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科学精神
1.如何看待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科学精神就是指由科学性质所决定并贯穿于科学活动之中的基本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是体现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或理念。
科学精神应包括14个方面的特征:
执着的探索精神:根据已有知识、经验的启示或预见,科学家在自己的活动中总是既有方向和信心,又有锲而不舍的意志。
创新改革精神:这是科学的生命,科学活动的灵魂。
虚心接受科学遗产的精神:科学活动有如阶梯式递进的攀登,科学成就在本质上是积累的结果,科学是继承性最强的文化形态之一。
理性精神:科学活动须从经验认识层次上升到理论认识层次,或者说,有个科学抽象的过程。为此,必须坚持理性原则。
求实精神:科学须正确反映客观现实,实事求是,克服主观臆断。
求真精神:在严格确定的科学事实面前。科学家须勇于维护真理,反对独断、虚伪和谬误。
实证精神:科学的实践活动是检验科学理论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严格精确的分析精神:科学不停留在定性描述层面上,确定性或精确性是科学的显著特征之一。
协作精神:由于现代科学研究项目规模的扩大,须依靠多学科和社会多方面的协作与支持,才能有效地完成任务。
民主精神:科学从不迷信权威,并敢于向权威挑战。
开放精神:科学无国界,科学是开放的体系,它不承认终极真理。
功利精神:科学是生产力,科学的社会功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应当为人类社会谋福利。
可重复和可检验:科学是正确反映客观现实,实事求是,研究规律并用于改造客观的知识。研究客观规律(在一定条件下,就必然出现的事情)就应具备可重复、可检验原则。因此掌握规律就可以预测和改造客观事物。例如:经济学就应该研究物质交换的本质规律,而不是经济现象。
实践精神:离开实践,科学毫无意义和真实性。
其中最重要的,我认为是理性精神。
2.什么是科学
科学是指发现、积累并公认的普遍真理或普遍定理的运用,已系统化和公式化了的知识。2113
科学的定义:“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从中发现规律,做出结论”。科学的内涵,即事实与规律。科学要发现人所未知的事实,并以此5261为依据,实事求是,而不是脱离现实的纯思维的4102空想。科学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经过实践检验和严密逻辑论证的,关于客观世界各种事物的本质及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
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1653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科学精神就是指由科学性质所决定并贯穿于科学活动之中的基本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是体现在科内学知识中的思想或理念。它容一方面约束科学家的行为,是科学家在科学领域内取得成功的保证;另一方面,又逐渐地渗入大众的意识深层。是有坚持力、不怕困难、不辞辛劳、勇于创新的精神。
3.科学精神
□ 崇尚理性思考,敢于批评,是科学精神的突出特点 □ 科学认识的过程和对象十分复杂,单凭直观、感觉是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
人们必须仰仗理性思维才能超越此岸世界并最终达到彼岸世界。提倡科学的理性,就是反对盲从和迷信。
崇尚理性思考,绝非简单拒绝或否认人们的非理性的精神世界。人们具有丰富的精神世界,即不仅追求理性和真,而且追求情感、信仰,追求美和善、意义和价值。
但是,如果失却了健全理性的导引或调节,人们就容易迷失方向,就会陷人迷茫,就会产生思想和行动的盲目性、自发性。理性精神要求人们尊重客观规律,探索客观规律,并把对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作为人们行动的指南。
合理怀疑是科学理性的天性。在科学理性面前,不存在终极真理,不存在认识上的独断和绝对“权威”。
马克思在其女儿要求他填写得一份调查表中,把“怀疑一切”作为自己最喜爱的座右铭。这种怀疑,绝不是怀疑主义意义上的怀疑,而是对掩盖事物真相的假象的怀疑,是对似是而非的论调的怀疑。
怀疑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的过程。怀疑精神是破除轻信和迷信,冲破旧传统观念束缚的一把利剑。
缺乏怀疑精神,容易导致盲目轻信。正如古人云:“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
怀疑精神是批判精神的前导,批判精神是怀疑精神的延伸。没有合理的怀疑,就没有科学的批判;而没有科学的批判,就没有科学的建树。
新思想是在对旧思想的否定中诞生的,真理是在同谬误的斗争中发展的。没有哥白尼对托勒密“地心说”的怀疑和批判,就没有“日心说”的创立;没有对“物种不辩论”的怀疑和否定,就不可能有达尔文进化论的创立;没有对牛顿经典物理学的绝对时空观的怀疑和超越,就不可能有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出现。
当然,科学的批判精神并不是形而上学的绝对否定。而是辩证的扬弃。
科学精神体现了科学性与革命性,建设性与批评性的统一。 □ 以创新为灵魂,以实践为基础,是科学精神的内在要求 □ 如果说求实精神深刻反映了人们对客观规律的探索与尊重,那么创新精神则充分体现了人类特有的主观能动性。
