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评判一本著作的价值(大还是不大)?
一本著作价值的大小,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评判:
一、是否有厚重感。“著作”如何来理解,它是运用创造才能或者经过创造性努力而产生的作品。通俗地讲,每一本能称之为“著作”的产生,都需要作者付出长时间的艰苦努力,或调查研究,或体验生活,还有就是精心构架,不断修正等等。无论哪方面的著作都概莫能外。别的不说,大家看看路遥《平凡的世界》,陈忠实的《白鹿原》的写作背景,就可略知一二,一挥而就一般不可能写出有厚重感的作品。
二、是否有可读性。就是能否吸引读者,读者能否和作者产生共鸣。给你一本情节平淡,人物形象模糊的书,你觉得要读下去的必要吗?
三、是否有现实意义。一本书,它能给你的人生补充有益的营养吗?它能给你答疑解惑吗?它能给你解决实际性,针对性的问题吗?它是具有浓厚的人文思想,还是闪耀着理性的光辉?
四、是否有严肃性。纪实性作品,科学技术专著等,对时间、地点、现象、数据等诸多方面都需要严格把控,胡诌瞎掰肯定不成。当然,有些文学作品,比如小说,另当别论。
能称之为“著作”的作品浩如烟海,垃圾作品也是多不胜数,需要我们在不断的阅读当中不断的去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