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著名人物对中国的评价
中国,那是一个沉睡的巨人,别弄醒它!因为它一醒来就会震动世界。
————〖拿破仑〗法国皇帝
我们不能象中国人一样,这真是大不幸!……哲学家们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道德与物质的世界。
————〖伏尔泰〗法国启蒙运动大师
中国人已经注意到他们文化的优越性,他们本身是用两只眼睛来理解所有事物的,欧洲人却只是单眼为主,他们除自己之外,根本看不见世界上还有其他的民族。
————〖乔安·巴罗劳斯〗葡萄牙学者
研究中国发展模式的著名外国学者有哪些?如雷默
日本一桥大学石川滋、东京大学宇泽弘文、内田忠夫等人,耶鲁大学杰弗里•加滕教授 《中国的经验》,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马丁•雅克,,英国剑桥大学教授彼得•诺兰。美国人奈斯比特等等,太多了
外国的中国著名科学家的故事 急急急急急!!!!!!!!!!!!!!!!
著名科学家钱三强早年在法国研究原子理论。1948年,他提出回国,导师和同事都再三劝说,挽留。国民政府驻华大使,恶狠狠地威协说:“看他能上得大陆的岸,那才怪呢!”这意思很清楚:如果钱三强坚持要回祖国,国民党特务就会在半路上暗下毒手。钱三强不顾个人安危,置生死于度外,果断而机智地回到祖国的怀抱,为发展我国原子能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诺 贝 尔 与 炸 药 蒸汽机的出现,使人类社会从手工时代进入机械时代,社会一下子向前推进了许多年。工矿交通突飞猛进地发展起来,制造机械需要钢铁,烧蒸汽需要煤,炼铁采煤需要开矿,对矿就需要威力强的炸药。修水库、建河坝,铁路穿越山谷,也需要炸药劈开山谷、凿通隧道...... 炸药有两种截然相反的作用,破坏力大,生产力也大。一方面,开矿要用它炸开矿石,修路靠它劈开山谷、凿通隧道、扫除障碍,修水库、建大坝,靠它移山填海……另一面,用它装填炮弹、炸弹,不知毁坏多少房舍、农田、村庄,压取多少人的生命……看炸药用在何处,建设者需要它,战争狂也喜欢它。 自它一出世,两种作用就兼而有之。蒸汽机推动着钢铁业和采矿业,人们到处找矿,铁矿石、煤靠炸药源源不断地开采出来。资产者为争夺资源、市场打得你死我活,都想找到摧毁力更强的武器。于是,炸药便应运而生。 炸药源于中国的火药,但比火药的威力大得多。 这里说的就是炸药和引爆物―――雷管的发明者。 早晨,太阳刚刚升起,淡淡的月牙还没有消逝,熙熙攘攘的人群已经开始活动,清晨的静谧顿时变得无影无踪了。突然,如同平地一声雷,震得人们耳根子发麻。远处,教堂钟楼的大块玻璃轰然坠落粉碎。人们感到地面在颤动,许多人都以为发生了地震,胆小的人纷纷祈祷上帝保佑…… 城东的诺贝尔家族住宅附近,发生了一场罕见的爆炸。属于诺贝尔家族的大平房实验室,随着一声巨响变成一片瓦砾。进行实验的5个人全部死于非命。老诺贝尔的小儿子埃米也在这次爆炸中丧生。炸药的爆炸力是人们从未见过的。 当市政厅方面公布爆炸情况时,城内的百姓们简直要造反了。原来,诺贝尔一家正在研究一种爆炸力极强的硝化甘油,因操作不慎引起爆炸。谁愿意躺在炸药桶旁睡觉呢?愤怒不已的邻居们简直要将诺贝尔一家扫地出门。市政厅当即发布命令,禁止在城里搞实验,否则将驱逐诺贝尔一家。 政府明令禁止在城里制造炸药,他们只好把设备搬到距斯德哥尔摩较远的马拉湖面的一只平底船上。人们都说诺贝尔一家全疯了。其实,诺贝尔一家是热衷于科学技术,沉浸在炸药研究中的发明家族,从老诺贝尔开始,这个小工厂主就献身于技术发明,直到阿尔弗莱德创立不朽的诺贝尔奖金。诺贝尔家族历经磨难,千辛万苦,为科学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老诺贝尔是一位献身科学技术的发明家。当他在瑞典苦心经营的小工厂毁于火灾之后,他便远离祖国和妻儿,到俄国寻求生路。在俄国,老诺贝尔惨淡经营,从事机械发明和研制炸药。他的研究成果受到俄国方面的赏识,但俄国皇室的政治动荡,又使他好景不长,事业难以为继。 年近60岁的老诺贝尔回国后,重整旗鼓,和他的三个儿子一起研制炸药。父亲不屈不挠的性格被阿尔弗莱德所继承。当阿尔弗莱德看到硝化甘油具有威力无比的爆炸力时,就决定认真研究这种炸药,将它用于矿山开凿和运河挖掘等工程建设上去。从此,阿尔弗莱德・诺贝尔的一生,就与不断的爆炸结下了不解之缘。 阿・诺贝尔初次见到硝化甘油,是在俄国的圣彼得堡。当时,俄国化学家齐宁教授向前来讨教的诺贝尔父子演示了硝化甘油的爆炸性。当很少很少的硝化甘油在锤击下发生猛烈爆炸时,给诺贝尔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为了控制硝化甘油的爆炸,首先必须发明引发装置。经过研究,诺贝尔发现要硝化甘油爆炸,必须把它加热到爆炸点或以重力击发。