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的管理知识
1.阿里巴巴的管理模式
阿里巴巴企业文化1、远景目标 成为一家持续发展102年的企业 成为全球十大网站之一 只要是商人就一定要用阿里巴巴 2、使命 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3、阿里巴巴“六脉神剑”的价值体系 客户第一:关注客户的关注点,为客户提供建议和资讯,帮助客户成长 团队合作:共享共担,以小我完成大我 拥抱变化:突破自我,迎接变化 诚信:诚实正直,信守承诺 激情:永不言弃,乐观向上 敬业:以专业的态度和平常的心态做非凡的事情 阿里巴巴有个流传很广的管理理念就是东方的智慧,西方的运作。
马云认为东方人有深厚的智慧积淀,但在商业运作能力上有所欠缺,家族作风、小本本主义、小心眼,这些东西都不行。西方很多东西用制度来保证,而中国是用人来保证。
因此,在公司的管理、资本的运作、全球化的操作上,马云均毫不含糊地"全盘西化"。 阿里巴巴有一个规定,要想当Director(主管)职位以上的人,必须是在海外受过3~5年教育,或工作过5~10年的。
马云说,这是个死命令,一起创业的18个人,可以当连长、排长,但团长、师长以上的人,马云通通从外面请。马云对现有的团队很满意。
"阿里巴巴的职员一半是技术人员,一半做服务,基本上在IT行业都有2~3年的经验。策划人员比我有创意,市场人员比我懂市场,技术人员比我懂技术。
我的最强项是考虑公司的战略,怎么去硅谷竞争,去全球竞争。" 团队结构 马云当CEO当得不简单。
他创业5年,从来没有一个员工主动离开,别的公司出3倍的工资,员工也不动心。马云还说风凉话:"同志们,3倍我看算了,如果5倍还可以考虑一下。
"他的管理团队也豪华得惊人,现在有越来越多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的优秀人才聚集到了阿里巴巴。 CTO吴炯,是雅虎搜索引擎的发明人,身价百倍,却放弃了8位数的利益,在阿里巴巴埋头苦干;马云的助手,营运总裁蔡崇信,是耶鲁大学的法学士,毕业后在华尔街的一家著名的投资公司工作,他本是来和马云谈风险投资的,结果被马云的魅力和阿里巴巴的前景所吸引,干脆辞掉工作,加盟阿里巴巴。
最有趣的是蔡崇信原来所在的公司,听说他要走,一定要投资阿里巴巴,以表示对他的支持。 马云强调,"东方的智慧、西方的运作,面向全世界的大市场"是阿里巴巴的精髓。
马云说,阿里巴巴永远可以容纳各种古里古怪的人,有些人能干活不能管人,有些人能管人不能干活。阿里巴巴一定要有专业管理人员进来,因为阿里巴巴的这帮人很难管,你是3段,我是3段半,谁怕谁呀!但有些人就能把人全部管起来。
他技术水平是0段,管理水平却是9段。马云想到大学里除了科室主任、系主任、院长这条线,还有助教、讲师、教授这条线。
公司的两条线则一条是官路,由Head、Manager、Director、VP、Senior VP、CEO组成,另外一条是学术线。阿里巴巴鼓励学术,来到阿里巴巴第一阶段转正以后变成勇士,经过3~6个月,跳过3级,升为骑士、侠客,侠客以后是Hero。
达到Hero很难,Hero里面又分A、B、C三级,然后到Master(大师)。大师之后才是Chief,共分5档,每档又分三级,一共十五级。
阿里巴巴的技术人员可能永远不会管人,但他可以说Master是我前进的目标。他做到Master 的时候,说不定CEO只是个Hero。
爬到阿里巴巴的Master一级,在中国互联网,甚至亚洲、世界互联网界,说话的分量就已经全都不一样了。马云对公司运营与人力资源的基本看法:“价值观”、“使命感”才是企业生存之道 一个企业为什么而生存?使命!对这一点我很自信。
我参加了很多世界性的论坛,全球大企业的CEO讲的就是企业生存的使命,而中国的企业都不相信。我们一些刻骨铭心的错误,促使我们提出“价值观”、“使命感”和“共同目标”。
2000年我们在美国硅谷、在伦敦、在香港发展很快,我自己觉得管理起来力不从心。硅谷同事觉得技术是最应该受注重的,当时硅谷发展是互联网顶峰,硅谷说的一定是对的。
美国跨国公司500强企业的副总裁坐在香港,他们认为应该向资本市场发展,当时我们在中国听着也不知道谁对谁错。大家乱的时候我就突然想,公司大了如何管理?当人才多了的时候怎么管理?第一届西湖论剑之后我们提出了阿里巴巴处于高度危机状态,我就问当时我们美国公司的副总裁:我们一年不到就成为跨国公司了,员工来自13个国家我们该怎么管理?他说马云你放心,有一天我们会好起来的。
可是我心里不塌实,不能说有一天会好起来我们现在就不动了。这时我们的首席运营官关明生先生,他曾在通用电气公司工作了16年。
