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回交育种会有伦理问题吗?
在1922年,为了改良植物的特性,生物学家提出了回交育种法。此后,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培育优良品种上。那么,回交是怎么回事呢?
简单来说,回交就是让亲本与其子代不断进行交配。通过把轮回亲本进行多次回交,可以获得理想的结果。
举个例子,有一种小麦的产量较高,抗病能力较强,但这种小麦是高秆小麦,抗倒伏能力较差。为了保留这种小麦所具有的优良性状,并且改进其高秆缺陷,就需要使其与矮秆小麦进行杂交。
第一次杂交之后得到子代,把子代与具有高秆缺陷的小麦亲本(轮回亲本)进行回交。然后,选择出具有想要改进性状的世代,使它们继续与轮回亲本进行回交。经过反复的回交和选株之后,就能得到高产、抗病并且抗倒伏的小麦。
回交的优势在于控制遗传性状的定向变异,改良优良品种的某些缺陷,从而快速培育出更加优良的品种。经过回交之后,再进行几次自交,就能得到纯合型的优良品种。
不过,回交育种也有一些缺点,例如,如果想要的遗传性状由多个基因对控制,则难以通过回交的方式得到想要的遗传性状。另外,遗传力不高的性状也很难通过回交选育出来。
总体上,回交育种的优势还是很明显的,这种育种方式也被应用于动物育种,尤其在宠物育种方面。事实上,回交育种方式更早应用于动物身上。
那么,动物回交会有伦理问题吗?
为了保留某种特殊的遗传性状,例如,博美犬的外表、折耳猫的耳朵,人类会让宠物进行不断回交和近交,最终使得人类想要的性状保留下来。但事实上,人类的这种做法会让宠物出现基因缺陷,使得它们患有某些先天性的疾病,例如,折耳猫的肋骨变形,导致呼吸不畅。
回交其实是一种近亲繁殖,动物的近亲繁殖通常会导致后代出现基因缺陷,这就是近交衰退现象。动物的遗传病通常由隐性致病基因控制,只有在隐性纯合子的情况下,才会表现出遗传病。
而带一个隐性基因是没有事情的,其他同类又很少有这样的致病基因,所以没有血缘关系的动物杂交之后往往能够得到健康的后代。但如果近亲繁殖,就很有可能出现隐性纯合子,从而导致致病基因表达,得到具有遗传病的后代。
事实上,人类很早就认识到了近亲交配对于人类的危害,不少人因为这样而相继出现了遗传病,甚至为此丢了性命。近亲繁殖迟早会带来麻烦,因为这会放大基因库中的有害基因,所以目前人类都会避免这样的做法。
不过,适当在动物身上运用回交的方法,亲本选用没有基因缺陷的个体,也能培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动物品种,例如,中国的山丹马进行回交育种之后,可以选育出耐力更好、身体更强壮的马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