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应对气候变化分别签订什么协定

bdqnwqk11个月前问题7

为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国际性协定分别签署了三个:
1.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2年6月4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发大会(地球首脑会议)上通过。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也是国际社会在对付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进行国际合作的一个基本框架。2. 《京都议定书》,又译《京都协议书》、京都议定书、《京都条约》;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京都议定书》,1997年日本京都通过,并于1998年3月16日至1999年3月15日间开放签字,共有84国签署 ,条约于2005年2月16日开始强制生效,到2009年2月,一共有183个国家通过了该条约(超过全球排放量的61%),值得注意的是美国虽然在议定书上签字但并未核准之,之后首先退出了《京都议定书》。3. 《巴黎协定》是2015年12月12日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通过、2016年4月22日在纽约签署的气候变化协定,是人类历史上应对气候变化的第三个里程碑式的国际法律文本,形成2020年后的全球气候治理格局。

制定多少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

在中国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何建坤教授看来,新的减排目标要求我们必须有更加紧迫的减排措施:“一方面,东部沿海地区经济比较发达,经济转型领先。

一些地区在‘十四五’期间完全可以提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目标;另一方面,能耗强度和碳排放强度都比较高的重化工行业,‘十四五’期间也应该率先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目标,不能再盲目扩充产能。

必须实现产业转型和升级,优先发展数字经济、高新科技产业、现代服务业——当然,这对于重化工业或煤炭业来说的确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但也不失为一个转型发展的重要机遇。”

扩展资料

煤炭是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最高的一种能源载体。在何建坤看来,要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首先煤炭的消费量要达峰。

“因为到‘十五五’以后,石油的消费量要争取在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而作为清洁、优质、低碳能源的天然气还会有所增长,仍然会增加少量二氧化碳排放,所以2030年之前,煤炭消费量必须下降(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来代替煤电以及减少散煤的终端利用)。

使天然气消费的二氧化碳排放增长由煤炭消费量下降减少的二氧化碳排放来抵消,如此整个能源消费排放的二氧化碳才能达到峰值,不再增长或开始下降。”

参考资料来源:新华网-超前布局为二〇三〇年前碳排放达峰创造条件

2030年。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 “十四五”时期将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

同时,降低碳排放强度,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到碳排放峰值,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

虽然“十四五”规划纲要还在具体制定中,具体指标及其考核衡量标准还未出台,但可以通过规划目标制定,设置最优的能源转型路径,为2030年前碳达峰、2035远景目标及2060前碳中和愿景的实现打下基础。

扩展资料

在生态环境部在2019年8月30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针对外媒关于“近期有专家学者撰文指出,在当前政策下,中国可能无法实现2030年碳排放达峰的承诺,除非在‘十四五’期间采取更加严格的减排措施”的提问,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表示,在中国能否实现2030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这个问题上,需要强调两个“不要低估”:

既不要低估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实现这些目标的难度,也不要低估中国政府为促进本国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努力的决心。

参考资料来源:光明网-生态环境部:实现碳排放达峰承诺,需要强调两个“不要低估”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环境报-“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到碳排放峰值”意味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