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解剖知识
1.解剖学基础知识是什么
解剖学基础知识是什么?就是学习人的基本结构是什么解剖:就是持刀切开人体,,看人是有什么结构和器官组成的这些知识,前辈们都做好了,有大把的书可记载现在的学生只要看书、看图、看录像。
学习就行了当然要做医生的一定还要有尸体解剖为实践以及解剖动物等手段才能在活人(病人)上进行动刀做手术等治疗所以,解剖学基础知识是什么呢?就是人的基本结构知识就是人可分为四大组织、九大系统(消化系统、运动系统、神经系统等)每个系统有哪些器官 每个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是什么,。
这就是解剖学基础知识有这了些 才能学习生理学、等等其它医学知识没有解剖学就没有医学!就是这个道理了。
2.解剖总结3000字
解剖学知识总结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正常形态结构的科学,其任务在于理解和掌握人体各器官的形态结构、位置和毗邻关系,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奠定基础。
人体解剖学的教学分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两部分进行。系统解剖学是按照人体各器官、系统来研究人体的形态结构;局部解剖学则是按照身体局部来研究各器宫的形态结构和相互间的位置关系。
要运用进化发展的观点,形态与功能相结合的观点,局部与整体统一的观点和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的观点来观察和研究人体的形态与构造。学习时要重视标本、模型的观察和活体触摸要学会用工具书,如图谱。
掌握人体的轴、面和方位术语: 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两眼向正前方平视,两足并立,足尖向前,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手掌向前。对人体结构描述,均以此姿势为标准。
人体的轴——根据标准姿势,人体可有互相垂直的三种类型的轴。即: (1)矢状轴:由前→后,与身体长轴和冠状轴相垂直的轴。
(2)冠状轴:由左→右,与身体长轴和矢状轴相垂直的轴,又称额状轴。 (3)垂直轴:由上→下,与身体长轴平行的轴。
人体的切面——亦分三种: (1)矢状面:以前后方向将身体分成左右两部的纵切面。若将身体分成相等的左右两半,称为正中矢状面。
(2)冠状面:以左右方向将身体分成前后两部的纵切面。 (3)水平面:与垂直轴相垂直,将身体分为上、下两部的断面。
常用方位术语: 腹侧——近腹面 背侧——近背面 上(颅侧)——近头 下(尾侧)——近足 内侧——近正中面 外侧——距正中面较远 内——近内腔 外——距内腔较远 浅——近体表 深——距体表较远 近侧——近肢根 远侧——距肢根较远 第一篇 运动系统 掌握运动系统的组成及功能: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 运动系统构成了人体的支架和基本形态,起保护、支持和运动的作用。
第一章 骨 学 第一节 总 论 正常成人共有206块骨,可分为颅骨、躯干骨和附肢骨三部分。 由骨组织等构成的骨,坚硬而有弹性,并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及神经。
活体骨是一种有生命的活的器官,具有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的特点,并有修复和改建的能力。正常的体力劳动和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可促进骨骼的良好发育。
掌握骨的分类:分 类 形 态 功 能 分 布 长 骨 短 骨 扁 骨 不规则骨 长管状 立方形 板 状 不规则形 在肌肉牵引下,起杠杆作用 能承受较大的压力 围成骨腔,保护器官 某些头骨内部形成充满空气的 腔,起共鸣作用(含气骨) 四肢,如肱骨、股骨。腕、踝部,如腕骨、跗骨等。
头、胸部,如顶骨、肋骨。脊柱、颅底如椎骨、颞骨、上颌骨 掌握骨的构造 骨由骨质、骨膜、骨髓和神经、血管等构成。
