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有确定的起点吗?
一个社会或国家常认为自己将亘古永存,并对自己起源的传说倍加珍视。中华文明的一个特点是,它似乎没有起点。中华文明不是作为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民族国家,而是作为一种永恒的自然现象在历史上出现。
2001年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被正式提出,至今已实施4个阶段的研究工作,截至目前,探源工程取得的重要进展包括:以考古资料实证了中华大地5000年文明;丰富了对人类文明起源的认知;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有了总体认识。
黄帝被很多人尊崇为开天辟地的第一位帝王。根据这一传说,当时中国似乎已经存在。上古传说中黄帝出现时,当时的中华文明陷入混乱,各路诸侯相互攻伐,鱼肉百姓,统治者大权旁落,无力维持社会秩序,这位黄帝英雄招募军队,平定天下,被百姓拥戴为帝。
黄帝作为中华始祖流传于世,然而根据有关黄帝的古代传说,他重建了而不是创建了一个帝国,早上黄帝之前,就已经有了中国。在历史意识中,中国是一个只需要复原,而无需创建的既有国家。中国历史的这一悖论同样体现在古代圣贤孔子身上。孔子被称为中华文化的鼻祖,尽管孔子强调说,他没有任何创新,只不过是想重振大同的理念。大同理念曾盛行于黄金时代,然而孔子所处的政治乱世已不复存在。
黄帝率领子民统一中华
19世纪的一位外国学者在思考中国起源时感叹道: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虽欲穷其渊源而不可得。中国人早期的生活状况渺无痕迹,此乃中国的一大特点。研究一国历史时,我们习惯于先确定一个清楚的起点,然后借助流传下来的历史文献,历史传统及重大历史事件,一步步地追溯文明的衍变过程,从其起源到发展,再到壮大,直至衰亡(通常情况下)。中国则不同,无论何时,他们似乎永远处于和今天相同的发展阶段。历史文献验证了这一观点。
中华历史上战乱频仍,中央政府几度荡然无存,天下大乱。然而仿佛受一条亘古不变的自然法则的左右,中央政权每次垮台,都会被重建。每个历史阶段,都有一个志在统一的人物站出来,征服敌手,再次一统中国(优势是开拓疆土)。三国演义是一部写于14世纪的长篇小说,几百年来深受中国人喜爱(包括毛泽东,据说他年轻时沉迷于此书)。该书的卷首的一段话脍炙人口:“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 中国的每一次分裂都被视为不正常的暂时现象,每次改朝换代后,新的朝代均沿袭前朝的治国手法,再次恢复连续性。中华文化的精髓历经战火考验,终得以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