1862年,诺贝尔用火药引爆硝化甘油获得成功。诺贝尔把硝化甘油装在玻璃瓶里,再把装满火药的锡管放人,然后装进火药引爆。 诺贝尔终生忘不了那最早的一次安全爆炸。清晨,小河畔还弥漫着白茫茫的雾气,诺贝尔兄弟三人一起来到小河边,由阿尔弗莱德点燃导火线,然后丢人水中。猛然间,传来了一声刺耳的金属爆裂声,显然它的轰炸力远大于一般火药,成功使诺贝尔坚定了研制烈性炸药的决心。可是,随后不久的猛烈爆炸,就使他们失去了最小的弟弟埃米,并且被迫迁移到湖中小船上进行实验. 这时,诺贝尔利用雷酸汞具有稍经打击或震动立即爆炸的敏感特性,制成了引爆装置――雷管。一天,诺贝尔在马拉湖岸边进行引爆实验,远处观望的人们亲眼目睹了诺贝尔从死神手中挣脱的情景:敏捷的诺贝尔刚刚轻手轻脚地将实验装置安装完毕,转回身走,还没有走开多远,就听到“轰”的一声冲天巨响,炸药卷起了浓重的黑烟、尘土,人们都以为这回诺贝尔肯定完了,可是,谁知满脸血污的诺贝尔却出人意料地从硝烟中跑了出来,兴奋地喊道:“雷管试验成功了!” 有了引爆烈性炸药的雷管,诺贝尔开始生产硝化甘油。社会迫切需要烈性炸药,诺贝尔工厂的产品供不应求。然而,一连串的大爆炸,又使诺贝尔面临绝境。硝化甘油遇到剧烈震动,就会引起爆炸,当时人们对炸药的危险性一无所知,随意处理硝化甘油,而不知死神正伴随自己。不久,报警的信函如雪片一般涌向诺贝尔。 1865年12月,一名商人带着10磅硝化甘油,住进纽约一家旅馆,突然的爆炸令屋毁人亡,连地基也炸出一米多深坑。 1866年3月,悉尼一家货栈贮存的两箱硝化甘油爆炸,一声巨响,片瓦无存。 1866年4月,“欧罗巴号”轮船运载硝化甘油因爆炸而沉入海底,船上人员无一幸免。 人们恐慌、怀疑、抵制和咒骂的话语向诺贝尔涌来,大有黑云压城城欲摧之势,坚毅的诺贝尔也为之焦虑不安。但是他没有像发现硝化甘油的索布莱洛那样痛悔不已、手足无措,只去向上帝祈祷宽恕。他坚信新炸药的优越性一定能为工业发展带来极大的益处,眼前的困难一定能够克服! 怎样才能解决烈性炸药的安全性问题呢?经过日夜奋战,诺贝尔想出了两种安全措施,最终解决了硝化甘油的安全性问题。运用硅藻土吸收硝化甘油的方法,诺贝尔制成了固体炸药。试制成功以后,诺贝尔亲自去各处表演,用铁的事实证明新炸药的威力和安全性能,以解除人们的疑虑,挽回不良影响。 1867年7月14日,英国北部矿山矿石贮存场的平地上,挤满了企业界的要人和好奇的观众,他们谨慎地俯身在一道拦水坝后,惊恐地向前眺望着。 只见诺贝尔的几个助手,用废枕木点燃一堆篝火,然后,诺贝尔从容地把10多磅重的炸药,放在熊熊烈火上。围观的人们心惊胆战,他们深知不安分的硝化甘油的威力,有些人吓得闭上了眼睛…… 过了一会儿,诺贝尔又跑到贮存场边缘的断崖旁边,当他将10磅多重的炸药箱丢到二、三十米深的断崖下时,许多人吓得俯卧在拦水坝后。不论是火烧。还是撞击,新炸药都安然无恙.诺贝尔又将炸药埋入一个废洞里,用引爆剂引爆,炸药使碎石乱飞、地面颤动…… 新炸药赢得了人们的信任,使用诺贝尔炸药的用户解除了疑虑。从此以后,诺贝尔的炸药又广泛地应用到工业、矿业、交通业之中,全世界到处都响着诺贝尔炸药那震耳欲聋的爆炸声。 1896年12月10日,孤独的诺贝尔在意大利西部的疗养圣地悄然死去。按照他的遗嘱,将多达3300多万瑞典克朗的遗产建立了诺贝尔奖金,奖励那些为人类共同利益而奋斗的科学家、医学家、文学家,以及为人类和平而努力的和平主义者。 从1901年颁发首届诺贝尔奖迄今,已超过90年,在这期间有600多位专家、学者和著名人士获得诺贝尔奖金。诺贝尔奖金虽然不是世界奖赏中数额最高的,但它是最权威的。它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20世纪以来,诺贝尔科学奖金获得者走过的道路,就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轨迹。ppl评论(9)|6检举| 22:38queshao80| 来自手机知道|二级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在1946年应聘到美国讲学,很受学术界器重。当时,美国的伊利诺大学以一万美元的年薪,与他订立了终身教授的聘约。华罗庚的生活一下子舒适起来了,不仅有了小洋楼,大学方面还特地给他配备了四名助手和一名打字员。新中国成立后,一些人总以为华罗庚在美国已功成名就,生活优裕,是不会回来的了。然而,物质、金钱、地位并没有能羁绊住他的爱国之心。1950年2月,华罗庚毅然放弃了在美国“阔教授”的待遇,冲破重重封锁回到祖国。途经香港时,他写了一封《告留美同学的公开信》,抒发了他献身祖国的热情。他满腔热忱地呼吁:“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锦城虽乐,不如回故乡;梁园虽好,非久留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