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文史社科研究学者态度的问题?

bdqnwqk1年前学者6

如果没理解错的话,这个问题的意思是如何吸引更多的具有探讨精神的、有一定学问素养的、态度严谨的学者参与论题的讨论。

个人认为有几个重点:

1,论题本身的吸引力,论题内容的深度广度、理论指导意义、现实指导意义……

2,一定的实际物质回报(答题奖金)……

3,参与者的形成的探讨氛围的良性循环(马太效应)

中国有独立科学家或是独立学者吗?他们现状如何?

这个问题还挺好的,问题在于,什么叫独立?

如果不从政府拿科研经费的科学家叫独立科学家,那么阿里达摩院就是民间的,那里工作的科学家就是独立科学家。

如果你说的独立科学家是自己在家里搞科研的,那这样的人往往是不被社会认可的。有时候也容易被称呼为民科。

在我心中,独立的科学家还真有一个,那就是卢昌海博士。卢昌海博士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后就离开了学术圈,现在旅居美国。但他是中国人啊,他业余时间写了一本《黎曼猜想漫谈》,这本书,足够让他当教授了。但他也不想回国当教授,他就喜欢独立做点研究写点科普。

在中国本土,独立的科学家还真不多。因为在中国,真正有科研能力的人,能够比较知名的一般都在大学或者研究所,我很少看到能在家里做出让人眼前一亮的科研来的。为什么会这样?主要还是因为中国的教育水平不高,一旦离开了大学,很多人基本也就离开了学术圈了,很难在家做出有价值的科研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