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将魏晋作为一个文学新时期的开端?
这是考虑到以下事实:第一,这时开始了中国文学的自 觉时代,并在南北朝完成了这个自觉的进程。第二,文学语言发生了划时代 的变化,由古奥转向浅近。第三,这是诗、词、曲三种重要文学体裁的鼎盛 期,它们分别在中古期内的唐、宋、元三朝达到了高峰。第四,文言小说在 魏晋南北朝已初具规模,在唐代达到成熟。
白话短篇小说在宋元两代已经相 当繁荣,白话长篇小说在元末明初也已出现了《三国志演义》、《水讲传》等 作品。第五,文学传媒出现了印刷出版、讲唱、舞台表演等各种新的形式。 第六,文学创作的主体和对象,包括了宫廷、士林、乡村、市井等各个方 面。总之,中国文学所有的各种因素都在这个时期具备了而且成熟了。
中古期的第一段从魏晋到唐中叶。这是五七言古体诗繁荣发展并达到 鼎盛的阶段,也是五七言近体诗兴起、定型并达到鼎盛的阶段。诗,占据 着文坛的主导地位。文向诗靠拢,出现了诗化的骈文;赋向诗靠拢,出现 了骈赋。从“三曹”、“七子”,经过陶渊明、谢灵运、庾信、“四杰”、陈 子昂,到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李白、杜甫,诗歌的流程清楚而又 完整。
杜甫既是这个阶段最后的一位诗人,又是开启下一阶段的最早的一 位诗人,像一个里程碑矗立在文学史上。“建安风骨”和“盛唐气象”这 两个诗歌的范式,先后在这个阶段的头尾确立起来,作为一种优秀的传 统,成为后代诗人追慕的极致。这又是一个文学创作趋于个性化的阶段, 作家独特的人格与风格得以充分展现。
陶渊明、李白、杜甫,他们的成就 都带着鲜明的个性。此外,这个阶段的文学创作,宫廷起着核心的作用, 以宫廷为中心形成若干文学集团,文学集团内部成员之间相互切磋,提高 了文学的技巧。以曹操为道的鄴下文人集团在发展五言古诗方面的作用, 齐梁和初唐的宫廷诗人在建立近体诗格律方面的作用,都是有力的证据。
在这个阶段,玄学和佛学渗人文学,使文学呈现多姿多彩的新面貌。在儒 家提倡文学的政治教化作用之外,玄学家提倡的真和自然,已成为作家的 美学追求;佛教关于真与空的观念、关于心性的观念、关于境界的观念, 也促进了文学观念的多样化。
中古期的第二段是从唐中叶开始的,具体地说就是以天宝末年“安史 之乱”爆发为起点,到南宋灭亡为止。
唐中叶以后文学发生了一些值得注 意的变化:韩、柳所提倡的古文引起文学语言和文体的改革,宋代的欧阳 修等人继续韩、柳的道路,完成了这次改革。由唐宋八大家共同实现的改 革,确定了此后的文学语言和文体模式,一直到“五四”才打破。诗歌经 过盛唐的高潮之后面临着盛极难继的局面,诗人们纷纷另辟蹊径,经过白 居易、韩愈、李贺、李商隐等中晚唐诗人的努力,到了宋代终于寻到了另 一条道路。
就宋诗与唐中叶以后诗歌的延续性而言,有这样两点值得注 意:由中晚唐诗人开始,注重日常生活的描写,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人文意 象明显增多,到了宋代这已成为一种普遍的风气;由杜甫、白居易开创的 反映民生疾苦积极参与政治的传统,以及深沉的忧患意识,在晚唐一度减 弱,到了宋代又普遍地得到加强。
作为宋诗的代表人物,黄庭坚与江西诗 派具有比较明确的创作主张与艺术特色。苏轼、杨万里、范成大、陆游等 也各以其自身的特点,与江西诗派共同构成有别于唐音的宋调。唐中叶以 后曲子词迅速兴盛起来,经过五代词人温庭筠、李煜等人之手,到了宋代 遂蔚为大观,并成为宋代文学的代表。
柳永、苏轼、周邦彦、李清照、辛 弃疾、姜夔等人的名字也就永远镌刻在词史上了。唐中叶以后传奇的兴 盛,标志着中国小说进人成熟的阶段;而在城市文化背景下,唐代“市人 小说”的兴起,宋代“说话”的兴盛,则是这个阶段内文学的新发展。
中古期的第三段从元代开始,延续到明代中叶。
从元代开始叙事文学 占据了文坛的主导地位,这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从此,文学的对象更多地 从案头的读者转向勾栏瓦舍里的听众和观众。文学的传媒不仅是写在纸上 或刻印在纸上的读物,还包括了说唱扮演的艺术形式。儒生社会地位降 低,走向社会下层从事通俗文学的创作,先是适应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继而提高这些文学形式,于是出现了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高明 等一大批不同于正统文人的作家。
元代的文学以戏曲和散曲为代表,以大 都为中心的杂剧与以温州为中心的南戏,共同创造了元代文学的辉煌,而 明代流行的传奇又是对元曲的继承与发展。元末明初出现了《三国志演 义》、《水浒传》这两部长篇白话小说,成为这个阶段的另一标志,它们的 出现预示着一个长篇小说的时代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