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学者说诞生于仓颉故里的西周金文才是中国历史上真正成熟的文字?
从华字的演变,看中华文字的发展,对夏朝历史的重要作用
(作者:赵辉)对于代表中华民族独特象征的“华”字,虽然历代名人有各种解释,但都很难解释清楚“华”字的本意与来源,使得作为中华民族象征的“华”字,产生很多歧义,各地为了地方的特殊利益,牵强附会,攀龙附凤,影响了中华文明的整体形象,进而影响了中国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四千年的华夏历史也是饱受质疑。
在夏朝历史遗迹苦寻无果的情况下,甚至产生了华夏文明起源于西亚的苏美尔文明的说法,不知道肩负国家使命的历史专家、院士对此是如何想法?如何面对国内外人士对中华夏朝历史的质疑?不能拿出可靠的证据与具有说服力的证明,华夏历史永远消除不了各方质疑的声音。
据相关历史考证,公元前2070年,华夏王朝的奠定者大禹,从舜帝承继王位,建立夏朝,并于五年后的公元前2065年三月二十八日,在淮河岸边的涂山禹会村,召开万国诸侯盛会。“禹会诸侯,执玉帛者万国”的这一重要历史事件,是有史料证明与考古证明的有确切时间、地点、人物、经过的重要历史节点,为我们华夏文明历史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参照点。
在关于中国文字的产生、形成、发展研究中,“禹会诸侯”也为我们提供了绝无仅有的参照点,成为我们中国文字的产生形成过程的历史事件。目前为止是唯一一个可以清楚了解汉字的产生时间、地点、原因、流传过程、演变过程的汉字,就是产生于“禹会诸侯”事件的“华”字,这也是中华与华夏中的华字最初与本源。
公元前2065年三月二十八日的“禹会诸侯,执玉帛者万国”,在文明启蒙的初期,方圆数百公里内的各个氏族部落首领,齐聚涂山一地,对他们来说不能不说是他们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个历史时刻。大禹召开的这次万国诸侯聚会,即是宣誓大禹对统领万国诸侯王位的承继盛典,也是表达对万国诸侯的感谢与慰劳,感谢万国诸侯对大禹承继王位的支持与治水功绩的表彰犒劳,同时也向万国诸侯宣布大禹新的治国理念。《淮南子》卷十三·氾论训记载:禹之时,以五音听治,悬钟鼓磬铎,置鞀,以待四方之士,为号曰:“教寡人以道者击鼓,谕寡人以义者击钟,告寡人以事者振铎,语寡人以忧者击磬,有狱讼者摇鞀。”真是大禹向万国诸侯宣布新的治国理念、规则的体现。
执玉帛的万国诸侯,齐聚三月二十八日的涂山聚会,充分表明了万国诸侯对大禹承继王位的支持与信任。玉帛是一种带有王室标记“饕餮纹”的玉器和像藏族哈达那样的白色丝巾,在古代是“诸侯亲如兄弟、大家共尊天子”的表示物,用作诸侯国之间、诸侯与天子之间见面时互赠的礼物。显示了这是一次和平的盛会、天下一家的盛会、人民安居乐业的盛会。
大禹对不畏艰难险阻来到涂山,前来祝贺大禹承继王位,表达支持的万国诸侯,为他们展现夏朝与涂山地区的先进文化与文明,开阔他们的眼界,为他们举行盛大的歌舞表演,就是对万国诸侯最大的慰劳与奖赏,也是对万国诸侯最大的尊重与礼仪,体现天子大禹与民同乐的平等理念。这就是我们至今还能原汁原味看到的怀远花鼓灯艺术,其粗犷的表演形式,仍保留有四千年前的原始风貌。
怀远花鼓灯表演的集体舞蹈,情绪热烈,气氛浓郁,振奋人心。正是大禹代表的夏朝与涂山民众对这次千载难逢的万国诸侯聚会,热烈情绪的真实写照。万国诸侯对这一人生难得一遇的盛会,自然是永远铭记于心。当他们回到各自部落,向部落民众炫耀他们的所见所闻时,必然要陈述他们是在什么地方,享受夏朝天子大禹热情隆重的歌舞表演招待。于是,以涂山、荆山、淮河、涡河为重要地理标志,反映涂山禹会诸村周边水系的“华”字骨刻文就正是诞生了。
涂山禹会诸村周边的水系地图:
考虑到四千年前水源比较丰富,河流无现在的堤坝限流,还有小的支流,可以说“华”字骨刻文、甲骨文就是对涂山周围水系的原始简单素描,是对淮河、涡河、芡河、天河、泥河、高塘湖等支流的真实写照,具体参看远景图。“华”字的骨刻文与甲骨文,绝不是对一颗花树的象形刻画,而是对涂山周边河流的原始记录。
因此,“华”字的骨刻文与甲骨文产生时间,就在“禹会诸侯”的公元前2065年,是万国诸侯对涂山举行的这次载歌载舞的盛会地点的记述,华字的本意就是特指涂山地区,或者是指以大禹妻子为代表的涂山氏族。
