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中说“中华文明西来说”是否有道理?我们可以证伪吗?
谢谢邀请,笔者认为: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外国的月亮更不会比中国的圆。
“华夏文明西来说”的起源和传播标准说法是“华夏文明西来说”,而这个所谓的“学说”不过是四百年来的滥觞罢了。
17世纪,德国耶稣会士柯切尔(A.Kircher),根据中文与埃及象形文字的相似性,论述中国人是埃及人的后裔。
18世纪,法国汉学家德经(Joseph de Guignes)认为,中国的文字、法律、政体、君主,甚至于政府中大臣及整个帝国均源自埃及,而所谓中国上古史即埃及史。
19世纪,法裔英国人拉克佩里出版《中国古文明西源说》一书,以当年考古成果为基础,根据天文历法、科技发明、语言文字、政治制度、历史传说的相似性提出,中国文明源于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文明,汉族于前2200年左右从西亚迁入中原。
▲安特生在仰韶考古
“西来说”在中国的传播兴起于1921年,当时瑞典人安特生正在对河南三门峡地区的仰韶遗址进行发掘,发现的陶器与中国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和现代中国汉族地区的民俗文物相似,推测仰韶文化是中华远古之文化,而仰韶是中国人的第一个史前遗址。
▲国宝之仰韶鱼纹彩陶盆
由于当时于中国而言现代考古还是个新鲜事物,因此仰韶文化在境内无其它可类比之例,而最有特色之彩陶纹饰又与中亚地区今土库曼斯坦安诺遗址等地出土的彩陶很相似,安特生由此得出仰韶文化西来的论断。
话说当时商周文化之前的中国上古文明尚处于混沌,而中东地区根据地层迭压关系和类型学的比较推断的相对年代则相对清晰,故推言西在东前、由西向东顺理成章,在各种势力的推动下,中国文明西来说渐成显学。
后来拥抱这一学说的中国学者也绝不止一个:
近代蒋智由《中国人种考》、刘师培《中国民族志》、《攘书》、、章太炎《种姓编》、黄节《立国篇》、《种原篇》等。
林梅村先生在其《丝绸之路考古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中强调所谓“金人”是秦人模仿希腊战神阿瑞斯所铸造的十二尊青铜像。
陈民镇教授在《秦帝国是否受到波斯的影响》(2018年)声称“秦帝国的物质文明与制度文明,都有若明若暗的波斯烙印”。
之所以在中国广为流传,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关,历经鸦片战争后近百年的落后与窝囊之后,中国人难免会产生一些自我怀疑。
非要给遥远的中国做一个总结的话,那就是脉络清晰,文献详实,“实锤”多多。
中华文明的一脉相承
考古方面而言,我们已经充分证明了中华文明独立性和一脉相传的基本特点,其文物层次之完整和脉络之清晰远在其他文明古国之上。
▲最近的文化遗产,无需解释。
在考古上,至今共普查出遗址5000多处的新石器时代中期仰韶文化遗址,这宣告了中国蕴藏着丰富的新时代文化遗存。证实了中国在阶级社会之前存在着较为发达的新石器时代,破除了“中国无石器时代”的谬论,也让学术界从疑古走向信古。
而几乎同时出现的大汶口文化和有着非常明显的传承关系的龙山文化遗址以昭示了五帝和尧舜禹时代部落联盟存在的人口和文化基础。
再说二里头遗址,这个定位与《史记》的记载无二。
“夏桀之居,左河济右泰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按照王国维先生提出的文献和考古对应的“二重证据法”这里就是板上钉钉的夏朝王都了,当下缺的就是可辨认文字之类的一个铁证,二里头因而未能正名而停留在“疑似”的阶段,更加靠前的陶寺(号称尧都)等就越发扑朔迷离了。
▲二里头出土的青铜酒爵、符号和玉龙
这说明了什么呢?那就是科学的严谨性。历史不能靠臆想和发明,面对祖先要有敬畏,要去考证,但不能胡说,更不必妄自菲薄。
▲今天的殷墟外景
被评为20世纪中国“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首的殷墟,则是中国考古史上最大的“实锤”。
“盘庚,名旬。十四年自亳迁于北蒙,曰殷。十五年,营殷邑。十九年,命邠侯亚圉。二十八年,陟。”--《竹书纪年》
1928年殷墟正式开始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都城建筑遗址和以甲骨文、青铜器为代表的丰富的文化遗存,系统地展现了中国商代晚期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确立了殷商社会作为信史的科学地位,也给了外国某些学者一记响亮的耳光。