骨质----是骨的主要成份,分二部: 1、密质 由紧密排列的骨板层构成,抗压、抗扭曲能力强,分布于骨的表层。长骨的骨干(中间较细的部分)由密质构成。
在颅盖骨,密质构成内板与外板。 2、松质 由交织成网的骨小梁构成,位于骨的内部,如长骨两端(称骺)及其它类型骨的内部,颅盖骨的松质称为板障。
骨小梁的排列有一定的规律。 骨膜——是纤维组织构成的膜,新鲜骨的表面(除关节面的部分外)都覆有骨膜。
骨膜可分为内、外两层,内层含有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骨膜含有丰富的血管、神经,对骨的营养、新生、修复和感觉有重要作用。
骨髓——分红、黄二种: 1.红骨髓 具有造血作用,胎儿及幼儿的骨内全是红骨髓,成人仅含于松质腔隙内。 2.黄骨髓 为脂肪组织,无造血作用,存在于长骨骨髓腔内。
血管、神经 长骨的骨干与骺相邻的部分称为干骺端,幼年时,骨干与骺之间有骺软骨,通过软骨细 胞的分裂、繁殖、骨化,使骨不断加长,成年后,骺软骨停止生长,并被骨化,在干骺结合处形 成骺线。 骨的化学成分及物理性质: 有机物占骨重量的1/3,它作成骨的支架,赋予骨的弹性及韧性;无机物占2/3,使骨挺硬坚实,注意幼儿和老年人骨的特点。
骨的X线象的基本特征: 骨密质,骨松质、骨髓腔、骺软骨和骺线。 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骺软骨 2,骺线 3.骨膜 4.含气骨 5.红骨髓 二、问答题 1.骨的形态结构是怎样的?一根长骨从幼年到成年是怎样增长和增粗的? 2.老年人在外力作用下,为什么容易发生骨折? 3.骨膜的主要功能和临床意义是什么?第二节 中 轴 骨 一、躯干骨 掌握躯干骨的组成: 躯干骨包括七个颈椎、十二个胸椎、五个腰椎、一块骶骨、一块尾骨、十二对肋及一块胸 骨。
掌握椎骨的一般形态: 椎体 内为松质,表面为密质。是椎骨负重的主要部份。
椎弓根 上、下缘各有一切迹,相邻椎骨的上、下切迹参与构成椎间孔。椎弓 椎弓板 由此发出七个突起:横突、上、下关节突各一对和一个棘突。
椎孔 由椎体和椎弓围成。各椎骨的椎孔连成椎管,内容脊髓及其被膜。
掌握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取典型的颈、胸、腰椎各一,进行比较,然后完成下列表格。名 称 椎 体 椎 孔 横 突 棘 突 肋凹 颈 椎 胸 椎 腰 椎 特殊颈椎的特征: 第1颈椎:又名寰椎,环状、无椎体、棘突和关节突。
第2颈椎:又名枢椎,自椎体向上有一突起,称齿突。 第7颈椎:又名隆椎,棘突特别长,末端不分叉。
骶骨的形态特点: 由5个骶椎融。
3.关于解剖知识
解剖学
发布时间:2006-11-29
解剖学是医学的基础学科之一。要想查清病因和有效治疗,首先应了解、熟悉人体的结构,解剖学就是了解人体结构的学科。
古代埃及人死后尸体被制成木乃伊,埃及人在长期制作木乃伊的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解剖学知识。但那时他们对人体十分迷信,对人体的许多结构都作了神秘的解释。由于宗教的原因,这种做法使得希腊人非常厌恶人体的解剖,亚历山大里亚时期就中断了对人体解剖观察,用对动物的解剖代替它。
公元2世纪古罗马时期的医学家盖伦,虽然很了解解剖学的重要意义,但他只是把从动物得到的解剖知识应用到人体,因此有许多错误。比如,他认为人的肝脏像狗的一样有五叶,肝是静脉的发源地,心脏的中膈上有许多看不见的小孔,血液可以自由通过等等。
盖伦的解剖著作,在很长一段时期曾被奉为经典,中世纪的教会又严禁解剖尸体,致使人们无法纠正这些错误。
16世纪的维萨里直接观察人体,他在巴黎求学时,曾偷过绞刑架上的犯人尸体,还曾把一个死人头骨藏在大衣内带进城,放到自己床底下,甚至带领学生盗过墓。法国的宗教裁判所注意到了他的“异端”行为,他为此不得不到意大利去继续学医,毕业后很快晋升为解剖教授。他的著作《人体的构造》,于1543年出版。在这本著作中,他遵循解剖的顺序描述人体的骨骼、肌肉、血管和神经的自然形态和分布等。
《人体的构造》一书的出版,意味着近代人体解剖学的诞生,它的意义如同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为天文学开创新纪元一样,是生物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4.解剖学基础知识是什么
解剖学基础知识是什么?