这个结论,我们可以从历代学者对“华”字的解释中,找到相关印证。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疏曰:“夏,大也。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一也。”梅颐《伪孔传》:“冕服采装曰华,大国曰夏”。《尚书正义》:“冕服华章曰华,大国曰夏”。《说文》:华,荣也。古人是以服饰华采之美为华;从字义上来讲,“华”字有服饰纹章美丽的含义,“华”含有赤色之意。而我们从现在看到的怀远花鼓灯艺术表演中,男女演员大红、大黄、华丽、华美的服饰,还能看到万国诸侯对花鼓灯歌舞的深刻印象。这也是万国诸侯对华字、华地的延伸感受,成为对华字意义的解释。
金文是指铸造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中国在夏代就已进入青铜时代,因为周朝把铜也叫金,所以铜器上的铭文就叫作“金文”或“吉金文字”;又因为这类铜器以钟鼎上的字数最多,所以过去又叫作“钟鼎文”。金文应用的年代,上自西周早期,下至秦灭六国,约800多年。在《吕氏春秋》之《季夏纪第六》中记载:禹行功,见涂山之女。禹未之遇而巡省南土。涂山氏之女乃令其妾候禹于涂山之阳。女乃作歌,歌曰:候人兮猗。实始作为南音。周公及召公取风焉,以为“周南”“召南”。显示周朝建国之初,周公、召公特意来到涂山取风,而定周南与召南,对涂山的地理环境有了进一步认识,从而在华字的字形变化上更加特点鲜明。
而华字金文字形,体现涂山、荆山、淮河与周边水系的特点,更为明显。完整地把涂山、荆山的山形,淮河河流的河道走势画出,下面的两横代表芡河、天河与淮河连为一线,泥河、高塘湖与淮河连为一线,这是远古充沛的水量形成的现象。具体参看远景图。
小篆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前221年),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由丞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取消其他的六国文字,创制了统一文字的汉字书写形式。
华字小篆,在金文字形的基础上,在两个山峰上各添加了代表帝王权杖象征的标志。这显示了秦时期或以前时期,涂山与荆山山顶已经建有纪念大禹和启王的禹王宫与启王宫,表明了华字随着环境的变化也与时俱进地发生了改变。华字小篆头上的两个标志不是草字头,而是权杖的标志,两者有着根本的区别,这也是对涂山、荆山景物的真实写照,也完全体现了华字本源正是来自于涂山地区。
“禹会诸侯,执玉帛者万国”的这一重要历史事件,对华夏文明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包含了中华文明中许多重要的元素。不仅让我们粗略地了解了中华文字的发展脉络,其中包含的文化因素也显现其中。作为帝王标志的华盖和中国王权政府执政理念的华表,都是在这次盛会中产生、形成的。华表是大禹向万国诸侯征求治国意见的诽谤木。
华表是一种中国古代传统建筑形式,相传华表是部落时代的一种图腾标志,古称桓表,以一种望柱的形式出现,富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散发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神韵。相传尧时立木牌于交通要道,供人书写谏言,针砭时弊。远古的华表皆为木制,东汉时期开始使用石柱作华表,华表的作用已经消失了,成为竖立在宫殿、桥梁、陵墓等前的大柱。在涂山禹会村的国家考古发掘中,发现的数个柱坑,被认为是代表各诸侯旗帜的柱坑,笔者认为是诽谤木坑的可能性最大,是大禹向万国诸侯征求意见的华表。而后世朝代的华表,完全成为一种摆设,失去了大禹当初设立华表的良苦用心。诽谤不仅没有成为后世朝代的治国理念,反而成为限制人民言论自由的罪名;读者如有对本文不同的观点,可以自由诽谤,言者无罪。
怀远花鼓灯艺术中的华盖与禹会诸侯现场中的华表,充分显示了涂山地区为华字产生地的独特印记。大禹在涂山会诸侯用的伞与在禹会村盛会现场设立征求意见的诽谤木,才能称之为“华”盖与“华”表,后世对此词汇意义的提升,反而掩盖了华盖与华表的本意。
因此,从华字的产生、演变过程,可以给我们一个比较清晰的中国文字的发展历程。其产生的时间、地点、原因,对华夏文明的许多未解之谜,有着极其重要的参照标准;尤其是对夏朝历史、夏朝国都、夏朝文字及尧舜禹时期的远古文明,其重要性与重要意义更是无可替代。(作者:赵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