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并不是要人们墨守成规。科学精神倡导创新思维和开拓精神,鼓励人们在尊重事实和规律的前提下,敢于“标新立异”。
创新思维离不开一定的科学知识和经验。具有丰富知识和经验的人,往往要比缺乏知识和经验的人更容易产生新的联想和独到的见解。
但是,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比知识更为重要。爱因斯坦十分推崇创造性思维特别是想象力,他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创新精神反映了科学认识与发展的规律。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
正因为有了科学的创新精神,人类才得以不断进步,社会历史长河才得以生生不息。无论是求实还是创新,都必须以实践为基础。
从一定意义上说,实践是科学精神的根本,科学精神深深植根于实践之中。实践精神要求尊重实践并积极参与实践,以实践为科学认识的来源、动力、标准和最终目的。
离开了实践,就既不能发现真理,也不能发展真理,科学精神也就无从谈起。 □ 科学精神渗透着人文精神,包含着价值目标 □ 对科学精神的传统理解存在两方面的偏颇。
其一,仅仅从功利的意义上来理解科学精神,把科学精神归结为工具理性。随着科学技术与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物质财富的急剧增加,人们沉溺在对经济效益的极度追求中,科学精神一度被演化为与自然绝对对立的力量,科学理性被理解为无限制地攫取和破坏自然的工具。
人类为这种被扭曲的“科学精神”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其二,仅仅从自然科学的观念出发来理解科学精神,忽视了从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角度来把握科学精神,把科学精神理解为单纯追求精确性与物的客观性,漠视人的存在与发展,从而导致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对立起来,或者把人文精神排除在科学精神之外。
科学精神是一种时代精神,不能脱离具体的社会实践和科学的发展来理解它。现代社会实践要求人们反思以往对科学认识的片面性,要求全面认识科学理性的作用,要把科学技术的发展同自然环境协调起来,同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发展及相互渗透,也促使人们对科学精神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当代社会实践和科学的发展,拓宽了科学精神的内涵,赋予科学精神以新的时代特征。
我们应该克服传统视野的狭隘性,在自然与社会、科学尺度与价值尺度的统一中来把握科学精神。科学与价值固然存在着矛盾,而现代科学精神则要求力图自觉克服这种矛盾。
爱因斯坦曾深刻地指出:“我们时代为其在人的理智发展中所取得的进步而自豪。---当然,我们一定要注意,切不可把理智奉为我们的上帝;它固然有强有力的身躯,但却没有人性。
……理智对于方法和工具具有敏锐的眼光,但对于目的和价值却是盲目的。”“关心人的本身,应当始终成为一切技术上奋斗的主要目标;关心怎样组织人的劳动和产品分配这样一些未解决的重大问题,用以保证我们科学思想的成果会造福于人类,而不致成为祸害。”
这些。
4.最重要的科学精神就是敢于坚持自己观点是谁说的
崔维成:最重要的科学精神就是敢于坚持自己观点
“最重要的科学精神就是敢于坚持自己观点”
5月的一天,崔维成给学生们上完科普课走出校门,天空下起大雨,他从其中一个手提包里娴熟地取出伞,步行到最近的地铁站搭车回家。
随身的两个手提包里大部分是他换下来的衣服。
为了节省时间,他平时住在远离市区的上海海洋大学宿舍,周末在市区办公室度过大部分时光。对家人的陪伴,只剩下周末的用餐时间。
40—50岁时有“蛟龙”,50—60岁有“彩虹鱼”,60—70岁时还有更大的项目,“不要到某个年龄封顶”。这是很早前他给自己规划的人生。
对于自己的全新事业,52岁的他充满了紧迫感。
他希望在退休前,用10年时间实现深渊科技梦——2014年,完成第一个全海深的着陆器研制;2015年,完成无人潜水器的研制和科考母船的建造;2016年,无人潜水器和着陆器利用新的科考母船去冲击马里亚纳海沟;2018年,完成载人潜水器研制;2019年,力争让中国人到达马里亚纳海沟。
崔维成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固体力学专业,但后来才根据需要不断变更专业和研究方向。在涉猎的众多领域中,他对哲学情有独钟。
在讲座中,他经常谈及“哲学与人生”。
“对于学习和使用科学的科学家来说,第一堂课不是学习科学,而是要讲清楚为什么要学习科学。”这些年,他一直在思考科学和科学精神的内涵。
在他看来,科学精神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敢于质疑权威,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
这话其实也是说来给自己鼓劲的。
至今他和家人住在上海60多平方米的老房子里,但“专政”的他每年只将60万工资中的20万补贴家用,其他所得均贡献给了“彩虹鱼”。
在不少人眼里,崔维成的梦想太大,似乎遥不可及。对于将来可能面临的风险,他似乎已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即便潜水器最后没有做成,但我做了很多关键技术研究。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也以一己之力让国家多一种选择。”
5.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使人类精神中不朽的旋律。
它激励着人们驱除愚昧,求实创新,并不断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无论是西方近代的文艺复兴,还是中国现代的五四运动,都充分展示了这种可贵的精神极其巨大作用。
