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声现象知识点
1.初二物理声现象总结
1物体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振动停止发声就停止。2.声的震动通过介质以疏密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并且向外传播声震动的信息和能量.3.声的速度不同,V固〉V液〉V气4。
声音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同种物质,温度越高,传播速度越快。5。
在15摄氏度时,声速为340米每秒6。声音传播3要素:发生体,震动,有传播的介质。
7.回声的意义8。人耳区分回声和原声时间间隔大于0.1秒9.回声的作用:测量距离。
10.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音色,响度。11.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强弱的程度。
12.声音的响度与哪些因素有关:震动幅度,离开发生体远近,声音的分散程度。13.单位:分贝14.音调与发生体震动频率,结构有关。
15.物体每秒震动的次数叫频率。16.超声波:频率超过20000赫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赫声波人耳能听的频率范围:20——20000赫17。
频率组合的情况不同,声音的音色不同18。乐音,噪声19。
防止噪声的方法:控制噪声源,削弱噪声的传播,从接收处减少(可带耳塞)注:摇滚在某种程度上也算是噪声。
2.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声现象总结
你好!以下是我学习本章时的总结,这里提供给你,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①声音的产生:声(Sound)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声音即停止。
②声源:振动的物体叫声源。③介质:声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Medium)。
④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
⑤声波:发声体振动会使传声的空气的疏密发生变化而产生声波(Sound Wave)。 ⑥声速: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它是衡量声音传播快慢的一个物理量。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⑦决定声速快慢的因素:1、介质种类;2、介质温度 ⑧牢牢记住: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⑨回声: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否则,就不会将原声与回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 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⑩回声的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①人耳的构造:外耳、中耳、内耳。 ②感知声音的过程: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的传播→鼓膜的振动。
(详细解释: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③耳聋: 在声音传递给大脑的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例如鼓膜、听小骨或听觉神经损坏),人都会失去听觉,导致耳聋。
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④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骨传导。
一部分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⑤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三、声音的特性①乐音: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②音调:声音的高低, 跟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物体振动的快,发出的音调就高;振动的慢,音调就低;频率决定音调。
③频率:频率是用来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物理学中把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Frequency)。频率单位是:次/秒,又记作Hz。
④人耳听觉范围:20Hz-20000Hz。其中20 Hz是人类听觉的下限,20000 Hz是人类听觉的上限。
⑤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 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Supersonic Wave)。(蝙蝠、海豚等可发出) ⑥次声波:频率低于20 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Infrasonic Wave)。
(地震、海啸、台风、火山喷发等可发出)⑦超声波的两个特点:一个是能量大,一个是沿直线传播。⑧响度:物理学中把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Loudness)。
响度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距离的远近有关。
在相同距离下,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发散。
⑨振幅: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Amplitude)。⑩音色:物理学上,把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特色叫音色(Musical Quality)。
由物体本身决定,就是说: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不同的乐器或区分不同的人。
⑪乐音三要素(或三特征):音色、响度、音调。⑫三种乐器:打击乐器、弦乐器、管乐器。
⑬乐器(发声体)的音调:长短(长的音调低)、粗细(粗的音调低)、松紧(松的音调低)决定了音调的高低。⑭三种乐器改变音调的方法:(a)要使打击乐器的声音变化,可改变打击乐器的材料、大小、形状;(b)要使弦乐器的声音变化,可改变弦的材料、粗细、长短、松紧程度;(c)要使管乐器的声音变化,可改变管的材料、长度、粗细、形状。
⑮几个数据:人类发出的声音频率约为 85-1100Hz 之间;人类耳朵的听觉范围约在 20-20000Hz 之间。一般乐器所发出的声音频率约为 20-4000Hz 之间;狗的听觉范围约在 15-50000Hz 之间。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①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②噪声: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Noise)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③噪声强弱的等级:分贝(Decibel, 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
3.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声现象总结
你好!以下是我学习本章时的总结,这里提供给你,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①声音的产生:声(Sound)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声音即停止。
②声源:振动的物体叫声源。③介质:声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Medium)。
④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
⑤声波:发声体振动会使传声的空气的疏密发生变化而产生声波(Sound Wave)。 ⑥声速: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它是衡量声音传播快慢的一个物理量。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⑦决定声速快慢的因素:1、介质种类;2、介质温度 ⑧牢牢记住: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⑨回声: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否则,就不会将原声与回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 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⑩回声的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①人耳的构造:外耳、中耳、内耳。 ②感知声音的过程: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的传播→鼓膜的振动。