我和他探讨这个问题时,他说:通用电气的成功有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它的公司“价值观”和“使命感”。 三件大事:“延安整风运动”、“抗日军政大学”、“南泥湾开荒” 从2000年下半年到2001年西湖论剑召开我们做了三件大事:“延安整风运动”、“抗日军政大学”和“南泥湾开荒”。
公司要价值观和使命感,第一要统一思想,就像在延安小知识分子觉得这样革命是对的,农家子弟觉得那样革命是对的,什么是阿里巴巴共同的目标?三大点:要做80年持续发展的企业、成为世界十大网站、只要是商人。
2.以阿里巴巴为例 管理者应具备什么素质
1.敏锐的信息观念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作为一种资源,会不断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谁能快速、全面掌握经济和科技信息,谁就能把握经济发展的脉搏。这是一个现代管理者健康心理在信息沟通中的具体表现。
现代管理者必须懂得,一个企业参与竞争,并占领市场的优势地位,若没有四方通达的信息,是根本不可能的。现在我们的一些企业管理者,对信息的竞争性还认识不足,封闭的传统观念限制了自己的步伐,束缚了自己的手脚。
因此,造成信息传递缓慢,削弱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2、强烈的竞争意识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管理者必须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这不仅是时代的要求,而且是企业发展的外部动力。
竞争的目的是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共同提高经济效益,增加社会财富,以不断满足社会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现代心理学、生物学的研究表明,竞争是万物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是物种繁衍、优胜劣汰的推动力之一。
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应该认识到,竞争可以消除“吃大锅饭”的传统心理,摆脱平均主义的桎梏,充分调动下属工作的积极性,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竞争可以缓解群体矛盾,改善人际关系,竞争还可以迫使经营者必须从战略高度出发,培养人才,使用人才,从而造成一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新风尚。3、创新精神只有富有开拓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应付未来社会的实践。
开拓创新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内容。一是创造性精神。
创造性精神来源于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责任感,它是创造活动的动力。其内涵是:一切向前看,永远不满足,力争高成就。
这就是管理者树立开拓创新精神的心理基础、产生创造精神动力的条件和目标条件。二是创造性思维。
它以新动机为先导,以思维的流畅性、应变性为基础,以思维的创造性和丰富多彩的想象力为核心。管理者的思维应变性强,就能够发挥自身优势,走出新路子,创出自己的特点。
尤其是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产品周期日益缩短的今天,没有创造性的思维,就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激烈竞争。三是创造性实践。
创造性实践过程是揭示新的科学概念和建立新科学理论的过程。一个称职的管理者,在创造性实践中,都能够很好地把握了解创造性活动的全过程。
4、有效的时间观念对于知识经济时代的管理者来说,没有比树立科学的时间观念更为重要的了。现代企业管理工作,应从科学地掌握和支配时间开始,时间同人、财、物一样,是管理中的重要资源。
3.分析阿里巴巴的项目管理模式
典型的项目管理组织组织模式
典型的项目管理组织组织模式有三种:
职能型组织模式
这是按照职能原则而建立的项目级组织,它是在直线职能型工程公司里,不打乱原有建制的条件下,只通过企业纵向常设的不同职能部门组织完成项目,各部门发挥各自组织职能并相互协作达到目标。这种项目组织类型一般适用于小型简单项目或单一专业型项目,不需要涉及许多部门,这种项目组织的优点是:
部门内命令系统明确,可以进行稳定的组织管理。
各部门可以积累丰富的知识、经验。
可以按照项目进展和人员的情况,配备人员、专家。
4.阿里巴巴的主要业务有哪些
1、淘宝网
在淘宝网上,消费者能够从商家处获取高度相关、具吸引力的内容及实时更新,从而掌握产品与潮流资讯并与其他消费者或喜爱的商家和品牌互动。平台上的商家主要是个体户和小企业。
2、天猫
天猫创立于 2008年,致力为消费者提供选购品牌产品的优质购物体验。多个国际和中国本地品牌及零售商已在天猫上开设店铺。
3、全球速卖通
全球速卖通创立于2010年,是为全球消费者而设的零售平台,其主要买家市场包括俄罗斯、美国、巴西、西班牙、法国和英国。世界各地的消费者可以通过全球速卖通,直接从中国制造商和分销商购买产品。
4、阿里巴巴国际交易市场
阿里巴巴国际交易市场是阿里巴巴集团最先创立的业务,目前是领先的全球批发贸易平台。阿里巴巴国际交易市场上的买家来自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一般是从事进出口业务的贸易代理商、批发商、零售商、制造商及中小企业。
5、1688
1688(前称“阿里巴巴中国交易市场”)创立于1999年,是中国领先的网上批发平台,覆盖普通商品、服装、电子产品、原材料、工业部件、农产品和化工产品等多个行业的买家和卖家。
6、阿里妈妈
阿里妈妈创立于2007年,是让商家和品牌在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电商平台及第三方平台投放各类广告信息的网上营销技术平台。阿里妈妈通过其联盟营销计划,让商家于第三方网站和手机客户端投放广告,从而令营销和推广效果触达阿里巴巴集团电商平台以外的平台和用户。
7、阿里云
阿里云创立于2009年,为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云计算业务。Gartner及IDC的资料分别显示,阿里云是全球三大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供应商之一以及中国最大的公共云服务供应商。阿里云向阿里巴巴集团电商平台上的商家以及初创公司、企业与政府机构等全球用户,提供一整套云计算服务。
8、菜鸟网络
菜鸟网络是阿里巴巴集团旗下业务,致力于满足现在及未来中国网上和移动商务业在物流方面的需求。菜鸟网络经营的物流数据平台运用物流合作伙伴的产能和能力,大规模实现商家和消费者之间的交易。
9、蚂蚁金融服务集团
蚂蚁金融服务集团专注于服务小微企业与普通消费者。蚂蚁金融服务集团正打造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与金融机构一起,共同为未来社会的金融提供支撑。蚂蚁金融服务集团旗下业务包括支付宝、蚂蚁聚宝、芝麻信用和网商银行等。
扩展资料:
发展历程
1999年9月,马云带领下的18位创始人在杭州的公寓中正式成立了阿里巴巴集团,集团的首个网站是英文全球批发贸易市场阿里巴巴。同年阿里巴巴集团推出专注于国内批发贸易的中国交易市早期的阿里巴巴团队于马云公寓内工作场(现称“1688”)。
1999年10月,阿里巴巴集团从数家投资机构融资500万美元。
2000年1月,阿里巴巴集团从软银等数家投资机构融资2,000万美元。
2000年9月,阿里巴巴集团举办首届西湖论剑,汇聚互联网界的商业和意见领袖讨论业界重要议题。
2001年12月,阿里巴巴注册用户数超越100万。
2002年12月,阿里巴巴集团首次实现全年正现金流入。
2003年5月,购物网站淘宝网于马云公寓内创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阿里巴巴
5.谁知道阿里巴巴的马云的一些管理原则
信息流 资金流 物流 12月17日,马云专程抵京,出席主题为“信息时代的管理”的哈佛-清华高层经理研修讲座。
哈佛商学院与清华经管学院对国内知名企业走访调研,编制了真实鲜活的中国企业案例并选入哈佛MBA管理案例库,阿里巴巴的经营管理实践曾连续两届入选哈佛教案,并三次受到邀请与哈佛-清华高层经理研修学员交流。 现场调查发现:有90%以上的与会学员对阿里巴巴的远见、创新、战略、团队等重要指标评了高分,有不少人甚至评了满分。
参加今年研修项目的学员都是来自各某种名企业的重量级人员,平均工作经历15年以上,公司年销售额达52亿美金。 马云与高层经理学员对话实录: 马云:阿里巴巴这两年越做越好,这两年变化非常大。
从2001年100多名员工发展到现在1200多员工,会员数达到250多万家。无论是从综合指标还是单项指标评定,我们在全球B2B领域排名中是遥遥领先的,第二名同行距离我们很远,第二名的会员数还不到10万。
