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怎么看待斜杠青年?

bdqnwqk1年前学者12

感谢邀请回答。

头条的作者们也是斜杠青年。斜杠青年指的是这样一个人群,他们不满足单一职业和身份的束缚,而是选择一种能够拥有多重职业和多重身份的多元生活。斜杠青年的本质就是提供的内容是否会占用别人的时间。做好本职工作以后,去做一些工作以外的事情,占用别人的时间,使大家双方获益,提供一个信息不对称的知识服务。他比你先知道,先理解,先实践,先分享。他有,你没有,所以你有理由要向他求学。例如:王XX,记着/演员/摄影师。

1.斜杠青年有常见的三种。成果型:从工作和生活中积累的,恰恰是别人渴望的。研究型:选择并研究有价值的话题,采访其他专家,总结自己的知识,成果出售,供他人学习。模范型:积累影响力去影响其他人。

2.做好斜杠青年要结合自己的能力和时间考虑。做好定位,刻意学习,模仿,让别人知道,贴标签,打造爆款,多平台占位,系列输出。

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

什么是幸福?如果你每门功课都能考100分,就会幸福吗?或者,你终于去了期待已久的迪士尼乐园?还是,从明天开始,你就不用写作业了,每天都可以打游戏?聪明的你可能已经发现,这些事只能让你获得短暂的幸福。

那怎么才能获得长久的幸福感?到底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呢?

在这堂“哈佛幸福课”里,或许你会找到答案。

*  *  *

你好,欢迎你来到罗兰的讲书专栏。我会用七集的时间,给你介绍两本心理学的经典作品,这两本书的作者,都是哈佛大学顶级的心理学教授。而且,这两本书关注的都是同一个主题,那就是幸福。

说到幸福,不知道你是怎么理解幸福的?你可以在留言区,分享一下现在的想法,听完课以后,你再回过头看看,你对幸福的定义有没有发生变化。

话说回来,咱们这堂幸福课的老师,都是哈佛顶级的心理学教授。他们会带你走进内心,认识各种情绪。还会教你怎么管理自己的情绪。当你学会了怎么寻找快乐,怎么处理不快乐的时候,你也就获得了幸福的能力。

| 四个汉堡包模型

在咱们正式开讲之前,我想先请你做一个情景选择题。准备好了吗?请听题:

假设,你为了期末考试,努力学习了好久,考完试之后,你打算去一家餐厅吃汉堡,来犒劳犒劳自己。这时候你有四种选择:

第一个选择,是一口气吃三个招牌汉堡,这种汉堡非常好吃,但不太健康,而且吃多了容易拉肚子。

第二个选择,是吃一个素汉堡,这种汉堡不怎么好吃,但很健康。

第三种选择,是一个汉堡都不吃。因为你担心自己考不好,不想庆祝。

还有最后一种选择,那就是吃一个好吃的招牌汉堡。

你可以在心里琢磨琢磨这四个选项,把你的选择记下来,因为咱们接下来的两节课,就和这四个汉堡包的选择有关系。

这个选择题,来自咱们要讲的第一本书《幸福的方法》。这本书的作者,是哈佛大学的一位心理学教授,他叫泰勒·本-沙哈尔。他在哈佛大学开了一门课,就叫“幸福的方法”,这门课是哈佛历史上最受欢迎的一门课。后来沙哈尔把课上的讲稿,整理成了一本书,也就是你现在听到的这本《幸福的方法》。

刚才咱们说的“四个汉堡”,其实对应着四种看待幸福的态度,分别是:“享乐主义”、“ 忙碌奔波”、“虚无主义”和“感悟幸福”。 这一集,你会听到前两种心态的具体解释,剩下的两个,我们会在下一集说。

| 享乐主义

好,咱们就先来讨论第一种心态“享乐主义”。

如果你选择一口气吃三个汉堡,那你就属于享乐主义的人。所谓享乐主义,就是沉浸在当下的物质享受当中,并且把这种享受当成快乐的唯一来源。在沙哈尔看来,享乐主义型的心理,不会让你体会到真正的幸福。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物质享受一旦过度了,就不会让人快乐。这其实很容易理解,比方说,如果你一口气吃了三个汉堡包,就算吃的时候觉得再好吃,但结果吃坏了肚子,到最后你也会觉得不开心。

咱们再来看美国著名哲学家诺齐克的一个思想实验。诺齐克说,假设有一种机器,只要把你的大脑和这台机器连接起来,你大脑里就会产生各种快乐的情绪。

比方说,你可以感受收到哈佛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快乐。你还可以感受到世界上最真诚、最伟大的友情给你带来的快乐。好,那问题来了。如果说把你关在一个小黑屋里,让你天天感受这样的快乐,但你不能做其他事情,你会觉得这是幸福生活吗?你应该很难接受这就是幸福吧。