(详细解释: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③耳聋: 在声音传递给大脑的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例如鼓膜、听小骨或听觉神经损坏),人都会失去听觉,导致耳聋。
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④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骨传导。
一部分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⑤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三、声音的特性①乐音: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②音调:声音的高低, 跟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物体振动的快,发出的音调就高;振动的慢,音调就低;频率决定音调。
③频率:频率是用来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物理学中把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Frequency)。频率单位是:次/秒,又记作Hz。
④人耳听觉范围:20Hz-20000Hz。其中20 Hz是人类听觉的下限,20000 Hz是人类听觉的上限。
⑤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 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Supersonic Wave)。(蝙蝠、海豚等可发出) ⑥次声波:频率低于20 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Infrasonic Wave)。
(地震、海啸、台风、火山喷发等可发出)⑦超声波的两个特点:一个是能量大,一个是沿直线传播。⑧响度:物理学中把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Loudness)。
响度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距离的远近有关。
在相同距离下,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发散。
⑨振幅: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Amplitude)。⑩音色:物理学上,把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特色叫音色(Musical Quality)。
由物体本身决定,就是说: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不同的乐器或区分不同的人。
⑪乐音三要素(或三特征):音色、响度、音调。⑫三种乐器:打击乐器、弦乐器、管乐器。
⑬乐器(发声体)的音调:长短(长的音调低)、粗细(粗的音调低)、松紧(松的音调低)决定了音调的高低。⑭三种乐器改变音调的方法:(a)要使打击乐器的声音变化,可改变打击乐器的材料、大小、形状;(b)要使弦乐器的声音变化,可改变弦的材料、粗细、长短、松紧程度;(c)要使管乐器的声音变化,可改变管的材料、长度、粗细、形状。
⑮几个数据:人类发出的声音频率约为 85-1100Hz 之间;人类耳朵的听觉范围约在 20-20000Hz 之间。一般乐器所发出的声音频率约为 20-4000Hz 之间;狗的听觉范围约在 15-50000Hz 之间。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①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②噪声: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Noise)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③噪声强弱的等级:分贝(Decibel, 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
4.求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现象》的复习提纲 速度啊亲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5.初二物理知识点
最低0.27元开通文库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平安快乐816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汇编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振动停止,发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2、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3、真空不能传声(玻璃罩中的闹铃实验: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推论:真空不能传声)4、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注:有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5、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表示声音传播快慢;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6、15摄氏度时空气中的声速340m/s,物理意义:15摄氏度时空气中声音每秒传播340米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师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四、怎样听见声音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
6.初二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汇编(光、透镜、物态变化、电流和电路)第二章 光的传播一、光源: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光源可分为1、冷光源(水母、节能灯),热光源(火把、太阳);2、天然光源(水母、太阳),人造光源(灯泡、火把);3、生物光源(水母、斧头鱼),非生物光源(太阳、灯泡)二、光的传播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1)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是倒立的实像(树阴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2)取直线:激光准直(挖隧道定向);整队集合;射击瞄准;(3)限制视线:坐井观天(要求会作有水、无水时青蛙视野的光路图);一叶障目;(4)影的形成:影子;日食、月食(要求知道日食时月球在中间;月食时地球在中间)3、光线: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三、光速1、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2、在计算中,真空或空气中光速c=3*108m/s;3、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c,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c;4、光年:是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光年是长度单位;1光年≈9.46*1015m;注: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真空中不传播;光在真空中传播的最快,空气中次之,透明液体、固体中最慢(二者刚好相反)。光速远远大于声速,(如先看见闪电再听见雷声,在100m赛跑时声音传播的时间不能忽略不计,但光传播的时间可忽略不计)。
四、光的反射:1、当光射到物体表面时,有一部份光会被物体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2、我们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3、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1)、法线:过光的入射点所作的与反射面垂直的直线;(2)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法射光线与法线间的夹角。
(入射光线与镜面成θ角,入射角为90°-θ,反射角为90°-θ)(3)入射角与反射角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反射角总是随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而变化,因而只能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镜面旋转θ,反射光旋转2θ)(4)垂直入射时,入射角、反射角等于多少?答:垂直入射时,入射角为0度,反射角亦等于0度。
