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读懂《说文解字注》须先读《六书音韵表》吗?
段玉裁(1735-1815),有清一代著名的经学家、文字训诂学家和书法家。字若膺、乔林。号茂堂,晚年又自号砚北居士、长塘湖居士、侨吴老人,祖籍江苏金坛。乾隆二十四年中举,历任贵州玉屏县、四川巫山县等地知县。早年曾获读顾炎武《音学五书》,从此属意文字、音韵之学,后师从皖派朴学大师戴震。段玉裁一生勤勉治学,成果颇丰,著有《说文解字注》、《古文尚书撰异》、《诗经小学》、《经韵楼集》等书。其中,《说文解字注》被认定为清代研究《说文解字》四大家中最为精到的一部。
段玉裁
《说文解字注》
值得注意的是,在各个版本的《说文解字注》中均附有段玉裁的另一杰出著作——《六书音韵表》。《六书音韵表》撰成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是一部专门研究上古音韵部的韵书。此书虽附于段注之后,但其在音韵学上的成就足以与段注相媲美。以至于,有人认为要想读懂《说文解字注》,就必须先读懂《六书音韵表》。无疑,《六书音韵表》是了解段氏“以古音求古义”之治学路径的重要理论基础。
《六书音韵表》
《六书音韵表》全书五卷,分列五表:《今韵古分十七部表》、《古十七部谐声表》、《古十七部合用类分表》、《诗经韵十七部表》和《群经韵十七部表》。表一既是全书的纲领,也是段氏古音研究思想的总论,其将《广韵》中所载的206个今韵列在六类十七部古韵之下,揭示了古今韵部之间内在的紧密联系,提出了“本音说”、“变音说”、上古无去声、“古同谐声必同部”和“古假借必同部”等精辟见解。表二承此思想,析出了《说文解字》中的1601个谐声偏旁,分归古韵十七部,建立了用谐声字考索古音韵的分析方法,论证了“同谐音者必同部”的观点。表三重点说明了段氏的“合韵”理论,同类而不同部者皆可以合韵、假借、异平同入,从而由合韵知分韵。表四、五则按十七部列出了《诗经》、群经、《国语》、《楚辞》的用韵,并做了较为细致的考辨。
段玉裁的《六书音韵表》考证精审,不落窠臼,可谓是当时音韵学领域的集大成之作。段玉裁继承了顾炎武、江永以来的古音学研究成果,将古韵更为合理地分为十七部,进一步提出了“真、淳分立”、“尤、侯分立”以及“支、脂、之分立”的真知灼见,至今仍得到学界认同。此外,“同谐音者必同部”和“古假借必同部”等说证明了“字义不随字音为分别”的道理,为确定古音、探寻古义提供了一种简便而有效的方法,解决了古音研究的许多难题。最后,其“合韵”的理论也对古韵分部、因声求义大有裨益。这些都为他之后运用“以古音求古义”的方法注解《说文解字》提供了坚实可靠的理论依据,同时也为后世的音韵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无怪乎现代著名的语言学家王力先生会盛赞段玉裁在音韵学方面应“功居第一”。
参考文献:
范玲爽:《浅探》,《现代语文》2010年第12期。
王延模:《段玉裁研究》,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硕士学位论文。
鲁国尧:《段玉裁的理论建树:以为例》,《光明日报》2010年7月2日。
回答者:宋佳,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硕士研究生,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季我努学社头条号(搜索季我努学社)及季我努学社微信公号(名称季我努学社,搜索jiwonu)季我努学社系国内著名的历史学民间学术社团,已出版中国近现代史料及研究作品逾3000万字,代表作为《美国国家档案馆馆藏中国抗战影像全集》(全30卷)、《日本远东战争罪行丛书》(第一辑5卷,第二辑已出1卷)。其创办的季我努沙龙系国内最著名的公共历史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