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太极文明宇宙大统一论有科学证据吗?

bdqnwqk1年前学者6

有依据,大道无形拿不来,须要用心感悟,它绝对不是先人划个圈套路我们的。

对古人留下的遗产不要盲目的追捧,更不要盲目的否定,以古“易”学为基础开创出的许多文明遗产很多是极其珍贵的,如果不能开发和继承,将会愧对儿孙。

中国的哲学是由本及表象的哲学,西方的哲学许多是从表象去认知世界的。表象易与人感知,而大智慧是用心感悟的。

中国历史上有哪几个朝代实现了大一统?

秦朝居功之伟,它统一六国,建立大一统中央集权政府,是后世各王朝追崇的楷模和标准。它采取的书同文,车同轨,度量衡,实行文化大一统,是中华文化经久不衰的根本基础。其次还有东汉、西汉,西晋,隋,唐,宋,元,明,清。它们进一步固化了中华大一统的思想。

中国历史上为何出现多个大一统的王朝?

周代建立的封建分封秩序彻底被摧毁之后,秦统一六国。此后,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多个大一统的王朝,刘邦开创的西汉、刘秀创建的西汉、杨坚开创的隋、李渊开创的唐、赵匡胤开创的宋、朱元璋开创的明、女真入关后的清。

由秦帝国开创的大一统格局,为何会深入人心呢?先来看看先秦时代的政治架构,周代的封建分封制度,有如西方早期的君主立宪制度一样,国王和贵族之间是相对平等的共治关系。比如英国国王曾经签署《大宪章》,里面有约束王权的条款,被称为西方民主政体最早的文献。如果国王想要扩大王权,必然就会受到贵族的集体抵制。

以周天子为中心的周分封制,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周天子为“大宗”,分封的诸侯为“小宗”,在封建宗法制里,责任和权利都是相对的。诸侯要朝贡周天子,同样的如果各国有纠纷,周天下就要主持秩序。无论是周天子或者诸侯王,都没有后世皇帝那样的绝对权力。周天子位于封建秩序的顶端,下面有公、侯、伯、子、男、卿、大夫、士、庶人,层级不同,责任也也不同。周的封建制度,就是天子或国君跟公、侯、伯、子、男等共治的政治制度。

准确地说,秦帝国构建了一个全新的政治体制——国君的权力高高在上,独一无二有绝对权威,臣民对皇帝唯有服从而已。君臣之间不可跨越的距离,就是皇帝专制的政权。这样的政权结构,来源于法家的设计:法家将整个社会打平,取消自然多元层级,将国君的权力不断往上抬,皇帝的意志变成所有人必须遵守的法则。

这样的权力模式深入人心,大一统的格局也成了中国古代的历史基因,所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便是如此。

为何后世的皇帝都倾向于建立大一统的王朝: 首先,按照法家设计的这套君权为中心的政治体系,又有儒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加持,皇帝便是君父,天下便是一家。那么一家人不说两家话,除了异族入侵—比如契丹人在中国北方建立大辽、女真人建立金之外,万没有裂土分疆的道理。但凡有能力的君主,都会努力统一天下,疆域广阔和国力强盛,是有为之君的共同追求。

其次,一旦分裂会天下“共斗不休”,比如战国时代周天子建立的封建秩序崩溃之后,列国征伐不休,没有强有力的政权,无法建立列国和平并存的秩序。到后来的三国时代,也是天下枭雄并起,各路军阀混战;后来蜀、吴归魏,司马氏篡夺魏,改立晋朝。晋之后五胡十六国时代,再到唐、宋之间的五代,分裂的结果就是征战不休,短命小朝廷更迭不止,苦的是天下百姓。

自秦帝国之后,统一格局成为政治惯性,天下一统才能出现盛世格局,百姓方能安居乐意。因此,无论是有能力坐江山的君主,还是朝中的有识之士,抑或是底层老百姓,都也生成了大一统的观念。统一是盛世的必要条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总是盼着天下一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