4、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互看双眼)5、利用光的反射定律画一般的光路图(要求会作):(1)、确定入(反)射点:入射光线和反射面或反射光线和反射面或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交点即为入射(反射)点(2)、根据法线和反射面垂直,作出法线。(3)、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入射光线或反射光线5、两种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1)镜面反射:平行光射到光滑的反射面上时,反射光仍然被平行的反射出去;(2)漫反射:平行光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反射光将沿各个方向反射出去;(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相同点:都是反射现象,都遵守反射定律;不同点是:反射面不同(一光滑,一粗糙),一个方向的入射光,镜面反射的反射光只射向一个方向(刺眼);而漫反射射向四面八方;(下雨天向光走走暗处,背光走要走亮处,因为积水发生镜面反射,地面发生漫反射,电影屏幕粗糙、黑板要粗糙是利用漫反射把光射向四处,黑板上“反光”是发生了镜面反射)五、平面镜成像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是虚像,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像和物的大小相等,像和物对应点的连线和镜面垂直,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上下相同,左右相反(镜中人的左手是人的右手,看镜子中的钟的时间要看纸张的反面,物体远离、靠近镜面像的大小不变,但亦要随着远离、靠近镜面相同的距离,对人是2倍距离)。2、水中倒影的形成的原因:平静的水面就好像一个平面镜,它可以成像(水中月、镜中花);对实物的每一点来说,它在水中所成的像点都与物点“等距”,树木和房屋上各点与水面的距离不同,越接近水面的点,所成像亦距水面越近,无数个点组成的像在水面上看就是倒影了。
(物离水面多高,像离水面就是多远,与水的深度无关)。3、平面镜成虚像的原因:物体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没有会聚二是发散的,这些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画时用虚线)相交成的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只能通过人眼观察到,故称为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注意:进入眼睛的光并非来自像点,是反射光。
要求能用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像、物关于镜面对称)和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同一物点发出的光线经反射后,反射光的反向延长线交于像点)作光路图(作出物、像、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六、凸面镜和凹面镜1、以球的外表面为反射面叫凸面镜,以球的内表面为反射面的叫凹面镜;2、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可增大视野(汽车上的观后镜);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太阳灶,利用光路可逆制作电筒)七、光的折射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2、光在同种介质中传播,当介质不均匀时,光的传播方向亦会发生变化。
3、折射角:折射光线和法线间的夹角。八、光的折射定律1、在光的。
7.具体总结一下人教版8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声现象的知识网络`
知识互联网
声音的产生——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具有能量
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为340m/s
响度——声音的强弱——由声源振动的振幅决定
声音的特征 音调——声音的高低——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
音色——声音的品质——由发声物体决定
噪声与乐音的区别
噪声的控制 阻断噪声传播
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可声的频率范围:20—20000Hz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超声波:超声技术 次声波:次声的危害和利用
※复习导航
1.重要概念和公式
(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2)声音的特征
(3)噪声的控制
2.基本物理方法
(1)转换法,声源的振动难以观察可通过实验转换为纸屑的跳动,水花的飞溅等易观察的现象.
(2)理想实验法,声音在真空中传播实验,运用理想化处理推理出结论.
(3)归纳法,通过对多个发声实验归纳出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
3.易错易混淆的问题
(1)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而光在真空中传播的最快.
(2)声音的响度与音调的区别.
(3)噪声控制的途径.
(4)超声波与次声波.
(5)声音响度的单位分贝与振动频率单位Hz.
※考点聚焦
声学在教材中所占篇幅较少,但中考试卷中必出现,多以选择题和填空题为主,考查内容为“了解”“知道”等级,知识点分布比较广,难度以中、低挡为主,在今后中考中涉及生产、生活实际应用问题及探究实验将会逐渐增多.
※例题评析
【例1】将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会溅起水花,这表明声音是由于物体 产生的.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 传到人耳的.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敲响说明音叉在发声,音叉接触水面溅起水花说明音叉在振动,从而推理出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通过生活经验知道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播.
【解答】振动,空气
【点评】学会抓住题目中关键字句,由现象归纳出其物理原理;学会在生活中关注物理知识的运用.
【例2】图1-1中,老师用同样的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他在研究声音的…………………( )
A. 响度与吸管长短的关系
B. 音调与吸管材料的关系
C. 音调与吸管长短的关系
D. 音色与吸管材料的关系
【分析】用同样的力吹,一般来说空气的振幅差不多,声音的响度也差不多,同一种乐器的音色相同,因此,老师研究的是声音三要素中的音调.
【解答】C
【点评】这要求对辨别声音的三要素,理解影响声音三要素的因素是什么,同时也对控制变量法进行了考查.
【例3】下表列出了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的密度及声音在其中传播的速度,根据上表提供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B.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减小
C.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它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
D.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随着金属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分析】这是一道对数据分析、确定影响声速大小的因素的问题,对比铝、铁、铅的密度可知,密度大的物质中声速小,对比空气和铝的密度又可知密度大的物质中声速大,而对比气体和金属,发现声音在金属中的传播的速度大.
【解答】C
【点评】研究物理的规律的特点时不能仅凭一次的结果得出结论,而应总结大量的事实后得出的结论.
【例4】以下减弱噪声的方法中,属于在声源处减弱的是…………( )
A.影剧院的墙面用吸音材料制成
B.在飞机旁的工作人员佩带有耳罩的头盔
C.城市某些路段禁鸣喇叭
D.高架道路两侧某些路段设有隔音板墙
【分析】噪声的控制主要有三个环节,控制噪声声源、阻断噪声传播和在人耳处减弱噪声,其中城市某些路段禁鸣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解答】C
8.求初二物理全册知识归纳
升华和凝华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2、升华现象:樟脑球变小;冰冻的衣服变干;人工降雨中干冰的物态变化;3、凝华现象:雪的形成;北方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在玻璃的内表面)七、云、霜、露、雾、雨、雪、雹、“白气”的形成1、温度高于0℃时,水蒸汽液化成小水滴成为露;附在尘埃上形成雾;2、温度低于0℃时,水蒸汽凝华成霜;3、水蒸汽上升到高空,与冷空气相遇液化成小水滴,就形成云,大水滴就是雨;云层中还有大量的小冰晶、雪(水蒸汽凝华而成),小冰晶下落可熔化成雨,小水滴再与0℃冷空气流时,凝固成雹;4、“白气”是水蒸汽与冷液化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