就是学习人的基本结构是什么
解剖:就是持刀切开人体,,看人是有什么结构和器官组成的
这些知识,前辈们都做好了,有大把的书可记载
现在的学生只要看书、看图、看录像。。。学习就行了
当然要做医生的一定还要有尸体解剖为实践
以及解剖动物等手段
才能在活人(病人)上进行动刀做手术等治疗
所以,解剖学基础知识是什么呢?
就是人的基本结构知识
就是人可分为四大组织、九大系统(消化系统、运动系统、神经系统等)
每个系统有哪些器官 每个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是什么,。
这就是解剖学基础知识
有这了些 才能学习生理学、等等其它医学知识
没有解剖学就没有医学!就是这个道理了。
5.解剖学的基本介绍
解剖学的革新解剖学是医学的基础学科之一 。要想查清病因和有效治疗,首先应了解、熟悉正常人体的结构,解剖学就是了解正常人体结构的学科。古代埃及人死后尸体被制成木乃伊,埃及人在长期制作木乃伊 的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解剖学知识。但那时他们对人体十分迷信,对人体的许多结构都作了神秘的解释。由于宗教的原因,这种做法使得埃及人非常厌恶人体的解剖,亚历山大里亚时期就中断了对人体解剖观察,用对动物的解剖代替它。
公元2世纪古罗马时期的医学家盖伦,虽然很了解解剖学的重要意义,但他只是把从动物得到的解剖知识应用到人体,因此有许多错误。比如,他认为人的肝脏像狗的一样有五叶,肝是静脉的发源地,心脏的中膈上有许多看不见的小孔,血液可以自由通过等等。盖伦的解剖著作,在很长一段时期曾被奉为经典,中世纪的教会又严禁解剖尸体,致使人们无法纠正这些错误。
16世纪的维萨里直接观察人体,他在巴黎求学时,曾偷过绞刑架上的犯人尸体,还曾把一个死人头骨藏在大衣内带进城,放到自己床底下,甚至带领学生盗过墓。法国的宗教裁判所注意到了他的“异端”行为,他为此不得不到意大利去继续学医,毕业后很快晋升为解剖教授。他的著作《人体的构造》,于1543年出版。在这本著作中,他遵循解剖的顺序描述人体的骨骼、肌肉、血管和神经的自然形态和分布等。《人体的构造》一书的出版,意味着近代人体解剖学的诞生,它的意义如同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为天文学开创新纪元一样,是生物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生物学包含了人体解剖学和生理学两方面的研究。解剖学是研究人体的结构,而生理学是研究人体的功能。人体结构非常复杂,所以解剖学内容包含不同的层次,从最小的细胞到最大的器官,以及器官之间的关系。大体解剖学是在整体观察和解剖过程中,用肉眼对人体器官进行研究。细胞解剖学则是借助于特殊设备如显微镜和特殊技术观察细胞及细胞内结构。
人体解剖学的分科:
1、按研究方法分:
(1)大体解剖学: ①系统解剖学②局部解剖学
(2)显微解剖学
(3)特种解剖学
2、按研究观点分:
(1)描述解剖学
(2)功能解剖学
(3)进化解剖学:比较解剖学和人类体制学
(4)发育解剖学:胚胎学和年龄解剖学
3、按应用目的分:
(1)医用解剖学
(2)艺用解剖学
6.解剖学知识
人体解剖学(Human Anatomy)是一门研究正常人体形态和构造的科学,隶属于生物科学的形态学范畴。在医学领域,它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其任务是揭示人体各系统器官的形态和结构特征,各器官、结构间的毗邻和联属,为进一步学习后续的医学基础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基础。人体解剖学也是美术、音乐、体育等学科的必修科目
人体基本结构
