没有一个共同文件来约束温室气体的排放。会导致遏制全球变暖的行动遭到重大挫折。因此,很大程度上,此次会议被视为全人类联合遏制全球变暖行动一次很重要的努力。 基于现实困境,各国政府、非政府组织、学者、媒体和民众都非常关注本次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哥本哈根的议题在近一年来一直是各大国际外交场合的重点议题。美国总统奥巴马以及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已经多次就此话题表态。而中美两国对气候变化议题的态度一直都是全球媒体的最佳关注重点。
因为目前我国已经在2007年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最大二氧化碳排放国。同时,对于二氧化碳在减排控制方面,很多国家已经做得很好,减排的幅度有限,而我国减排和环保法形同虚设,每年消耗世界大约40%的水泥和建筑材料,因此减排有着很大空间。而我国政f为了追求高的GDP增长,不惜破坏环境,大量消耗能源和自然资源,已经到了崇拜GDP的地步,不肯在会议上作出承诺。同时,我国抓住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发展前期排放的二氧化碳为由,要求他们对世界环境负责。因为,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会造成温度升高,很多海岛国家被淹没和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因此,全世界各国都一致要求必须在减少碳排放的前提下发展。而鉴于中国目前的情况,“无能力”实现减排,那么中国的减排计划,只能被动实施。也就是说,美国和欧盟会采取措施(经济上)来减少中国的出口,从而减少中国的工业的发展来,实现减排的目标。为什么呢?因为二氧化碳对世界的影响巨大,不是一个或两个国家能付得起的责任。如果不实现减排目标,所有的国家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对于今后,石油和电价等升高,以及环保税等各种苛捐杂税的征收也不要大惊小怪,还有就是自然灾害的频繁爆发也不要惊奇,因为地球温度升高会带来地壳和大气的活跃运动。同时,由于某些人对于丹麦女王在晚宴上的无礼行动,造成中国遭到世界各国的严厉抨击。因此,对于从2009年开始,中国开始和世界各国发生摩擦也是情有可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