说这么多是为了告诉大家,我们的考古可谓是“要锤得锤”,没啥不自信的。
如果别人说你不是你,要么是个疯子,要么别有用心。
“西来说”站不住脚▲有图有真相,我们的先民一直很“好客”,想来这些人也不是为了国际友谊自愿充当人牲的。
记得当年说我们的挖出了西方人头骨,说明了华夏文明来自西方,结果迅速被打脸,因为那些头骨是从殉葬坑里挖出来的。
于是笔者脑补了一个场景,西来的入侵者们驾驶着战车来到中原,被武丁夫妇击败后当做稀罕物扔进了殉葬坑。然后,这群倒霉的人牲就成了我们祖先,而中原地区的青铜冶炼水准也就成了物证。
这的确很好笑,但并不值得笑,因为直至现在他们还在干这种掩耳盗铃的事情。
说来文明之间的交流是个相互学习进步的过程,哪怕学了一点青铜冶炼也不至于让华夏文明沦为次生文明。况且,华夏文明之博大精深绝非建立在青铜器之上的,那只是物质文明上的一个突出点而已,其真正的精髓在于文化,尤其是春秋战国开始流传至今的思想精髓。
再看所谓的“西来说”,所谓依据多是基于语言及典章文物的考证,穿凿附会为“考证”手段,言之凿凿却毫无实据。
文化和历史于一个民族的重要性唐太宗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官修史书兴起的初衷就在于此,而汉唐都是在吸取了前朝灭亡的原因后兴盛起来的世界性帝国起来。中华民族可以借鉴的历史经验教训在世界民族之林当首屈一指,小到工作生活和为人处世,大到治国军事外交,皆能在煌煌史册和思想文献中得到指导。
如果说历史是一个民族自我认同感的内核,那么文化就是无可替代的凝聚力。
▲新版历史教科书首次大段正面陈述夏王朝相关的考古内容。
笔者解读为一种中国的标准,不需要别人来定的强大自信,如果连自己的历史都要畏畏缩缩害怕质疑,又该谈何民族自信呢?
“西来说”背后的包藏祸心为何西方和日本非要搞出这种不着调的东西吗?其实“西来说”并非单纯的学术之争,而是一场包藏祸心的学术诡辩。
“欲亡其国,必先灭其史;欲灭其族,必先灭其文化。”--清.龚自珍
就是说,要彻底灭亡一个国家,就必定要先去篡改除去他们记载过去历史的事实,使其失去历史文化的支撑;想要一个民族灭亡,必须让它的史观消亡。通过对敌方民族历史的践踏和民族文化的解构来涤荡民族自信,破坏民族认同,这是一种釜底抽薪的手法。
而“西来说”就是这样一个充满政治性的观点,大概跟已经被戳穿的“中国崩溃论”等同。
本质上而言,西方国家在近代对于中国的侵略跟他们的蛮族祖先毁灭古罗马文明那样并无二致。而当下自大航海时代以来历经数次工业革命,西方积累的物质财富和工业化水平超越了东方从而掌握了世界的主导权,他们凭借当下的优势发言权疯狂向我们灌输其中华文明劣等的思维理念,试图从根基上摧毁中华文明。
日本人甚至还说过还说过“盘古是条狗”呢,你信吗?
昔高辛氏有犬戎之寇,帝患其侵暴,而征伐不克。乃访募天下,有能得犬戎之将吴将军头者,购黄金千镒,邑万家,又妻以少女。时帝有畜狗,其毛五采,名曰槃瓠。下令之后,槃瓠遂衔人头造阙下,群臣怪而诊之,乃吴将军首也。帝大喜,而计槃瓠不可妻之以女,又无封爵之道,议欲有报而未知所宜。女闻之,以为帝皇下令,不可违信,因请行。帝不得已,乃以女配槃瓠。《后汉书.南蛮西南夷传》
▲供奉至今的盘瓠皇
《后汉书.南蛮传》中讲过高辛时代一只名叫盘瓠的忠勇五色狗,因杀敌立功而娶公主为妻并传下后代成为南方“蛮”族始祖的故事。这本只是西南少数民族,如苗,瑶,黎等族的神话故事,相对盘古大神不过名字相似之外毫无关联,日本人的牵强附会和险恶用心都可见一斑。
结语:不必拿别人的梦呓当真当你强大的时候,会感受到整个世界的恶意,反之则是慢慢的诋毁和轻视。这不是鸡汤,而是事实。
当我们强大的时候,无数的国家排着长队来博取中国的青睐和照拂,而近代中国陷入数千年来唯一的低谷之时,他们又恨不得都来踩上一脚。这是国际交往中的丛林法则发了,本无对错。
曾经凌驾于东方文明之上是船坚炮利带来的战争威慑和巧取豪夺,而非文明之间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如果非要有的话,那也只是虚张声势。文明从来不是单一的工业生产能力或者国家强弱,更多的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沉淀。
中华物质文明的多姿多彩、中华思想文明的海纳百川、中华政治文明的家国思想、“大一统”思想、兼爱思想、勤劳忘我的民族特质、国家优先的思维方式... ...这些西方不能理解且为之胆寒的东西是我们厚积薄发的原动力,除此之外没有任何理论能够解释中国的再度崛起。
我想,一个伟大的民族不必在意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的一点小小失落,而一个自信的国人又何必在乎别人的说三道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