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科学文化的发展,人体解剖学由于所服务的对象不同,在研究方法、着重点和目的性等方面产生了差异,因而逐渐形成了若干独具特色的分野:如按照组成人体的各系统,逐一研究和叙述各系统器官形态、结构和系统解剖学;按照人体的分部及医疗手术学的需要,研究和论述各体部内诸结构的形态、位置和毗邻关系的局部解剖学;适应绘画和雕塑等专业要求的艺术解剖学;研究人体器官和结构在体育运动和训练中其形态构造和功能关系的运动解剖学;专门阐述临床各种手术层次结构基础的应用(手术)解剖学等。此外,由于研究手段不同,又有了以肉眼观察和解剖操作为主的大体(巨视)解剖学和以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观察组织——即微视和超微解剖学。还有专门以个体发生和发育过程和规律的人体胚胎学或人体发生学。
鉴于神经科学在近二十年的飞速发展和在下个世纪可能成为生物科学和带头学科的趋势,以及参考发达国家医学院校的课程设置,本教研室对原担负的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两门课程进行了改革,设立了大体解剖学和神经解剖学两门课程,即将原中枢神经系统单独设课,以适应世界神经科学的发展潮流,促进教学内容的迅速更新。其余人体形态结构知识大部分内容,划归本门课程即大体解剖学讲授。本课程的教学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概要介绍人体各系统器官的结构知识,采用以讲课为主,辅以必要的印证性实习,但对组成人体支架的骨骼系统,在此阶段则要求掌握所需的全部内容。第二阶段按组成人体的各个体部,逐一进行解剖观察。基本方式是在教师提示后,学员根据教材独立进行解剖操作,获得人体形态结构的知识,并逐步培养和提高学员的观察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以及一定的解剖操作技巧。在此阶段中穿插必要的理论性讲课,主要任务是引导学员将实践中所获得的知识系列化、理论化。另外请有关临床科室教师,讲授一些结构内容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意义,以开拓学员的眼界和思路,增添学习的兴趣。
7.关于解剖知识
解剖学 发布时间:2006-11-29 解剖学是医学的基础学科之一。
要想查清病因和有效治疗,首先应了解、熟悉人体的结构,解剖学就是了解人体结构的学科。 古代埃及人死后尸体被制成木乃伊,埃及人在长期制作木乃伊的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解剖学知识。
但那时他们对人体十分迷信,对人体的许多结构都作了神秘的解释。由于宗教的原因,这种做法使得希腊人非常厌恶人体的解剖,亚历山大里亚时期就中断了对人体解剖观察,用对动物的解剖代替它。
公元2世纪古罗马时期的医学家盖伦,虽然很了解解剖学的重要意义,但他只是把从动物得到的解剖知识应用到人体,因此有许多错误。比如,他认为人的肝脏像狗的一样有五叶,肝是静脉的发源地,心脏的中膈上有许多看不见的小孔,血液可以自由通过等等。
盖伦的解剖著作,在很长一段时期曾被奉为经典,中世纪的教会又严禁解剖尸体,致使人们无法纠正这些错误。 16世纪的维萨里直接观察人体,他在巴黎求学时,曾偷过绞刑架上的犯人尸体,还曾把一个死人头骨藏在大衣内带进城,放到自己床底下,甚至带领学生盗过墓。
法国的宗教裁判所注意到了他的“异端”行为,他为此不得不到意大利去继续学医,毕业后很快晋升为解剖教授。他的著作《人体的构造》,于1543年出版。