在赢利方面, 2002年的阿里巴巴全年目标是赢利一块钱,今年的目标是每天收入100万元人民币,实际上,今年全年的现金赢利将超过1亿元。 有人问,阿里巴巴做得不比任何一家上市公司差,为什么不上市?那是因为我们现在不急于上市,我们还要做得更加完善,把客户服务得更好。
在未来三年,我们有这样三个目标:第一,成为中国客户最满意的公司,我们从流程到战略制定都围绕客户第一的原则,为此,我们今年把九大价值观的第九条:“尊重与服务”改为“客户第一”,提升为第一条价值,并定义为“客户永远是对的”。第二,员工是第二位的,我们要做中国最佳雇主公司;第三,股东第三,从明天1月1日开始,无论是财务、法律或是其他,公司将严格按排美国上市公司的标准去做,阿里巴巴要做对投资者最透明的公司。
学员A:阿里巴巴与其他类似的服务企业不同,他背后没有传统行业的支持,而是纯粹的新经济,是完全在网络上建立起来的。阿里巴巴与竞争对手比较,优势是什么? 马云:前两年有人说:***(一家国际贸易行开设的网站)一定行,因为它有传统行业做支撑,阿里巴巴一定不行,而且阿里巴巴上没有完整的线下贸易链条,而***有完整的链条。
但是阿里巴巴却活下来了,那家网站死掉了。 阿里巴巴成功是因为我们有长期的战略,与众不同的模式,与主流不相同的运营者,就像微软的成功、中国的格兰士微波炉的成功,他们都创造了全新的经营方式。
这种创新的方式是现有的成熟大企业不用的,即使用,他也不会完全的采用,而新的企业没有旧的套路,成功的机率会大很多。 现在阿里巴巴网上有强大的信息流,无论你要买任何东西,到阿里巴巴来你都会查到。
我们在网上建设了巨大的买方和卖方的贸易市场,这是我们第一个模式 ,叫“相会在阿里巴巴”,商人有个心理,买方总是要找到最好的卖家,卖家也总是想找到最好的买家。 讲师:对阿里巴巴的“远见”有什么观点? 学员观点A:阿里巴巴的模式是创新的,他们看到中国有大批的制造商和国外大批的采购商,利用网络信息丰富的特性,首创了阿里巴巴模式。
马云:阿里巴巴做得不错,原因在于与美国等国家的B2B不同,他们是为企业省钱省时间,在中国阿里巴巴是帮助中小企业赚钱。 在任何事情开始之前我们都要想好能为客户带来什么样的价值,只有这样才能走得长。
当年我们建立这个市场,那时我们知道中国入世是时间的问题,不是能不能入的问题。中国入世的头几年是以出口为导向,未来三、四年中国一定会以进口为导向。
我们未来的一个战略是帮助中国企业进口国外产品,国外的货物能卖到中国来,我更看好中国未来五年进口的力量。 在中国企业出口服务领域,我们最强。
英国首相来中国特别提出要和阿里巴巴见见,日本的经济省把我们当作第一合作伙伴,现在我们在美国、日内瓦的办事处都是在和进口商打交道。我们的模式不仅仅是中国对国际出口,国际向中国进口,除此以外,我们印度对南美,美国和日本之间的贸易也会在阿里巴巴上展开。
电子商务划分三个阶段,阿里巴巴目前做的是第一阶段“信息流”,第二阶段是资金流,第三是物流。在网上还没建立信用之前,不会有人真正在网上做生意,所以我们就在网上建立诚信体系。
银行现在正在着手进行资金流的体系建立 ,我认为三年之后可以尝试在网上做些交易,但是现在不行。 如果阿里巴巴要真正解决交易的问题,从中取得利益,首先要过诚信这一关。
没有诚信不会有人在网上做生意。所以这两年建立诚信是我们的主要方向。
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三万多家企业在我们网站上申请了认证服务。加入WTO后,中国有100多万家企业可以或计划出口,目前只有不到4000家企业成为阿里巴巴中国供应商,还有很大的空间。
讲师:对于阿里巴巴的“战略”有什么观点? 学员A:阿里巴巴服务的是中小企业,没有阿里巴巴时,中小企业可能会通过各种传统的途径做生意。有阿里巴巴后,企业只要缴纳极少的费用就可以通过阿里巴巴与全球做生意。
学员B:阿里巴巴的眼光盯在客户身上,不会花很多精力对付竞争对手。这样他们的工作重心是全心服务于企业。
6.阿里巴巴的实施细则分为四大类,分别是哪四大类
一、股权结构的隐患 从香港上市的阿里巴巴股权结构来看,雅虎和软银分别是阿里巴巴第一大股东和第二大股东。
从股权比例构成看,雅虎持有集团公司39%股权,集团公司占网络公司83%股权,雅虎间接持股32.37%,认购1.2%,共持股33.57%;软银持有集团公司29.3%,通过集团间接持有公司股权比例为24.32%;两家合计57.89%。雅虎、软银通过阿里巴巴上市可直接获利数十亿美元,所以,雅虎和软银是更大的赢家。
那么,阿里巴巴是中国企业么?阿里巴巴IPO的成功,确实牵动了业内和国人的神经。在国际资本、媒体、业界和公众对于中国互联网概念的激情热捧背后,理性驱使我们自问:阿里巴巴是中国的企业么?从阿里巴巴集团注册地看是开曼群岛,在法律上属于纯外资企业。
