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个书单,以西方文学为主?
刚好整理了一份西方文学的书单,分享给你:
1、荷马史诗
2、古希腊悲剧喜剧集
3、但丁《神曲》
4、薄伽丘《十日谈》
5、塞万提斯《堂吉诃德》
6、莎士比亚全集
7、莫里哀《伪君子》
8、卢梭《新爱洛依丝》
9、歌德《浮士德》
10、华兹华斯《抒情歌谣集》
11、拜伦《唐璜》
12、雨果《悲惨世界》
13、大仲马《基督山伯爵》
14、凡尔纳科幻小说
15、惠特曼《草叶集》
16、麦尔维尔《白鲸》
17、斯丹达尔《红与黑》
18、巴尔扎克《高老头》
19、福楼拜《包法利夫人》
20、狄更斯《双城记》
21、勃朗特姐妹《简.爱》《呼啸山庄》
22、哈代《德伯家的苔丝》
23、柯南道尔《福尔摩斯探案集》
24、海涅《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25、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
26、果戈理《死魂灵》
27、屠格涅夫《猎人日记》
28、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
29、列夫.托尔斯泰《安娜 .卡列尼娜》
30、契诃夫《樱桃园》
31、马克.吐温《哈克贝利.芬历险记》
32、易卜生《玩偶之家》
33、左拉《萌芽》
34、莫泊桑短篇小说
35、波德莱尔《恶之花》
36、劳伦斯《虹》
37、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
38、托马斯.曼《布登勃洛克一家》
39、布莱希特《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
40、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
41、海明威《老人与海》
42、玛格丽特.米切尔《飘》
43、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
44、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
45、艾略特《荒原》
46、卡夫卡《变形记》
47、奥尼尔《毛猿》
48、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
49、乔伊斯《尤利西斯》
50、福克纳《喧哗与骚动》
51、萨特《禁闭》
52、贝克特《等待戈多》
53、海勒《第而十二条军规》
54、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西方文学史各个时期最典型的代表作都在这里了,希望这份书单对你有用。
关注@杜豆豆万卷好书读书会 ,和我一起读书吧。我是杜豆豆,倾一世之力,读万卷好书,写有厚度的文章,过有深度的人生。
#泛文化写作营##情感带货二期训练营#
《威尼斯商人》、《哈姆雷特》、《红与黑》、《简爱》、《呼啸山庄》、《飘》、《战争与和平》、《悲惨世界》、《唐吉柯德》、《苔丝》、《安娜.卡列尼娜》、《我的大学》三部曲、《尤利西斯》、《第二十二条军规》、《瓦尔登湖》、《愤怒的葡萄》、《老人与海》、《等待戈多》~~。
汗牛充栋,名著闪耀,难以穷尽。
有没有通俗易懂的西方哲学书籍,就像听大学老师讲课一样的?
当我们接纳认同哲学就是形而上学时,不管是否易懂,哲学的大门就已经向你敞开了。
大学老师讲课是“通俗易懂”?大部分是照本宣科的催眠大师~放在中小学,一天都混不下去。
为什么有人说罗素的《西方哲学史》不适合当成哲学史的专业读物?
