茜草知识

bdqnwqk1年前基础7

1.茜草有哪些特征

攀援草本植物;根紫红色或橙红色。

分枝有明显的4棱,棱上有倒刺,有时具长刺毛。叶4枚轮生,叶柄长可达10厘米,短的仅1厘米,被倒刺及刺毛;叶片心状卵形至心状披针形,长2—9厘米,宽可达4厘米,先端急尖或长-尖,上表面粗糙,背面被短粗毛,脉上有倒刺或密生长刺毛,基出脉3—5(-7)病。

花序为聚伞花序组成的圆锥花序,长10—20厘米,毛被与茎和叶柄相同;总苞片卵圆形,长约4毫米,花具长2—3毫米的梗;花冠小,直径2—3.5毫米,橙红褐色,裂片5,披针形,长约1.5毫米;雄蕊生花冠基部,花药近球治;花柱短,柱头2,球形。果球形或双球形,橙色或红色,干后黑色。

花、果期6—9月。

2.病情描述及疑问:茜草入药的知识么

建议:茜草性味:苦,寒。

归肝经。有凉血止血,化瘀,通经的作用。

主治血热吐衄,崩漏下血,血瘀经闭,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由于茜草有活血通经的作用,临床上常用来治疗风湿痹痛。

茜草泡酒可以治疗关节炎(风湿痹痛),不论是风寒湿痹,还是热痹,茜草单味药都可以治疗。但是单味药使用药力较弱,最好是配伍其他的药物使用。

茜草在配伍其他药物的时候要注意鉴别是风寒湿痹,还是热痹。如果是风寒湿痹,可以配川乌、独活、海风藤等同用,以祛风除湿、散寒通痹; 如果是热痹,可以配忍冬藤、络石藤、秦艾等药,以清热通络止痛。

3.茜草的介绍与养殖方法如何养殖出美丽的茜草

茜草是茜草科多年生攀缘草本植物,紫红色或橙红色,草形为圆柱形,是美丽的观赏植物,现在就让我们看一看吧。

一、茜草的介绍 茜草茎粗糙,嫩枝四棱,有倒生的小刺。 叶轮生,单叶; 叶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叶面粗糙,叶柄长短不等,花淡黄色,聚伞花序;果实成熟,黑色或紫黑色。

分布于朝鲜,日本,俄斯等远东地区。茜草常生于山坡岩石旁或沟边草丛中,喜温暖湿润气候。

茜草适应性较强,南北各地均可栽培,以肥沃的砂质壤土栽培为宜。 茜草花期6-9月,果期8-10月。

二、茜草的形态特征 茜草是草质攀援藤木,长通常1。 5-3。

5米;根状茎和其节上的须根均红色;茎数至多条,从根状茎的节上发出,细长,方柱形,有4棱,棱上生倒生皮刺,中部以上多分枝。叶通常4片轮生,纸质,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0。

7-3。5厘米,顶端渐尖,有时钝尖,基部心形,边缘有齿状皮刺,两面粗糙,脉上有微小皮刺;基出脉3条,极少外侧有1对很小的基出脉。

茜草的叶柄长通常1-2。5厘米,有倒生皮刺。

聚伞花序腋生和顶生,多回分枝,有花10余朵至数十朵,花序和分枝均细瘦,有微小皮刺;花冠淡黄色,干时淡褐色,盛开时花冠檐部直径约3-3。5毫米,花冠裂片近卵形,微伸展,长约1。

5毫米,外面无毛。浆果小球形,肉质,直径通常4-5毫米,成熟时橘黄色,后由红色转黑色。

茜草的根数条至数十条丛生,外皮紫红色或橙红色。茎四棱形,棱上生多数倒生的小刺。

叶四片轮生,具长柄;叶片形状变化较大,卵形、三角状卵形、宽卵形至窄卵形,长2-6cm,宽1-4cm,先端通常急尖,基部心形,上面粗糙,下面沿中脉及叶柄均有倒刺,全缘,基出脉。 茜草花期8-9月,果期10-11月。

