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剧的起源和发展有什么影响因素?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起源于秦汉的乐舞、百戏和俳优,从形成、发展、成熟到蜕变,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中国戏剧的观演场所和演出形态都是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以及中国戏剧的演进而逐渐进行衍变的,从无到有,从四面围观到三面围观、一面围观。
目前学术界普遍以“巫优说”作为中国戏剧的起源学说。隋唐时期,开始注重表演,歌舞演出一般会在舞台、乐棚进行,出现了戏场的说法,观众便在戏场观看。唐代是我国文学发展史上的鼎盛时期,同时朝廷也加强了对戏剧表演和歌舞表演的管理,作为管理部门的“乐府”改名为“教坊”。
中国戏剧成熟的主要标志是南戏和北曲杂剧的出现。宋代商业繁荣,北宋和南宋突破了以往的里坊制度,戏剧观演场所由露台进入到瓦舍勾栏。金代晚期出现了北曲杂剧,由于演出场地的需要,加之瓦舍勾栏并不坚固,甚至会出现勾栏坍塌压死观众的事故,于是观演场所在金代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舞楼、舞亭等建筑。到了元代,北曲杂剧进入全盛时期,成为人们口中“元杂剧”。
明代,随着北曲的衰落和南曲的发展,杂剧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溶身于新的戏剧形式之中进行了蜕变与革新,明传奇开始兴盛起来。明代中叶以后家乐盛行。清代剧坛是一个百花争艳的舞台,戏剧作品数量庞大,在继承元明戏剧的同时也在努力的进行变革。随着中国戏剧长河的渊源流淌,如今,各地方戏依旧声声不息,繁荣唱响,甚至走出国门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