从股权构成比例看,美国雅虎是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33.57%;日本软银持股24.31%,是第二大股东;两家合计持股将近60%。中国公民作为创业者和管理层共持股12.79%,加上公司所有员工股权,大概共26.31%。
这样,在所有权上,阿里巴巴的确也不是中国企业,只是由中国公民创办的在国内经营的外资企业。因此,当微软举牌收购雅虎时,我们最关注的是阿里巴巴潜在控制权问题。
进一步的问题是,阿里巴巴为什么会选择开曼群岛注册而不是在国内注册?这恐怕与我们早期的外资优惠政策(在一定意义上,对外资的优惠就是对内资的歧视)有关。创业者创业的目的一是创业,二是发展、盈利。
企业家利用内外资政策差异合法降低创业成本或经营成本(或者规避歧视)似乎也无可厚非。留给我们思考的问题是: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让公民创业者留在国内而不是相反?什么样的激励政策有利于国内创业?国内公民创办的企业,为什么外资成为第一大股东而不是国内机构或国内公民? 从阿里巴巴的发展历程看,国内创业者缺乏的并不是创新能力,而是创业资本,而国内金融系统的缺陷,就在于恰恰不能给予创业者以资金支持。
我们只能归结为国内金融业发展滞后,风险投资起步较晚,国内缺乏对创业者扶持的环境。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观政策环境下,我们如何在相关制度、产业政策、融资规则及具体实施细则上去落实,营造出有利于具有创新能力有创业意愿的创业者的创新环境? 二、对马云的过度崇拜 可以说,马云本人具有超强演说能力,阿里巴巴员工对马云十分崇拜。
崇拜正常,但是一旦这种崇拜超过了一个限度,形成过度崇拜,那么就有可能出问题了。 我们试图提出一些假想问题:离开了马云的阿里巴巴,会是什么样子? 马云何时退休?会像宏基电脑的施振荣那样在六十岁全身而退吗?会像微软的盖茨那样专心自己的研究或者自己的基金会吗?阿里巴巴是依靠组织在运行,还是由马云一个人的力量在推动? 谁来制约马云不妥的言行呢?若干年前的马云谈到B2C和C2C的时候丝毫不心动,在论坛上还试图说服8848创始人王峻涛、谭智相信B2C和C2C没有前途。
互联网似乎和马云开了一个玩笑,让他去做自己原先最不看好的事情。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马云感慨说,主要是形势的变化太快了,他只能与时俱进。
既然B2B在中国能够成功,他想在大环境改变的形势下再试试C2C,对于2003年新进入的C2C领域,马云这样解释。 还记得在2006年度渠道大会上,身兼阿里巴巴CEO与雅虎中国总经理的马云鼓动说,“阿里巴巴与雅虎中国将结合各自产品,打造一条产值以1000亿计的上下游产业链,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电子商务服务。
同时在未来3年内,将阿里巴巴与雅虎中国打造成为营收过100亿元的企业,为社会创造100万个就业机会。”“不但阿里巴巴与雅虎中国要实现100亿元收入,作为渠道伙伴未来也同样要实现100亿元收入。”
而如今,众所周知,雅虎中国并没有走出自己的困境。 再比如,在第四届中国网商大会上,马云宣称阿里巴巴接下来在3到5年内,将斥资100亿用于建设电子商务产业链,以改善外部环境。
然而,我们不得而知,这100亿元资金从何而来?现在投入到哪里了?取得了哪些显著的效果? 三、快速扩张中的协同力问题 阿里巴巴在1999年开创了B2B交易平台;2003年通过淘宝网渗透C2C,进而今年推出B2C,随后推出的第三方电子支付方式??支付宝;2005年与雅虎迷雾般地并购,抢占一个新的制高点;2007年先后推出阿里软件、取得香港成功上市、发布阿里妈妈;2008年与英特尔合作推出针对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的商用电脑,尤其是从6月1日起,中国雅虎和口碑网开始整合,合并成立雅虎口碑公司,公司未来发展重点是基于生活服务的电子商务、社区和通讯等业务。 不可否认,阿里巴巴在快速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众多问题: 各个分支机构之间如何协同合作?都在做软件开发,如何共享知识?都在做市场开发与客户服务,如何共享客户资源,避免重复投入? 人员突破万人之后,组织结构不断扩大,阿里巴巴组织的官僚化倾向也在逐步形成,如何避免最高战略层被日常事务缠身?如何避免高层领导对新生事物的熟视无睹,导致决策滞后? 特别是,如何保障机构庞大之后,阿里巴巴的文化不被新进人员稀释掉,或者被外来文化同化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