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赏析英国或者美国文学作品?
文学名著大多不能离开社会背景。所以对待文学作品,不能片面孤立的品鉴,而应该结合当时社会的历史情况与作者的社会地位,真实感情一起讨论。
横向来看,由于地域文化不同,则肯定存在文化差异。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从而使得民众的价值观,世界观不同。所以作品中的观念以及反应的社会现实肯定存在差异。纵向来看,由于时代不同,国家环境不同,统治者的施政纲领不同,社会的主要矛盾不同,从而导致社会风气不同。而这些不同决定了文学作品产生的土壤不同,从而决定了文学作品的不同。
细致来说,中国早期文学作品的文学性相当高,从《诗三百》到汉大赋,再到骈俪文,唐诗,散文,宋词……
但是也正是由于此,使得文学是去了平民这一广大的土壤,从而使得文学作品失去了鲜活的力量。可以说从汉大赋开始,中国主流文学存在于士大夫阶层,直至元明清才逐渐回到普通民众之间。走了一个轮回。
而以西方文学为例,主要产生于神话,骑士传奇,《荷马史诗》以及欧洲三大史诗都在此列。然后随着小说,戏剧,歌剧,诗歌的逐渐发展,文学在平民及贵族之间都获得了认同。
如何解读外国作家的作品?
外国文学作品与中国文学作品,由于存在文化上的差异,在文学创作中的表现手法,都可以找到本民族的文学传承和不同的文化基因,各自体现出来的风格迥异,也就很正常了。外国文学作品是通过翻译成中文,多少带有译者的理解和手法,不同的译者,就形成了不同的译本。
下面结合两位外国作家的作品和手法风格,谈谈个人的阅读经验和体会。个人观点,交流分享。
一个是美囯作家海明威。人们读海明威的作品,对其深意,不易理解。觉得读他的作品,冷冰冰的。读他的小说,会遇到一个“背景墙”,战争。只要努力翻过“背景墙”,就会有答案。小说《印第安营地》,讲的是妻子生孩子,痛叫不止,卧病在床的丈夫,听到妻子一声接一声凄厉的喊叫声,让男人忍受不了,结果自杀身亡。
当理解了海明威的经历后,慬得他的硬汉并不是我们想象的硬汉,硬汉的忍受力也有达到极限的时候,死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在他看来,自杀是一种不怕被困难打败的行为。海明威在经历了诸多痛苦后,开枪自杀,用另一种方式保持了硬汉形象。
在《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里,妻子蔑视丈夫的怯懦,丈夫为了尊严,要雪耻。打猎时,他不顾危险冲向野牛,没有开枪,想显示自己是一条汉子。这时,妻子开枪,没有打中野牛,打中了丈夫。从这点着,他依然是个勇者的形象,击败他的不是野牛,是自己的妻子。就像《老人与海》里的圣地亚哥,没有得到鱼,依然是条汉子,实现了自己的信念,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打败。明白了海明威的思想,经历,就有了进入其内心的钥匙。
二是南非作家库切的作品。其《等待野蛮人》,这部作品颠覆了我们的阅读经验,没有历史年代、故事发生地,却寓意深刻。小说讲述的故事和人物,总让人联想到南非种族冲突和世界上其它地方发生的血腥暴力,甚至恐怖主义以及其它毛骨悚然的事件。这些场景,都可能是我们阅读中慢慢的扯着我们的审美经验中的具体事例。寓意深刻的折射出了当今文明受到挑战,野蛮和文明被人颠倒。当你了解了南非的社会矛盾和种族冲突后,对《耻》的理解就不会逗留在表面上,会感受到作品深刻的感染力。
总之,阅读外国文学作品,除了要去解剖作品本身,还应尽可能多的去了解作家的经历,审美取向等,那样对作品的理解和文学营养的吸收,就能受益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