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文学复古运动是怎么回事?
明代文学复古运动是明代时发生的影响很大的文学运动。弘治、正德间,明王朝的统治发生了严重的危机,在文学上,明初制定并推行的八股文考试制度和“台阁体”文风牢固地束缚着文士们的思想,严重地阻碍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这种情况下,“前七子”树起了“复古”运动,使文学更有效地为统治阶级服务。
前七子指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和王廷相。以李梦阳、何景明最为著名。嘉靖、万历间,在文学上又出现了以李攀龙、王世贞为代表的“后七子”,再一次发起复古运动,并把它推向高潮。
李梦阳、何景明等人在文学上,他们“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反对台阁体”,推崇先秦两汉的散文、汉魏古诗和盛唐的近体诗,一时起了很大的影响。
他们让人知道,在“台阁体”和八股文之外,还有传统的、优秀的古代文学,提倡读古书,增长知识与学问,开扩心胸眼界,对打击台阁体”的单缓冗沓、千篇一律、华靡浮泛的文风,扫除八股文的恶劣影响,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由于他们抛弃了唐宋以来文学发展的既成传统,盲目复古,对后世产生了不好的文学影响。
他们的创作一味以模拟剽窃为能,成为毫无灵魂的假古董。后来何景明也批评李梦阳,认为模拟古人法同则语不必同”,并说:
“公为诗不推类极变,开其未发,泯其拟议之迹,以成神圣之功,徒叙其已陈,修饰成文,稍离旧本,便自杌臼,如小儿倚物能行,独 (淑武)所谓文人学子韵言耳,出之情寡而工之词多者也。
”(《李梦阳诗集•自序》)可见他们自己也承认,这是一条错误的道路。
嘉靖、万历间,外患更甚,社会矛盾进一步复杂尖锐化,明王朝的统治日益腐败不堪。在文坛上又出现了以李攀龙、王世贞为代表的“后七子”,再一次发起复古运动,重复着“前七子”的错误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