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辨章学术,考镜源流”?

bdqnwqk1年前问题5

这里一问一答,呵,要是你有什么不懂,也问进去,希望他能为你解答,不过他们的问与答个人觉得很有意义 出自:《校雠通义序》曰:“校雠之义,盖自刘向父子部次条别,将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非深明于道术精微、群言得失之故者,不足语此。后世部次甲乙,纪录经史,代有其人,而求能推阐大义,条别学术异同,使人由委溯源,以想见于坟籍之初者,千百之中不十一焉。” 看一下目录学的书就可以,简单的说就是学术(流派观点)的内容、分别和递承关系 其实目录学是学术史包括专史的纲目 清代学者王鸣盛在他的《十七史商榷》中说:“目录之学,学中第一紧要事,必从此问途,方能得其门而入。”他又说:“凡读书最切要者,目录之学。目录明方可读书。不明,终是乱读!”近代著名学者余嘉锡先生在《四库提要辨证叙录》中谈到他从小就酷爱读书,但不知学习之法,后来他读到张之洞《輶轩语》中的一段话如此说:“今为诸生指一良师,将《四库全书提要》读一过,即略知学问门径矣。”时,他不禁雀跃地说:“天下果有是书耶?”于是他便日求购而读之。终于在他十七岁那一年买到了一部,于是大喜不已,日月读之而不厌倦。遇有疑问就进行考证,并写下了二十余册读书笔记。最后他完成了《四库提要辨证》这部八十万余字的巨著!作者深有体会地说:“余之略知学问门径,实受《提要》之赐。”清代的学者特别强调目录,就因为目录室打开宝库的钥匙。 章学诚在他的《校雠通义》里也谈到通过图书进行科学分类来实践“辩章学术,考镜源流”,使读者能即类求书,因书究学。 章学诚的目录学特色也同样首先反映在他对文献的理解上。章氏目录学思想概言之有三。其 一,强调目录学的“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功用,以期“即类明学,由流而溯源,庶几通于 大道之要”。这一观点显然和他的“盈天地之间凡涉著作之林,皆是史学”〔3〕的 观点有关。他说:“古无经史之分”;“六经:圣人取此六种之史以垂训者耳。子集诸家, 其源皆出于史”〔4〕。“辨考”正是要从史学的角度完成文献内涵的定位,收到学 术史之功。 其二,系统分类著录,互著、别裁相辅。此前元末马端临《文献通考》第一次有意识地使用 了互著法;公元1620年祁承?NFEE1?《澹生堂书目》较早地将互著、别裁兼用。而章氏《 校雠通义》则第一次从理论上精到地阐述了互著、别裁的意义,并力倡普遍使用这两种著录 方法。这一阐述标志着我国目录分类方法的进一步提高。如他的所谓互著是指:“理有互通 ,书有两用者,未尝不兼收并载”〔5〕。而这一目录学理念正是他把文献视为显道 之器的必然结果。在哲学思想上,章氏具有唯物主义的自然天道观,他认为“道不离器,犹 影不离形”,“道因器显”。而文献作为资料本质,正是一种“显道之器”〔6〕。 他说:“君子苟志于学,则必求当代典章,以切于人伦日用。必求官司掌故,而通于经术精 微,则学为实事,而文非空言。……”〔7〕。 其三,编制专科目录和索引。今以《史籍考》为例。《史籍考》的编纂是本着他“盈天地之 间凡涉著作之林皆是史学”的思想,包罗很广,“取多用宏,包经而兼采子集”〔8〕 ?,完成了中国历史上一部深具特色的史学专科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