就我而言,哲学专业哲学史功底是很重要的。所以,就引出来一个问题,什么样的哲学史算的上一本中肯的哲学史?就西哲史,除了北大赵敦华,华科的邓晓芒,复旦的一些人编的教材外,国内流行承认的西方的有这么几个(这里指的是可以作为哲学史课程选用教材的,不是参考书籍的。)黑格尔的《哲学史讲演录》,梯利版的《西方哲学史》,十卷本的《劳特利奇哲学史》(貌似现在翻完了),还有最近很火的所罗门的《大问题》,以及形形色色的专题史,就不一一列举了。而,黑格尔有句话说哲学就是哲学史,其实在他那儿,话倒过来也是对的,在黑格尔那里,哲学史也是一门哲学。《哲学史讲演录》序里面就说这本书是人类史上英雄们的群像。为什么说黑格尔的这个版本好呢?其实可以和另一个问题放在一起回答:对于古希腊前苏格拉底时期哲学史,为什么尼采的《古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最能反映希腊性呢?因为,他们都是伟大的哲人,他们最能透过哲学史上的哲人们去把捉思想。而一个纯粹的哲学史家或是文学家是很难做到的。至少这样的作品对于哲学从事者来说,是很难的。
但是,即使是黑格尔这样的人的哲学史也被人诟病,最著名的就是他的“战争是民族精神的清洁剂”的论调了,和赫拉克利特有的一拼。所以,韦伯的价值中立选择很难实现,至少在撰写哲学史上,这不是一个是否的问题了,而是一个分寸感的把握,自己的写作中带有多少自己的主观判断。
再说,对于一个哲学从事者来说,用维特根斯坦的例子说,这些前人的哲学史都是梯子,最终还是得依靠原著或者原始文献来构建自己的哲学史观。而如果是一个爱好者,这种情况可以参考《明朝那些事儿》的走红之于明史。反正图的是一个了解哲学嘛。最后,所以说,这不是偏见的问题,而是罗素自己作为一个哲学史家,不论质量,他已经有了自己臧否人物,描述历史的理论结构,你可以不赞同,也可以拍手称好。
题主您好,我是莫非。
其实罗素在《西方哲学史》的美版序言中已经给出过答案了,“我读过一些标准的哲学史之后,得到了这样一个结论:过分简短的叙述是不会给读者以什么有价值的东西的;因此我就把那些我以为似乎不值得详尽处理的人物(除了极少数的例外)完全略过不提。在我所讨论的人物中,我只提到看来是与他们的生气以及他们的社会背景有关的东西;有时候,我甚至于把某些本身无关重要的细节也记录下来,只要我认为它们足以说明一个人或者他的时代。”
不难看出,罗素并不满意那些“标准”哲学史仅仅只是罗列此前哲学家们的生卒年月以及那些“虚无缥缈”的事迹,还有那些提纲式的思想总结。他更在乎的是之前的哲学家为什么会形成这样那样的思想,是什么促成他们进行这样那样的思考。
而想要解决这些问题,深入之前哲学家所处的时代,了解当时的社会发展,就是十分必要的。所以罗素在开篇即表明,要从政治、文化等方面进行深入了解,之前哲学家思想的产生与演变。
在我看来,罗素的这种研究方式虽不敢说是正确的、科学的,但绝对是甚有成效的。
所以说,《西方哲学史》不算是严格意义上的哲学史读物,我个人并不反对,但我认为《西方哲学史》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之前哲学家的思想脉络。
比如普罗泰戈拉,他可以说是第一个把哲学思维的对象转移到人身上的哲学家。
我们知道,在此之前远古哲学经历了泰勒斯的“水是万物之原”,阿那克西美尼的“气是万物本原”以及阿那克西曼德的“阿派朗(即无固定形式和性质的,无界限的物质)是万物本原”,包括后来赫拉克利特的“火是万物本原”等一系列的演变。
正是这种个人有个人想法,个人有个人结论的演变,让普罗泰戈拉认为只人感知到的世界是什么样,世界就是什么样的,由此得出的结论就是“人是万物本原”。
虽然这是我们经过逻辑推演得出的哲学演变过程,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一件事,两件事就能够导致普罗泰戈拉思想发生转变的,一定是许许多多的事情和现象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中最为关键的因素就是当时希腊已经进入到一个高度民主化的社会。民主社会,强调的是公民高度的自由化,个人精神,个人意志就会被放大,所以普罗泰戈拉的这种言论成为主流思想几乎是大势所趋。
当然,这肯定也不是促成普罗泰戈拉哲学思想形成的全部因素。因为他离我们的时代太遥远,而留下的文字记载又太少,所以想要进行全面的了解,只能是通过了解当时的历史,来验证普罗泰戈拉言论的合理性,从而肯定其言论的真实性。
我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尚有文明传承的古老国度。先秦诸子百家时期的思想学说距今天也是两千多年了,因为有历史的记载和文字的传承,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与他们建立起“精神桥梁”。但是如果要读懂他们,还是要深入到他们那个时代,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
所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产物,思想就更是如此了。研究前人思想,就必须了解当时的历史,《西方哲学史》或许不是一本严格意义上哲学史专业读物,但它对我们了解古希腊哲学思想肯定是有帮助的。
当然,罗素在《西方哲学史》中表现出的过于主观的叙述,是这本书被诟病的地方。尤其是对尼采,叔本华,黑格尔等人,以及社会主义的描述,个人感觉过于主观了。而且早些时候的《西方哲学史》中文译本,据说被删节了不少,也不知道我们今天读的是不是被删节过的。
总而言之,无论是专门研究还是兴趣使然,罗素的《西方哲学史》都是一本值得拜读的书。
我是莫非,欢迎关注莫非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