享乐主义过于注重物质享受。但物质享受带来的快乐,是短暂的、不可持续的。为什么这么说?咱们来看一个心理实验。有一位叫布里克曼的心理学家,专门追踪研究了一群中了彩票头奖的人。这个心理学家发现,这群人中了头奖之后,都会狂喜一阵子。

但是,大概在一个月之后,这些人又都回到中奖之前的生活状态。比方说,有个人在中奖前,就过着平凡简单的生活。他过了中奖的兴奋期之后啊,又回到了之前平静的状态。也就是说,中大奖,并不能长久的提升人们的幸福感。

这是因为人很快会适应新的生活,当外在新鲜的刺激消失之后,享乐主义带来的快乐也就消失了,所以这种快乐的情绪其实并不能持久。这种心理现象也很常见,比方说,当你在暑假里把作业做完,把什么都玩够了以后,是不是也会觉得有点无聊?

好了,咱们来小结一下,享受主义带来的快乐情绪,很容易过度,而且还不会持久,所以在沙哈尔看来,享乐主义,并不是真正让人幸福的心态。

| 忙碌奔波型

说完了享乐主义,咱们再来看第二种对待幸福的心态,忙碌奔波。

如果你选择只吃素汉堡,你就是忙碌奔波型的人。忙碌奔波,就是和享乐主义刚好相反的心理。享乐主义,强调物质享受和当下的快乐,而忙碌奔波型的人,是放弃了当下的快乐,把追求长远目标,当成唯一的动力。

下面咱们来说一个故事,看看忙里奔波型心态的人,是什么状态。有一个小男孩,叫蒂姆。从蒂姆出生开始,家里人就给他制定各种各样的目标。

他一上学,家里人就让他必须考第一名;等他快考大学的时候,家里人又要求他必须考上最好的大学。等他终于上了最好的大学,快毕业的时候,家里人又要求他必须进一个大企业。

蒂姆呢,也非常地听话,努力地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的目标。可能很多人觉得,蒂姆是一个很优秀的人,他刻苦、努力,他的生活应该很幸福吧。但在沙哈尔看来,蒂姆一点都不幸福。

为什么说蒂姆不幸福呢?因为蒂姆在追求目标的过程当中,并没有感受到快乐和积极的情绪,反倒只有焦虑与压力,所以他也不能算是真正的幸福。

在平时学习生活当中,你也许对自己要求相当高,而且为了达到目标相当地刻苦。但如果你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的不是快乐和充实,那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来,这样的心理状态也是不好的。

| 积极心理学

这时候,你听到了一个新的词“积极心理学”。什么是积极心理学呢?这其实是心理学当中一个相当“潮”的流派,只有十几年的历史。

传统的心理学,大多关注的是心理疾病和一些比较负面的情绪。但怎么让人获得快乐,怎么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传统心理学却不怎么关注。积极心理学,就是打破了这个传统,开始关注人们正面积极的情绪,咱们说的这本《幸福的方法》就属于“积极心理学”流派。

不过呀,咱们的“哈佛幸福课”觉得,光讲怎么让你开心还不够,还应该告诉你怎么应对不开心。所以当你听完这本《幸福的方法》之后,我们还准备了第二本书。

这本书是哈佛大学另一位心理学教授丹尼尔·吉尔伯特写的,它叫《哈佛幸福课》。这第二本书会告诉你,焦虑、害怕这些让你不开心的情绪,到底是怎么回事,同时也会告诉你该怎么接受和处理它们。

当你把这两本书结合起来听,学习完整个课程之后,你就能得到一种“平和”的心态。既能够珍惜自己的积极情绪,也能应对不那么愉快的情绪。当你既学会了积极生活,也学会了面对痛苦后,你离幸福就又近了一步。这也就是咱们整个课程的大概安排。

| 本集「得到」

好了,咱们来总结一下这一集的内容。

首先,你听到了有关“四个汉堡包模型”的介绍,它们对应的是四种面对幸福的不同心态。

第二,你听到了第一种心态,叫“享乐主义”,享乐主义带来的物质享受容易过度,而且不能持久,所以“享乐主义”并不能给你带来真正的幸福。

第三,“忙碌奔波”是第二种面对幸福的心态。因为“忙碌奔波”的心态让人完全放弃了当下的快乐,所以也不能给你带来真正的幸福。

第四,你听到了有关“积极心理学”的介绍,还了解了咱们整个课程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