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哪个好?
城市:上海=北京,都是中国最好的城市
层次:全国第二档985牛校
综合实力:复旦稍强于人大
社会认可度:复旦强于人大
专业:各有王牌专业,复旦:数学、新闻传播学、哲学、医学、理论经济学;人大: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法学、新闻传播学、工商管理、社会学。
最低录取分数线:复旦高于人大大约10分,王牌专业分数线差不多。
结论:看专业选择学校
浙江大学和复旦大学哪个好?
我觉得No.3是上交。
简评如下:
华东五校和人大,大致同一档次。其中,中国科技大学和人民大学是同一类型,偏科偏得极其严重。这种大学,强则强已(而且各自在自己领域中不是一般地强,是特别强),但缺乏争三的综合性大格局。
当然,上述评价是承认综合性对于Top3的重要性为前提。如果科和人的校友不认为偏科是缺陷,那么请互相辩,因为你们两校所擅长的领域彼此缺乏交集,任何一方自认top3,就同时意味着对另一方学术成就的鄙视。
其他四校,南京大学由于没有抓住之前大学合并的契机,只能做到“小而精”,无法“大而强”。加上同城双星的问题,受东南大学掣肘。因此,南大目前不仅无法和浙复交相比,而且也逊色于偏科的人大和中国科技大,以至背负华五垫底之谤。
浙复交三者之中,各有优势。综合实力浙大第一,但地域优势复交加分。在复交之中,近些年复旦发展不如上交。可能这是一种惯性,传统的文理大学和工科大学现在都在向综合性大学来转,但工科大学的转型普遍更为成功(浙大和上交,甚至加上清华,都是工科大学转综合大学的成功典型)。一方面是因为工科大学资金充沛;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为建设文理科的门槛相对较低。
至于复旦和浙大之间的对比嘛,浙大在二十年内迅速崛起,名望的升腾相对实力的激增,是存在滞后性的。70后和80后人群目前是社会中坚力量,在他们青少年时期,复旦正处于政策“输血式”扶持的黄金40年(50年代“院系调整”之后到90年代“高校合并潮”之前),而那时浙交都是被先后打压的,在公众视野中隐形了。这使70后和80后对复旦Top3的认同根深蒂固,很难改变。(当然,此类事例也有例外。当年南开还曾有Top4的美誉呢,但后来因实力大幅跳水而跌落神坛。虽然现在都在传言复旦衰落,但我看其实力尚不太可能大幅跳水。)
有鉴于此,复旦以往残存的名气目前还优胜于浙大,我估计,至少要再经过一代人的时间,也就是90后或00后成为社会中坚之后,才会被超越。当然,不能小看上海的地域优势。虽然中国的金融中心早就转移到北京了,上海的地位有所下降,但其基础仍在,不可小觑的。不过,同城双星格局,使复旦受到了上交的压制,这也是问题。除上述因素之外,复旦好像也没啥能跟浙大相比的了。
由此可见,如果说复旦拥有的是“过去”,那么浙交拥有的,则是“现在”和“未来”。因此,除北清之外,中国第三是浙大或者上海交大。
当然,补充一下浙大的缺陷,也很明显,主要有两个:1、虽然整体规模完备实力超群(绝大多数学科都能在全国前十名以内),但能跻身全国前五的学科还较少。然而,观察数次学科评估,学科水平在极速上升,这个短板正在迅速补足;2、浙大的崛起特别受惠于浙江地方支持,四校合并时浙江最强的三个省属高校皆被取消,致使高招规模锐减,省内高校呈现一超众弱格局。受此影响,为保护浙江高分段考生的利益,浙大近年招生被迫照顾浙江,浙生比例近40%,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分数线。目前,这问题也在逐步好转,首先,浙江自古是人文繁盛之地,生源质量好,多招些浙江人,对整体生源水平影响不大。其次,双一流格局后,浙江的其它学校也在崛起(如宁波大学等),可以分流浙大的招生压力。
综上所述,虽然浙大上述两个短板都在快速补足,但毕竟还需要时间。因此,固然我自己出身浙大,若现在让我评价浙交谁更适宜争三,虽两校实力大体相当,但我还是略微倾向于上海交大。
补充一句:我真是很欣赏上交。院系调整之后,上交在上海只剩下船舶方面的专业。但是,上交竟然能够奋起逆袭,反而盖了复旦一头,太不容易了。其勃勃生机,令人赞叹!复旦和上交相比,复旦已显疲软但上交却在强势崛起。未来,这个趋势估计更甚。
说句题外话:北清之间,清华建设人文社科学科建设得太好了,奋起直追,成效显著,令人赞叹。北大嘛,在建设工科方面并不出彩,但是在医科方面,做得又比清华好。目前,北大合并和吸收北医做得特别成功,但是清华没能成功合并协和,最近听说其有吸收首医的企图,但据说也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