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报考中国语言文学的中国古代文学方向的研究生…请问我需要看那些书?(我是夸专业考)谢谢?
1、现在开始准备,时间比较紧,原著就不要看了,看见简介可以,最好制定一个比较紧凑的复习计划 2、山西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参考书目 624文学基础《中国文学史(1-4册)》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点击购买1988年 624文学基础《中国现代文学史(修订本)》郭志刚等高等教育出版社点击购买1997年 825语言基础《现代汉语(上、下册)》黄伯荣、廖序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点击购买1993年版 825语言基础《古代汉语(上、下册)》白平、陈志明主编北岳文艺出版社点击购买2004年 825语言基础《旅游学概论》李天元南开大学出版社点击购买1997年
如何学习《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大学除了上课不知道怎么学习效果更好?
最「笨」的方法是抄书。是的,我没开玩笑!
但是,抄书并不是简单照抄全文,也不是抄完就完事,是有方法的,抄书的过程其实就是熟悉教材内容、总结要点、增强记忆力的过程,内容和要点是针对教材本身,增强记忆力则贯穿整个过程。
一、教材
要学好《中国文学史》,仅靠教材本身是不够的!
文学史、作品选、文学理论三者并不是独立的部分。
文学史中提到的作品都是经典,都值得反复阅读。此外,各个阶段也都会有对应的参考资料,比如小说有《中国小说史略》《中国武侠小说史》,诗词有各类诗词鉴赏辞典或者叶嘉莹、唐圭璋、龙榆生等大家的著作,戏曲有《宋元戏曲史》……
另一方面,文学史内容涉及上古至近代,跨度巨大,作品的传抄过程可能会有错误和遗漏,甚至还有伪造,对于现成的文本,就需要更多材料去印证,因此在作品阅读同时也需要参考相关的校注、解读、考据、文按,这就需要具备一定的校雠学知识(如何找文献,找到以后如何考证资料本身是否全、是否真)。
袁版知识量比较丰富,分析也比较全面,学术性和包容性强,史学思维突出;
二、笔记
《中国文学史》的笔记很重要,笔记其实是一个归纳总结的过程,也是你思路的体现,笔记怎么记每个人有不同的习惯,按流派还是按文体分类都没问题,关键是每个部分要单独成块,这样内容清晰;同时又要有整体性,这样以后的复习过程会比较连贯而不会中断。比较重要的一步是理清脉络框架,然后再添加各个时期流派、代表、作品等等内容。我的办法是,自己列各种提纲。全部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简短凝练的表达出来,再安插到自己画的提纲里。
我的提纲是这样的:
具体到某一个章节。章节总体写了什么,哪些人物需要掌握,掌握哪些东西,老师课堂补充了什么,难点和重点是什么,等等都加到提纲里。
有两个要点。
一是:为己所用。就是用自我意识来驱使这些材料。要点和句子可以是书里的,但要理解后自己安排。最初下手的时候,可以加个小括号,里面附上用自己的话“翻译”的课本观点。我一开始也是这样的,后来熟了就不加了,直接在自己心里翻译。这一步至关重要。
二是:论点后要跟例子。比如提到
只要自己能看懂就行。
把一本书压成薄薄的小册子,然后根据朝代订起来。比如“西汉散文出现了具有个人意识的书信体作品”这个要点,要紧跟一个《报任安书》。把要点落到实处,有助于理解记忆。
这样的好处是,能看到内容与内容之间的联系,能通晓文章内部的逻辑与结构,能学习怎样把一个课题挖深挖透,能锻炼自己的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考能力。能快速把握要点。不容易忘。
最重要的一点是:你拿着这个图,可以随意排列组合,进行纵横对比,对里边的内容理解的会非常深刻。比如《史记》与《后汉书》的相关描述,我放到一起看,在二者的不同中,我就发现了汉王朝在不同的时代具有的不同气质,有了一些很微妙的触动。而这种触动,正是我学习文学史的乐趣源泉。
同时,还要大量的阅读。至少要读每个代表作家的代表作品,然后在作品里找你列在提纲里的那些要点,一一对应。找的时候,进入老师模式,把你自己列好的提纲图当教材,自己教给自己一遍。
不可避免的,你会有疑点,或者与教材不同的观点,下课再问老师。如果还不能满意,就去网上搜相关问题,看相关论文。
千万不要轻易否定自己的看法,有所出入的,保留就好,然后记到图中,总会有机缘了解的。
久而久之,视野、见识、方法、认识都会有大幅度的提升。
这套方法适用于所有的文学与文学相关课程。我有一厚摞这样的提纲图,到现在为止,里面的大部分内容都还记得很清楚。稍微模糊的,我也知道这个点在哪里能找到。
最后多句嘴:袁行霈版本的文学史观只是目前国内主流的文学史观,不具有唯一性和真理性。真心对古代文学史感兴趣的,多看看其他国内或国外的版本,兼听则明嘛。
最后推荐几本书,谁用谁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