在这本著作中,他遵循解剖的顺序描述人体的骨骼、肌肉、血管和神经的自然形态和分布等。 《人体的构造》一书的出版,意味着近代人体解剖学的诞生,它的意义如同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为天文学开创新纪元一样,是生物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8.解剖学资料
望采纳 解剖学的革新解剖学是医学的基础学科之一[1] 。要想查清病因和有效治疗,首先应了解、熟悉正常人体的结构,解剖学就是了解正常人体结构的学科。古代埃及人死后尸体被制成木乃伊,埃及人在长期制作木乃伊[2] 的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解剖学知识。但那时他们对人体十分迷信,对人体的许多结构都作了神秘的解释。由于宗教的原因,这种做法使得埃及人非常厌恶人体的解剖,亚历山大里亚时期就中断了对人体解剖观察,用对动物的解剖代替它。
公元2世纪古罗马时期的医学家盖伦,虽然很了解解剖学的重要意义,但他只是把从动物得到的解剖知识应用到人体,因此有许多错误。比如,他认为人的肝脏像狗的一样有五叶,肝是静脉的发源地,心脏的中膈上有许多看不见的小孔,血液可以自由通过等等。盖伦的解剖著作,在很长一段时期曾被奉为经典,中世纪的教会又严禁解剖尸体,致使人们无法纠正这些错误。
16世纪的维萨里直接观察人体,他在巴黎求学时,曾偷过绞刑架上的犯人尸体,还曾把一个死人头骨藏在大衣内带进城,放到自己床底下,甚至带领学生盗过墓。法国的宗教裁判所注意到了他的“异端”行为,他为此不得不到意大利去继续学医,毕业后很快晋升为解剖教授。他的著作《人体的构造》,于1543年出版。在这本著作中,他遵循解剖的顺序描述人体的
人体断层解剖学图谱
骨骼、肌肉、血管和神经的自然形态和分布等。《人体的构造》一书的出版,意味着近代人体解剖学的诞生,它的意义如同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为天文学开创新纪元一样,是生物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生物学包含了人体解剖学和生理学两方面的研究。解剖学是研究人体的结构,而生理学是研究人体的功能。人体结构非常复杂,所以解剖学内容包含不同的层次,从最小的细胞到最大的器官,以及器官之间的关系。大体解剖学是在整体观察和解剖过程中,用肉眼对人体器官进行研究。细胞解剖学则是借助于特殊设备如显微镜和特殊技术观察细胞及细胞内结构。
9.好 的学习解剖学方法
学习人体解剖学的方法 一、怎样上好解剖实习课 解剖学实习就是观察标本,观察标本要做到“三到”;“眼到”是指本指导上所讲述的结构要与标本或模型上的一一对照,不可马虎从事,并且要认对、认准。
“手到”指的是看不到的深层结构,要亲自下手翻开浅层结构,以便观察,活体的体表标志要亲手触摸,加深记忆。“心到”指的是一边阅读指导,一边观察标本,用心记忆。
具体方法是一边阅读本指导的观察要点,一边进行观察,搞好教材、图谱、标本或模型的配合使用。一般可按照观察要点→图谱(或挂图)→标本的顺序或观察要点→标本→图谱的顺序进行阅读和观察。
可以先读完观察要点中的一名或一小段,再观察图谱和标本。重点内容要细读慢看,非重点内容可略读快看,对易懂内容可快些观察,难懂或不懂的内容可慢些仔细观察。
看图时,应注意图的名称、种类(是仿真图还是模式图)、何面观及图上的说明,注意四肢结构的图一般都是右侧的。在观察标本时,要注意手持标本的正确姿势,将标本置于解剖学方位。
二、学习原则 学习人体解剖学首先要遵循“四大原则”与“八个结合”,这“四大原则”是指在学习中需“根据书本、结合标本、参考图谱、联系活体”。“八个结合”是指“外形结合内部结构,形态结合机能作用;平面结合立体形象,后面结合前面学习内容;静态结合活体动态,正常结合临床应用;系统结合局部关系,典型结合变异畸形”。