三、茜草的生态习性 茜草喜凉爽气候和较湿润的环境,性耐寒,怕积水。 对土壤要求以疏松肥沃,土壤以肥沃、深厚、湿润、含腐植质丰富的壤土为好,最好为富含有机质的沙质壤土栽培。

茜草常生于山坡岩石旁或沟边草丛或灌丛中,常见于山坡路旁、沟沿、田边、灌丛及林缘。地势高燥、土壤贫瘠以及低洼易积水之地均不宜种植。

茜草2月出苗,4~7月为地上植株营养生长期。 凉爽、湿润的气候能促进主茎多分枝。

夏季高温炎热时,叶面蒸发量大,生长相对缓慢,有时也会出现枯萎现象,但随着植株年龄的增长,抗旱力加强。立秋后,主茎生长逐渐减慢,从主茎的顶端及中下部基节处陆续开始抽生花枝,主茎顶端约能抽9~10对花枝,8月上中旬孕蕾,9月上旬为盛花期;在开花的同时、根部生长进入旺盛期。

枝条的茎节处会发根,尤其在风调雨顺、土壤疏松的条件下,生根能力更强,冬季地上部分枯萎。茜草适应性较强,南北各地均可栽培。

我国主产分布于安微、河北、陕西、河南、山东。 四、茜草的栽培技术 1。

整地施肥 选地势高,排水好的田块,深耕细作。结合整地,施足基肥:每亩施土杂肥3000公斤,尿素20公斤,磷钾肥50公斤,然后作畦,等待播种。

茜草用种子繁殖,也可扦插繁殖。播种期分春播和秋播。

春播在清明前后,秋播在封冻之前。 2。

田间管理 茜草苗高30cm左右,应搭支架以利生长。苗期喜荫,用油菜、玉米间作,生长期注意松上除草、灌溉。

施肥要看苗施肥,以防植株徒长,第1年4月下旬追施人畜粪肥,第2年4月施1次追肥,第3、4年可增施磷、钾肥。每年要摘除花轴。

茜草齐苗后,注意中耕除草。干旱天气及时浇水,阴雨天气注意排水。

苗高30厘米时,于株旁插立支柱,供其攀援。花蕾现后,除留种株植外应摘除花蕾,以减少养分消耗。

3。生长要点 茜草2月出苗,4~7月为地上植株营养生长期。

凉爽、湿润的气候能促进主茎多分枝。夏季高温炎热时,叶面蒸发量大,生长相对缓慢,有时也会出现枯萎现象,但随着植株年龄的增长,抗旱力加强。

立秋后,主茎生长逐渐减慢,从主茎的顶端及中下部基节处陆续开始抽生花枝,主茎顶端约能抽9~10对花枝,8月上中旬孕蕾,9月上旬为盛花期;在开花的同时、根部生长进入旺盛期。枝条的茎节处会发根,尤其在风调雨顺、土壤疏松的条件下,生根能力更强,冬季地上部分枯萎。

4。收获加工 茜草一般于移栽后2—3年的秋季,地上茎叶枯萎后采挖。

先将地上茎藤割去,再刨出地下根,去净泥土,晒干即可入要出售。亩产量150公斤。

以上就是茜草的知识,希望可以帮助你。

4.茜草有什么作用

茜草的作用 茜草根为茜草科植物茜草的根及根茎。

其性寒,味苦,入心、肝经,具有行血止血、通经活络、止咳祛痰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吐血、衄血、尿血、便血、血崩、经闭、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瘀滞肿痛、黄疸、慢性气管炎等症。 1、茜草治疗妇女经水不通:茜草一两。

黄酒煎 空心服。(《经验广集》) 2、茜草治吐血燥渴:用茜根、雄黑豆祛皮,炙甘草等份,研末,井水糊丸如弹子大,每次温水化服一丸。

《圣济总录》 3、茜草治疗吐血不定:茜草一两。生捣罗为散。

每服二钱?水一中盏?煎至七分?放冷?食后服之。(《简要济众方》) 4、茜草治鼻血不止:茜根、艾叶各一两,乌梅肉两钱半,研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次乌梅汤送服五十丸。

