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舒立卸任财新总编辑,但她仍是“最危险的女人”,你怎么看?

bdqnwqk1年前学者11

胡舒立女士是我之前所在的“财讯传媒”的重磅人物,直到她与集团就《财经》发展理念方面产生严重不合,直到她选择离开(可以说是愤而离开)财讯、脱离联办、创立财新,我们内部都一直视她做真正的“斗士”。

她被称为“最危险的女人”,其实全称应该是“中国证券界最危险的女人”。而且她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更早的、但听起来更牛的称呼:中国财经记者第一人。

在上世纪90年代末,她创办了如今财经界最具影响力、首屈一指的刊物《财经》之后,就陆续报银广夏虚构财报事件、A股首只百元股亿安科技操纵事件、蓝田股份欺诈案,同时,她和《财经》也是首个完整起底德隆系、揭露公募基金各种暗箱黑幕的媒体。

在当时那个网络极不发达的时代,信息获取的难度极大,尤其是获取那些关键数据,能做到这些,难度可想而知。

顺便普及一下,《财经》刊物在财讯传媒的位置。

财讯传媒属于“联办”旗下,也就是“证券交易所研究设计联合办公室”。

财讯传媒旗下有很多的杂志。

上面这个图,自左向右的排序,基本上就是财讯传媒刊物的一个“座次表”。

其中,创刊最早的是1992年的《证券市场周刊》,我们内部俗称“蓝刊”,为的是和称为“红刊”的、创办于1997年的《证券市场红周刊》区别开。

胡舒立于1998年《财经》前,在美国积累了大量的社会报道经验,并在《工人日报》干了十年。所以,当她创立《财经》后,这本杂志就迅速成为集团当仁不让的No.1 ,直到2009年胡舒立离开《财经》,甚至到今天,这本杂志在财讯集团中的地位,也从未被动摇过——还得说,胡舒立打的底子好啊!

2010年之后的三年,纸刊遭遇了互联网的强烈冲击,开始亏损。我记得2012、2013年,集团都进行过一波裁员,有些刊物惨遭咔嚓(《his life他生活》就是典型),只有《财经》依然保持盈利,而且办的依然风生水起。

当时,我在偌大的财讯传媒只是个小兵,属于《证券市场红周刊》旗下的一个编辑,跟胡舒立女士的《财经》没有过多交集。但在定期的集团内部交流会,以及年会上,和《财经》刊物的编辑记者朋友聊天时,也能聊到胡舒立女士的一二轶事。

胡舒立对于报道有着严苛的要求,编辑记者可以大胆提出观点,但对内容与论证必须滴水不漏。她会让你查阅大量、大量、大量的资料,以求报道的严谨。这往往会耗费你很多时间,但必须这么做。这种态度,在如今的“文字量产化”的媒体圈已经极少了。

另外,她从“财讯”愤而离开后,创办的媒体叫“财新”,名字和老东家极其相似,寓意脱离旧处、开创新篇,颇有跟老东家对着干的意思——既然在财讯无法实现自己的新闻与传播理念,我干脆单独干一摊!这也显示出胡舒立倔强,甚至“危险”的一面。

还有,当时2011年我们《红刊》开年会,还邀请了胡舒立来参加。当时我们还挺担心的,因为胡舒立与财讯的“决裂”,目前双方还不太愉快,结果人家二话没说就来了,而且表现得落落大方,丝毫没有任何不妥之处。人家说:老友相聚,何乐不为?

最后,简单说一下胡舒立的接任者王烁。

他是胡的老搭档了,从创立《财经》时就负责执行报道任务,年轻有为,文字犀利,思维敏捷。2009年,他跟着胡舒立一起离开财讯,创立了财新,其记者团队在国际上获奖无数。

可以说,能接胡舒立班总编辑这个班的,也就是王烁了。

胡舒立保留了社长一职,继续从战略上领着财新往前走,但整体来看,功成身退的意思已经出来了。毕竟,65岁的她,已经跟新闻打了一辈子交道,干了一辈子传媒人。

反正,我从没有见过一个像她一样的媒体人,能坚持在新闻一线从20多岁一直干到60多岁——是该选择歇歇了。

哦,对了,差点忘了。

争议与质疑从未离开过胡舒立,毕竟,干了这么多年媒体,招人恨是必然的。这一点,相信胡舒立非常清楚,所以你极少看到她跳出来澄清什么。

人家早看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