三、学习解剖的具体方法 1、抓住课程特点 根据解剖学课程的特点进行学习,是解剖学很重要的学习方法,也是加强记忆的有效方法。解剖学是形态学,形态学的学习方法主要是观察,要多看、多摸。
即多看尸体标本、模型、图谱和挂图,多摸标本、尸体、模型。 (1)标本与尸体 都属直观教材,它对于解剖学是特别重要的。
学习时,如果纸上谈兵,单从理论上或图上来理解,是很难达到认识人体形态结构的目的。因为任何生动的描述,精美的图谱、挂图都不能代替直接的观察,特别是对尸体标本的观察。
我们治病的对象是人,而且是活生生的人,对人体的各种形态结构及其相互位置关系不在尸体上学好,在应用到活人身上时,就会感到困难,甚至犯不应犯的错误。 (2)模型 在复杂的人体结构中,有些部位是很难用标本,尸体显示出来的,如内耳的形态和位置关系,神经系的传导通路等,对这些结构要建立立体和整体的概念,用模型就是很适合的。
(3)图谱、挂图 比单纯地用文字描述更为突出、生动、直观,它能使学习者立即获得一个鲜明的印象。且在解剖学中有不少内容是很难用文字描述清楚的,而图谱和挂图则可补充其不足,同时还可为自学创造条件。
2、理论联系实际 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也是最能帮助记忆的方法。通过实际应用,把知识学得更活,而且记忆持久、巩固。
如一人下肢受伤,引起大出血,你应如何处理?应立即进行止血、包扎。在何处止血?在股三角。
股三角在何处?范围界限?股三角内有供应到下肢的大血管股动脉,故可在股三角内股动脉的投影部位(腹股沟韧带中点深面)作压迫止血。以上说明,在学习血管时,可以联系急救止血来学习。
3、少而精、活记 心理学实验证明,人在短时间内记忆大量东西最容易忘记,不持久,反之,记得少,就不容易忘记,比较持久。这就要求教师讲授要贯彻少而精,记忆也应少而精。
在学习中参照卫生部颁发的教学大纲及培养目标,学习中分清主次,抓住重点、关键。 活记就是把问题弄懂,达到真正理解,然后在此基础上记忆,这样记得的东西比较持久,不易忘记。
与此相反,还有死记。死记不易记忆,要通过反复地记,记得的东西仍不持久,容易忘且容易记错。
解剖学中有些内容,如数字有必要死记。如颈椎有7个,肋12对,食管长约25厘米等。
但更多的是可以通过对事物本质的认识,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结合医学实践加以记忆。 4、绘图记忆 解剖学是一门形态科学,有些形态结构用文字难于描述,也不易懂,通过绘图可以帮肋理解和记忆,以减少繁琐的叙述。
5、分析记忆 解剖学中诸多结构的描述过繁,名词太多,难以记忆,若进行分析归纳、整理,则便于记忆。如颅底部的孔、沟、管、裂等的记忆,就可分析归类后记忆: (1)根据形状:圆孔、卵圆孔、棘孔、破裂孔。
(2)根据通过结构:视神经管、颈动脉管、颈静脉孔等。 (3)根据局部位置:枕骨大孔,茎乳孔等。
6、列表记忆 列表记忆是将一些描述多而复杂的结构,用括弧式或方格表式简单明了地表现出来,除去一般性的描述,只保留其特征性结构,本书基本以这种方法编排,有助于记忆。如胃的形态结构: 入口——贲门(位第11胸椎左侧) 二口{ 出口——幽门(位第1腰椎右侧) 上缘——胃小弯(凹向右上方) 胃 二缘{ 下缘——胃大弯(凸向左下方) 前壁——与肝、膈、腹前壁相邻 二壁{ 后壁——邻胃床 7、归纳记忆 以问题为中心,进行前后联系,综合归纳,把分散在不同章节的同一性质的问题,归纳在一起,以加深对问题的全面理解。
如胃,就可把胃的形态结构,位置、分部、血液供应、淋巴引流以及神经支配等归纳在一起,使之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