《本事方》 5、茜草治疗吐血后虚热躁渴及解毒:茜草(锉)、黑豆(去皮)、甘草(炙锉)各等分。上三味 捣罗为细末 井华水和丸如弹子大。

每服一丸 温热水化下 不拘时服。(《圣济总录》茜草丸) 6、黑髭乌发 茜草一斤,生地黄三斤取汁,用水五大碗,煎茜草绞汁,将渣再煎三次,用汁同地黄汁微火煎成膏,瓶装;每日空腹温酒服半匙,一月髭发如黑漆,忌萝卜,五辛。

7、五十岁行经:妇人五十后,经水不止,作败血论。用茜根,又名过山姜一两,阿胶、侧柏叶、炙黄芩各五钱,生地黄一两,小儿胎发一团烧灰,分作六剂,每剂用水一盏半,煎七分,入发灰服。

《唐药经验方》 8、茜草用于瘀血经闭,产后瘀阻腹痛,跌打损伤肿痛,兼热者尤宜,因茜草有活血法瘀之功且能凉血。 治瘀血经闭,可单用,或配丹参、赤芍、当归等药同用,则可增强活血通经作用;若为血枯兼瘀之经闭,又当配制首乌、熟地黄、川芎等,以养血活血通经。

9、茜草用于血热妄行之多种出血证。茜草性寒入血分,能凉血止血,且能化瘀。

凡血热妄行之出血证均可选用,兼瘀者尤宜。 治血热咯血、吐血、衄血、尿血等证,轻者单用,重者可配小蓟、白茅根、山栀子等,以增强凉血止血之功,方如《十药神书》十灰散。

治大肠蕴热之肠风便血,常配黄芩、地榆、槐角等药,以清肠凉血止血。治血热崩漏,常配生地、生蒲黄、侧柏叶等药,以凉血止崩;若气虚不摄,冲任虚损,漏下不止者,再配炙黄芪、山萸肉、乌贼骨等药,以补气摄血,收涩固脱。

10、茜草用于风湿痹痛。茜草活血通经,故亦治风湿痹痛,若属热痹者,常配忍冬藤、络石藤、秦艾等药,以清热通络止痛;属风寒湿痹者,又当与川乌、独活、海风藤等同用,以祛风除湿、散寒通痹。

11、茜草治产后瘀阻腹痛,属热者,常配败酱草、红藤、赤芍等药,以清热化瘀止痛;属寒滞者,常配当归、川芎、炮姜等药,以散寒暖宫、化瘀止痛;兼气虚血亏者,常配炙黄蔑、人参、当归等药,以补虚化瘀。 治跌打损伤瘀肿,常配红花、川断、骨碎补等药,以活血消肿疗伤。

12、茜草用于疮痈,痔肿。茜草能凉血化瘀以消散疮痈,治热毒疮疡或乳痈,常配蒲公英、银花、地丁等药;治痔疮肿痛,常配大黄、虎杖、地榆等药。

13、茜草用于黄疸。茜草凉血清瘀热而退黄,用治湿热黄疸,可配茵陈、山栀、大黄等药,以清热凉血,利湿退黄。

5.中医学常识中生茜草的作用是什么

一般用茜草根,苦寒,人心、肝经,或云人脾胃二经,功可行血止血,通经活络,止咳祛痰,治疗吐血、衄血、尿血、便血、血崩、经闭、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瘀滞肿痛等,正如《本草汇言》所说:“茜草活血,能行能止。

余尝用 酒制则行,醋炒则止,活血气,疏经络治血郁血痹诸症最妙,无损血气也。配归、芍用,大能有益于妇人。”

亦如《本草纲 目》所说:“茜根,气温行滞,味酸入肝,而咸走血,专于行血活血,俗方治女子经水不通,以一两煎酒服之,一日即通, 甚效。”可见茜草根活血通经作用甚好。

茜草知识

标签: 茜草知识