在即将迈入21世纪之际,国人又发出了对科学精神的强烈呼唤。当人们争相把科学精神奉为一种崇高之回时,却又不同程度地缺乏对科学精神的清晰认识和全面把握,从而缺乏对科学回精神追求的理性自觉。
什么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现代社会实践和科学发展对科学精神赋予了哪些新的内涵?科学精神的培育在国民素质教育中有何重要意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科学精神是与科学直接联系在一起的。
科学既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各个领域事物的具体规律性知识的理论体系,又是探索世界奥秘和追求真理的科学实践和认识活动。科学精神就是指由科学性质所决定并贯穿于科学活动之中的基本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是体现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或理念。
科学活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包括科学精神、科学研究的具体方法、科学认识的物质手段、科学成果等诸环节或方面。科学精神不同于具体的科学知识,前者是获取科学知识的主观条件,以及凝结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
科学精神也不同于科学研究的具体方法,前者属于更高层次的方法论原则或探求真理的精神境界。科学精神是科学认识活动主体的内在的精神要素,它受制于科学认识活动的规律。
换言之,人们在科学认识中所必需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是由科学认识的主体与客体的内在联系决定的,是由探索和追求真理这一活动的性质决定的。科学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多方面特征,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 追求认识的真理性,坚持认识的客观性和辩证性,是科学精神的首要特征□ 追求真理,必须首先坚持认识的客观性。
这一特征与唯物主义精神是一致的。英国近代唯物主义哲学家培根曾经就把“要追求真理,要认识知识,更要信赖真理”看作是“人性中最高上的美德”。
工人出身的德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狄慈根指出:“科学就是通过现象以寻求真实的东西,寻求事物的本质”。科学的对象是客观世界。
承认对象的客观实在性,避免主观任性,是科学认识的前提。正是由于具有渴求和崇尚真理这一特质,科学精神导致了科学的昌盛促进了社会文明的发展。
从蒸汽机到电动机,从热气球到宇宙飞船,从钻木取火到使用核动力。
人类从愚昧野蛮走向光辉灿烂的文明世界得慢慢征程始终贯穿了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科学精神要求辩证地思考一切。
联系与发展是客观世界的基本特征,正确反映客观世界的真理性认识也必然具有辩证的性质。科学精神容不得片面性和思想僵化。
科学的发展得益于辩证的科学精神。恩格斯曾经高度评价过康德的“星云假说”,指出它在近代形而上学的僵化的自然观上打开了第一个缺口。
17,18世纪欧洲的自然观被形而上学所笼罩,天体被认为是永恒不变的,而且天体的诞生及运行被解释为上帝之手的“第一次推动。”康德将辩证的思维方式引入自然科学,第一次用天体内部的吸引和排斥的矛盾来解释天体的发生和发展,用辩证的观点描绘了宇宙的图景,否定了牛顿的第一推动力。
这种辩证的自然观对19世纪下半叶物理、化学、生物学的新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刻的影响。追求真理之路布满荆棘,科学精神同时意味着勇敢的献身精神。
马克思曾经借用但丁的诗句来说明这种献身精神:“在科学的人口处,正像在地狱的人口处一样,必须提出这样的要求:‘这里必须根绝一切犹豫;这里任何怯懦都无济于事”’。马克思非常崇拜古希腊神话中勇敢的盗火者普罗米修斯的献身精神,并在探索科学的人生道路上实践了这种精神。
□ 崇尚理性思考,敢于批评,是科学精神的突出特点□ 科学认识的过程和对象十分复杂,单凭直观、感觉是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人们必须仰仗理性思维才能超越此岸世界并最终达到彼岸世界。
提倡科学的理性,就是反对盲从和迷信。崇尚理性思考,绝非简单拒绝或否认人们的非理性的精神世界。
人们具有丰富的精神世界,即不仅追求理性和真,而且追求情感、信仰,追求美和善、意义和价值。但是,如果失却了健全理性的导引或调节,人们就容易迷失方向,就会陷人迷茫,就会产生思想和行动的盲目性、自发性。
理性精神要求人们尊重客观规律,探索客观规律,并把对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作为人们行动的指南。合理怀疑是科学理性的天性。
在科学理性面前,不存在终极真理,不存在认识上的独断和绝对“权威”。马克思在其女儿要求他填写得一份调查表中,把“怀疑一切”作为自己最喜爱的座右铭。
这种怀疑,绝不是怀疑主义意义上的怀疑,而是对掩盖事物真相的假象的怀疑,是对似是而非的论调的怀疑。怀疑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的过程。
怀疑精神是破除轻信和迷信,冲破旧传统观念束缚的一把利剑。缺乏怀疑精神,容易导致盲目轻信。
正如古人云:“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怀疑精神是批判精神的前导,批判精神是怀疑精神的延伸。
没有合理的怀疑,就没有科学的批判;而没有科学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