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诸学者大家,你最推崇哪一位?为什么?
谢悟空邀!
清末民国时期大师辈出,学者如云,思想活跃,学术繁荣。这是人尽皆知的事实,无须草民人云亦云。
那么学者是干什么的?学者当然是做学问的。
什么是学问?学问是学习和询问;是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系统知识;是阐明一个道理的智慧和水平。
作学问有什么用?或指导变革、改良(造)社会,或启蒙思想、弘扬精神,或教化安邦、凝聚人心,或文脉传承、学术引领。
在我看来,民国的大学者们,多数都执于一端,能兼众家之所长者,唯梁任公一人。
民国时期大学士相当现在的什么学历和官位?
民国时期没有大学士。
“大学士”起源于唐中宗时期,原职为协助皇帝批阅奏章,起草诏书等。据《春明退朝录》卷上载:
“唐制,宰相四人,首相为太清宫使,次三相皆带馆职,洪(弘)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集贤殿大学士,以此为次序。”
明朝时期,明太祖朱元璋罢相,设立内阁,选任大学士充任内阁,后内阁大学士逐渐掌握宰相职权。
清朝时期,初沿用明制,设有中和殿、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凡四殿二阁。乾隆十三年(1748),省中和殿,增体仁阁,遂以三殿三阁为定制。
按实际权力和地位,一般从高至低的顺序是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体仁阁、东阁、协办,通常的晋升次序是协办—东阁—体仁阁—文渊阁—武英殿—文华殿—保和殿。大学士各设满汉二名,均为正一品。我们熟悉的保和殿大学士有索额图、张廷玉、鄂尔泰、傅恒等。
清朝先有康熙帝设“南方房”,后有雍正帝设“军机处”,总览国家军政大权,成为国家实质上的中枢权力机关,只听命于皇帝,是我国封建社会皇帝集权统治高峰的象征。
军机处设有领班军机大臣、军机大臣、军机章京等职,军机大臣从大学士、六部堂官等选任或军机章京升任。如首任军机大臣就是大学士张廷玉、蒋廷锡及怡亲王允祥。
乾隆朝宠臣和珅官至文华殿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纪晓岚则在嘉庆十年才拜协办大学士,可见差距不小。
清朝政治制度和现今大不相同,领班军机大臣(保和殿大学士)约相当于现今国务院总理,军机大臣(协办大学士等)约相当于国务院副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