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的历史
汉高祖刘邦
汉朝是刘邦建立的中国第二个大一统王朝。定都长安,又称西汉、前汉;光武帝建立东汉,定都洛阳,又称后汉,汉朝时期分为西汉(前202年-公元8年)、东汉(25年-220年)、季汉(221年—263年)三个历史时期,西汉与东汉合称两汉。 汉高祖刘邦至汉景帝刘启时期的汉朝,经济实力缓慢上升,成为世界第一大帝国,而到汉武帝时期,大汉王朝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王朝,霍去病越千里大漠大败匈奴,封狼居胥而还,最远达到今天的俄罗斯贝加尔湖附近,匈奴帝国战败而向西狼狈逃遁。中亚和西域各大国也都闻而惧之。张骞出西域首次开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降服大宛,西域臣服,开拓了“北绝大漠、西逾葱岭、东越朝鲜、南至大海”的广袤国土,奠定了今日中华的版图。汉宣帝时期,郑吉迫使匈奴逐日王降汉,大破车世国,驱逐匈奴在西域势力,设置西域都府,使得西域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南匈奴降汉,北匈奴单于被陈汤斩杀于康居,发出“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时代强音,解决了匈奴问题。到了东汉时期,在大将窦宪的打击下,迫使北匈奴西逃至欧洲。基本彻底解决了困扰汉朝的匈奴边境问题。之后东汉明帝遣班超出使西域,打通荒废已久的丝绸之路。 两汉王朝有“文景之治”“汉武盛世”“昭宣中兴”“光武中兴”“明章之治”。两汉时期开疆拓土,国力强盛,人口众多,西汉全盛时达到六千万人口,这是汉朝人口最鼎盛的时期,之后连年战乱,到了西汉末年东汉初年,人口骤降,经过东汉一朝的逐渐恢复,东汉后期人口增至五千六百万,基本达到了西汉时期的水平。两汉时期的人口数量直到宋英宗时期才再次超过。 两汉时期民族融合空前发展,文化科学异常活跃,对外交流意义重大。汉朝进一步奠定了汉民族的民族文化,西汉所尊崇的儒家文化成为当时和日后的中原王朝以及东亚地区的社会主流文化。到现在,「汉人」仍为多数中国人的自称,而华夏族逐渐被称为「汉族」,华夏文字亦被定名为「汉字」。汉武帝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中国几千年的统治思想,并且最早开始在京师长安设太学,并且开始儒学中的经学,汉光武帝在京师洛阳建立了的太学,太学生一度多达三万人,东汉中期郑玄集儒学大成,统一经学。汉明帝时期,佛教东渡首次来到中国,佛教传入中国后,在洛阳营建的第一座佛教寺庙洛阳白马寺,我国第一部汉译佛教经典是在白马寺译出的四十二章经。东汉年间,张道陵创立道教也是影响中国的大事。 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首次开辟丝绸之路,使中国和中亚、西亚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张骞曾经到达大宛(锡尔河上游东面)、大月氏(阿姆河中部)、康居(锡尔河下游及其以北)等国。张骞的副使还到达过大夏(阿富汗)、安息(伊朗)等国。以后汉武帝的使者还到达奄蔡(黑海以北)、条支(叙利亚)等国。中亚、西亚等国也派遣使者到西汉访问和通商。公元73年,汉明帝派班超出使西域,他帮助西域各国摆脱了匈奴的控制,被东汉任命为西域都护,他在西域经营30年,加强了西域与内地的联系。班超曾派甘英出使大秦(罗马),甘英到达波斯湾。166年,大秦使臣来到洛阳,这是欧洲国家同中国的首次直接交往。 汉光武帝时期,日本国使臣首次来中国,汉光武皇帝册封日本汉倭奴国金印,汉明帝永平年间,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成为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张衡发明了地动仪浑天仪等。 中国从汉朝起成为世界贸易体系的中心。正是由于大汉帝国的强盛,外族才开始称呼我们为“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